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正>当我偶然读到克里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Lasch)的《自恋文化》的时候,我开始专门思考那喀索斯的问题。对于女权主义已经取得的为数不多的社会成就而言,这本书似乎是一个不小的非难。可是,那喀索斯却是少年男儿身!而似乎显得尤为不公正的是,这位年轻的执行者被描写成"快乐的妓女"。("雅皮"这个词当时还没有被列入常用语中。)无论如何,妓女们已经在恰时地组织起来,因为她们的阶级地位与年轻的执行者的地位相当不同。我转而去读弗洛伊德的书,发现他也将最丰富的自恋范例定位于女人,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被母性的继发性自恋成就

  • 标签: 那喀索斯 自恋 奥维德 阶级地位 精神分析 拉什
  • 简介:埃里克·奥·怀特论不平等王列编译对平等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着经济上的不平等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不平等主要并非他们个人的特性(智力的、教育的或者动机上...

  • 标签: 成就模式 价值属性 联系性 收入不平等 平等分配 收入分配
  • 简介:布哈是联共党和共产国际著名的活动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掀起j'布哈思想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布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对于上述这些相关内容,学者们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心血,提供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和书籍,而这些相关资料正是本文研究综述得以展开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学者们对布哈思想研究所涉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布哈林 综述 学者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简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平等、正义现的批判,对于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正义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首先,恩格斯的批判一改西方政治哲学惯用的通过自然状态假设和社会契约论研究正义问题的理路,确立了研究平等、正义问题的科学方法,开辟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范式;其次,恩格斯的批判实现了在平等、正义问题上研究视域的转换,把人们的关注中心从道德和法的领域引向物质生产领域。

  • 标签: 杜林 平等 正义
  • 简介:<正>1.5姜锡润博士获2003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1.10陶德麟教授参加湖北省理论文艺新闻出版界迎春座谈会。1.14陶德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3年重大攻关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被批准立项。1.26陈立新教授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源始扎根处》一文在《哲学研究》第1期发表。2.1陶德麟、汪信砚教授合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一文在《马克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 湖北省 教授 大事记
  • 简介:卢梭、席勒和荷尔德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须经过美。人为了完成他的政治自由的事业,必须首先通过美的艺术而进入道德教化和感性的和谐,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性的自由。荷尔德的诗性思想完成了深化的最后一步,美的创造只能实现在神性的当下。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

  • 标签: 自然 主与奴 人格 共和国 完整的人性 祖国
  • 简介:王炳,男,1961年lO月19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在职攻读博士,2000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标签: 法学 党史 党委 青年 政治 晋升
  • 简介:本文认为,全球化使我们世界的边界、限制和分类都在发生变化,文化不再拥有从前的稳定性,至少没有我们的理论中所描述的稳定性。面对一个扩展的世界,我们不再确定什么是应该知道的,而百全书形式是我们重新思考全球知识的一种适当方式,但是这一潜能在近年出版的百全书中并没有显示出来。为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百全书计划。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知识 百科全书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阐释而实现的。这种阐释,如果不是一种本本主义的照抄照搬,而是一种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深入解读,那么就往往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含义的说明,而且还要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某种新的内容。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阐释本身也就是一种创造。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这种创造性的阐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唯物辩证法 李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 社会学
  • 简介:<正>2000年1.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正式成立,陶德麟教授任名誉所长,汪信砚教授任所长,何萍教授任副所长。研究共有专职研究人员12人,含教授6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并聘有国内外兼职研究人员5人。1.5—7陶德麟教授赴北京出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会议。1.20陶德麟教授主持省社科联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上一年度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 教授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湖北省 大事记
  • 简介:<正>1.1-4陶德麟教授赴北京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评审会议。1.9湖北《楚天都市报》策划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凝思》以两版篇幅报道了陶德麟教授30年前在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贡献。1.15陶德麟教授参加省委宣传部召开的理论、文艺、新闻、出版界迎春茶话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 副教授 改革开放 湖北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创作的五律《张冠道中》《喜闻捷报》两首诗,自收入《毛泽东诗词集》以来陆续有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提出质疑,认为这两首诗同毛泽东的经历、诗风、诗律不合。本文从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解读了两诗,针对质疑者提出的地点不合、史实不合、季节不合、格律不合、风格不合、品位不合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考辩,给种种质疑予以答疑和澄清,并论定它们绝非伪作而是毛泽东的真品。

  • 标签: 毛泽东 诗词 《张冠道中》 《喜闻捷报》 考辨
  • 简介:<正>为了回答曾簇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三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三说》毕竟在论述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 简介:各投所有各获值———学习党的十五大关于按要素分配的重大决策钱世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决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还是分配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

  • 标签: 按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国有企业 要素投入 要素收入 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