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大局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制胜之道,也是邓小平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生涯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思想品格领导风范:富有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正确认识大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大局;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多谋善断、举要驭繁,牢牢把握大局;为人客观公正,胸襟博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邓小平的大局意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我们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定维护大局提供了思想方法实践原则。

  • 标签: 邓小平 大局意识 党中央权威
  • 简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经典论述开拓了新论域、发起了新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就是对这一论域话题的延续。在这一延续中既有着想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意味,但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迷失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中。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这一问题上的进路,进而对其迷思进行澄清,是不断接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相、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真精神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 政治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首先,构建2l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必要性,能否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党的执政合法地位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其次,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价值。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体系,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带领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创新,要树立意识形态工作新理念,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强化互联网思维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阵地。习近平对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的深刻论述形成了整体性的理论框架体系,成为新时代指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基本原则。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话语权 国家安全
  • 简介:乔治·鲁德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社会史家,主要研究领域为18—19世纪欧洲历史,尤其关注英法两国的群众骚乱、反叛革命。鲁德对社会史的独特贡献在于他着重考察了骚乱、反叛革命参与者本身,分析了他们的构成、行为动机或意识形态。作为"下层史"的倡导者,鲁德强调从受压迫者视角进行历史研究。他对底层群众的细致探究剖析,丰富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

  • 标签: 乔治·鲁德 群众 身份 意识形态 下层史 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余年来,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引起学界和政界的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等主要概念不断得到诠释,研究者在强调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重要性的同时,亦意识到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存在局限性。当前对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方法单一、跟风式、标签化的问题,个别关键领域尚存研究空白,亟须拓宽和深化。

  • 标签: 问题意识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又处在这个主战场的最前沿,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但是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媒体存在主体客体化的缺场。由于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在网络日常生活境域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化的错误意识形态殖民,在网络非常时期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网络舆论围攻。缺场的根源在于网络意识形态自身的双重遮蔽性以及舆论引导者绝对话语权的消解"高级黑"绑架。为超越网络舆论引导的缺场,应做到360度的网络在场,给互联网种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植被;开展网络群众路线,促进群众的"微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义"的统一;建构交往理性,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统一战线。

  • 标签: 新时代 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受访者简介]格哈尔特·胡布曼博士(Dr.GeraldHubmann),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秘书长、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MEG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工作站总负责人,主持MEGA2出版项目的组织、统筹与编辑工作,主编多部MEGA2卷次。乌尔里希·帕格尔博士(Dr.UlrichPagel).

  • 标签: MEGA^2 《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 陶伯特版 季刊 著作
  • 简介:马克思在一种特殊情境下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学者把它过度解读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切割一一“马克思不为马克思主义背书”。这句话实际是马克思对不能正确对待他的思想的方式的否定,而不是对他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否定。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一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提问,形成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规律性现象。这一现象构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史观的经验基础,启发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也丰富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身份认同 经验基础 主体意识自觉
  • 简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使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包括以下实施路径: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意识形态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毛泽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形成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风等一系列原则方法,对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成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坚持毛泽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方法,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 标签: 毛泽东 新闻舆论 意识形态 原则 方法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革命精神,多次对党领导下各阶段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系统概括。2005年概括的"红船精神"内涵深厚,其中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三个层次,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弘扬升华,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之后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正是"红船精神"的不断丰富发展。弘扬"红船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红船精神 民族精神 革命精神 初心
  • 简介:5月5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200年前的今天,无产阶级的伟大理论家、革命家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西南部的特利尔小城。他虽然逝世135年了,但是,他的名字,他的学说,依然响彻云霄,影响着当今世界人类的未来。

  • 标签: 马克思 精神 无产阶级 理论家 西南部 革命家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理论家之一,卡尔·柯尔施以其对哲学的批判辩证法的阐释而蜚声中外。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将视野拓展到《卡尔·马克思》一书,可以发现:柯尔施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阐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无产阶级革命可能性的探索三者内在关联,并且都以其对资产阶级社会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依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中重读柯尔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统一,并对柯尔施思想中辩证建构与经验具体之间的张力进行科学的批判说明。

  • 标签: 柯尔施 理论和实践 拜物教批判 从抽象到具体
  • 简介:对于当代中国世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第一,尽管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依然在引领我们矢志不渝地探索历史规律寻求自身解放。

  • 标签: 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国际形势 人类社会 自身解放 历史规律
  • 简介:批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发扬我党批评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基础上,结合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就我们党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批评自我批评,提出了一系列看法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批评自我批评观。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在党内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要具体明确不能抽象笼统、要直面问题不能委婉含蓄、要出以公心不能夹带私货等。习近平的批评自我批评观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风建设
  • 简介: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作出高度概括,进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紧密结合等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向度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把握新时代提供了正确方向根本遵循。我认为,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掌握既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是多向度的。因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一文已经从民族复兴之维、社会主义之维、现代化之维三个基本维度,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解读,因此,今天主要从新时代的基本向度来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 标签: 向度 代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或决议)是改革开放之初党史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决议不仅对党史国史上若干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符合史实的正确结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考察历史可知,在决议酝酿、发起、起草通过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好邓小平对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就抓住了《历史决议》的本质。

  • 标签: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习近平党建思想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重大。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的全部理论实践的主题,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党的建设根本原则,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为党的建设基本理念,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内最突出的问题为党的建设基本思路,以突出全面、贯穿于严、关键在人、落实于治为基本方法,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党的建设历史任务,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遵循行动指南,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习近平党的建设 思想特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