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赛博格作为20世纪晚期一个重要文化标志,不仅蕴涵着西方语境中人与机器、心灵与肉体等古老隐喻,同时也是控制论视角下对这些命题一种重述,同时赛博格也为从当代角度对这一古老命题进行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 标签: 赛博格 隐喻 控制论
  • 简介: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资本主义理论反思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创新道路,但他“哲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存在不少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成果持久影响力。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具有相当坚实实践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同时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影响,这种批判存在若干过犹不及、似是而非之处。

  • 标签: 吉登斯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
  • 简介:中共早期领导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正确分析了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始终坚持对具体国情把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中共早期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其他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批判和革命。因为辩证法本性是批判、革命,无产阶级阶级本性是批判、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功能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批判、革命历史。这一显著特征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和变革现实,必须对当代社会现实做出真假、对错、善恶、美丑独立判断和深刻分析,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物质武器,必须对形形色色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潮作坚决斗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现实 人民群众
  • 简介:"改变世界"是指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社会历史活动。由于不想、想不到和做不到,这一活动在马克思以前哲学家视野里是不可能存在;马克思哲学之所以主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由于自然科学长足发展所预示科学世界观形成,大工业发展所预示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作为大工业主体工人阶级要求,以及这种趋势和要求正确反映前期理论准备,使"改变世界"成为可能。然而,真正地现实地"改变世界",有一个理论和认识上由抽象向理性,具体、历史发展中理论向实践和实践进程中跨越相完善转化过程。这对于我们以清醒头脑理解和实践"改变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改变世界 可能性 现实性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执政党”,党纯洁面临着新考验,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纯洁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本文运用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概念,分析英国两个后朋克乐队"四组"和"斯克利蒂·波利蒂"反霸权艺术实践过程。他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有影响,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总结乐队出现以及了解并熟悉霸权概念历史条件,其次通过分析他们挑战政治与音乐主流观念歌曲,考察两支乐队相关音乐实践反霸权意义。文章还指出乐队在用作品表达激进同时也与当时音乐产业做出了一定程度妥协。与此前研究不同是,这篇文章没有局限在"基础/上层建筑"静态模式,而是把乐队作品置于音乐产业发展轨迹中进行动态地讨论,深入地剖析了他们与社会现实互动非常复杂又充满矛盾过程。

  • 标签: 四人组 斯克利蒂·波利蒂 霸权 文化唯物主义
  • 简介:晚清中国所处世界环境远不同于传统中国。与传统天下论、君主论、循环论正好相对,晚清时期万国论、宪政论、进化论影响广泛而深入。晚清时期三股重要政治力量中,清政府统治者、太平天国起义军均缺乏宏阔世界眼光、敏锐时代意识,在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方面乏善可陈,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革命党人比较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比较有文化创新意识,比较有文化自觉,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对于一个政权而言,文化创新、文化自觉都是极其重要

  • 标签: 文化自觉 晚清时期 政局变动 文化创新意识 传统中国 世界眼光
  • 简介:本质主义美学观念已为后现代思想所摒弃,然而后现代宠儿——身份政治和权力历史美学批评却也在文化研究中遭遇了尴尬。以本尼特和亨特为代表反美学立场使得美学彻底沦为权力历史工具,从而有悖于他们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辩证立场。简·朱茀在肯定他们反美学观点为后现代思想解放做出贡献基础上,以一种福柯式方法和激情,检讨了西方性爱文学合法化历史,探究美学在其中固执与嬗变、规约与反叛种种情形,析出了色情美学最终导向过度实践、超越道德主义规训自由基质和历史效果,从而使得权力理论意义上非法历史具有了朝向自由基础合法和进步

  • 标签: 美学 文化研究 过度实践 自由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是普遍与特殊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过程中,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与特殊性关系理解:一是在普遍与特殊孰轻孰重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不同,强调了特殊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普遍,强调了范例普遍及建构普遍。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
  • 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文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民主发展进程。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优越不仅表现为经济发展,还应表现为文化繁荣,这样社会主义才是人们所向往和期盼。因此,要加强党对文化领导,用先进文化武装党;要以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文化全方位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注重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列宁文化战略主张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 标签: 列宁 文化战略 文化自觉
  • 简介:文章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理解活动进行研究标准、理解客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认为,理解客观是作为理解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检验标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做一个包涵各方面内容“复杂事件”或“综合性问题”,分层次地为其设定评判标准,才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其检验标准问题,才能有效克服把实践作为唯一标准所带来各种困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解的客观性 检验标准 认识论 解释学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先进建设是列宁全部党建理论与实践主题。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始终坚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思想建设根本任务。他加强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建设全部实践,始终围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头脑、加强执政党思想作风建设和正确开展“两条路线斗争”这样三项具体任务展开。列宁关于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建设思想与实践对我们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 执政党 先进性
  • 简介: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他现代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赖以存在、发展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但这并不是指现代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一种特定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等其他类型现代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内在批判,寻求现代内在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 简介:列宁一直重视提高党员质量。执政以后,列宁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队伍,作为执政党建设头等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把保持党纯洁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目标。重温当年列宁关于保持党员队伍纯洁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先进和纯洁,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列宁 执政党建设 党员纯洁性
  • 简介: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可以清醒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势头,这根本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起了推动科学发展较为完善理论和制度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23”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兼容性
  • 简介:公共领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极权主义、晚期资本主义一个本质特征是系统(经济子系统与政治子系统合一)与生活世界对立,是人民群众被奴役和边缘化。权力合法基础是人民群众拥护,没有人民群众支持权力等于暴力。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意识得以形成领域,直接构成权力合法基础,因而,维护还是压制公共领域成为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分水岭。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本质上是提出了一种超越西方议会制民主新形式。不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具有建设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 标签: 公共领域 权力 合法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经验特性。"文化与社会"传统、文化研究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文化、美学与理论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在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凸显了不同面相,发挥着不同启蒙功能,而普遍现代个体价值启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继现代民族国家思想启蒙、现代市场经济思想启蒙之后第三次实践大规模启蒙活动。自“五四”以来就提出国民性改造与现代个体性价值启蒙任务,直到新世纪今天才真正具有了现实基础与可能,马克思主义开始发挥现代个体价值启蒙功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 现代化 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