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乌托邦工程”与“点滴工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工程。它们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即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即积极的政治观和消极的政治观;以此为基础,它们在社会变革理路上分别表现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通过这种对比,波普充分地展现了其自由主义改良思想的主旨。

  • 标签: 卡尔·波普 乌托邦工程 点滴工程
  • 简介: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并非一种诉诸外部标准的规范性分析,而是一种内在批判。它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一种特定社会秩序及其自我认识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指出后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改变社会的解放实践。这一理论相较于科学和哲学观点,更应被当作一种将描述、解释和规范性论述相结合的实践性理论,是批判理论传统中的典型范本,对当代批判理论仍然具有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批判 解放 实践
  • 简介:传统文学理论认为,象征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德则批判象征推崇寓言,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重视文学的寓言性,着重读出文本中符号和指涉意义之间的非一致性,这是德的寓言式阅读方法。德还从语言修辞角度阐明了言意之间的断裂,宣称了阅读的不可能性,即阅读是无终极的过程,这与语言的隐喻特征相关。文本语言和意识形态一样具有欺骗性,而且语言指定意识形态的模式,只要有语言,就有意识形态。所以,德的寓言理论把一切现象看作文本,以语言作为阅读的主符码进行寓言式阐释,试图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

  • 标签: 阅读 寓言 象征 修辞性 意识形态
  • 简介:本文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皮特·E.戈登就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思想史教授加雷思·斯特德·琼斯(GarethStedmanJones)的新作《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写的一篇书评,刊登在2016年10月23日的《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一栏上,名为《叫他卡尔》(CallHimKarl)。《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英文版共750页,由贝尔纳普出版社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评从此传记所采用的新视角出发,明确指出《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一书聚焦于卡尔·马克思本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文章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说明很多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戈登认为《卡尔·马克思:伟大与幻象》一书有很多优点,其中,斯特德·琼斯优雅得体的叙事风格能够引领读者(甚至是不熟悉19世纪历史的读者)穿梭于那个时代的政治论争中。他熟稔思想文化史,从而对马克思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所创立的思想中的多个主题的表达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创作了我们这个时代关于马克思的最权威的传记。

  • 标签: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误读 新视角 传记
  • 简介:乌托邦是齐格蒙特·鲍著述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是他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鲍认为,乌托邦是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想象,对现实的评判,具有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作为一种文化想象或精神信仰,乌托邦属于'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范畴。因此,鲍支持整体上的乌托邦精神,反对将其简化为一个特定社会的规划付诸实践。在后现代社会,人类的乌托邦梦想已分解为自我无限膨胀的私人的消费幻想,成为了一种'消费乌托邦'。鲍强调乌托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人类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 标签: 乌托邦 现实性 可能性 社会规划 美好社会
  • 简介:以消费为核心,阐述了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新穷人”消费状况以及新社会关系的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和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鲍的社会批判理论显示了研究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局限性。

  • 标签: 消费社会 鲍曼 新穷人 底层阶级
  • 简介: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统治了一切,消费是唯一给予人们价值感的东西,由此导致了一切社会病态。消费社会完全忽视人类生存状况,有缺陷的消费者遭到社会的排斥和蔑视,贫困成为罪恶。后现代的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鲍的社会学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当代消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缺失带来的"综合症",他呼吁流动的现代性的人们承担为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这正是他作为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继承者的标志。

  • 标签: 消费社会 有缺陷的消费者 消费自由 社会阶层 道德责任
  • 简介:[受访者简介]格哈尔特·胡布博士(Dr.GeraldHubmann),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秘书长、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MEG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工作站总负责人,主持MEGA2出版项目的组织、统筹与编辑工作,主编多部MEGA2卷次。乌尔里希·帕格尔博士(Dr.UlrichPagel).

  • 标签: MEGA^2 《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 陶伯特版 季刊 著作
  • 简介:在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第一座高能加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决策建造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的强大振兴;现代化要从基础研究领域着手;推动国家高科技研究态度要坚定果决;搞好科研工作后勤保障;立足中国实际和条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搞好自主创新等。邓小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继续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借鉴和启示:要对发展高科技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及目标要求有更进一步的清醒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作出更多战略性超前安排;要早下决心、保持战略定力,狠抓落实、一干到底;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营造创造能够鼓动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要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心理和天真心态。

  • 标签: 邓小平 高能加速器 高科技 创新
  • 简介:伍德从分析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消亡,反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国家一方面充当着资本的导流,另一方面也成为革命的能量场,制约资本的渗透与扩张。全球资本需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全球资本积累和扩张中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规则的作用,同时民族国家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将反资本主义的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新认识国家(政府)的作用,要强化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用,推进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资本 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