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1794年,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他著名篇章《论学者使命》,明确提出:"学者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因此,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一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社会才能、敏感性传授技能。"

  • 标签: 为社会服务 《论学者的使命》 思想遗产 奋斗 真理 呐喊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摘要:自我没有广延,已成定论,但胡塞尔晚年试图对这一定论发起挑战.因为他发现行为会“起效”,而“效用”会在自我沉淀“堆积”起来,形成“广度”、“深度”“厚度”并延展着存在,这些存在构成自我习性、人格、禀赋或倾向并以此组成心灵持守着自身特质“本体”。经过进一步论证,自我这种广延被等同于胡塞尔晚年所探讨“原对象”。从后者出发,耿宁在讨论阳明学派道德意识时所提出来并企图在胡塞尔现象学框架内加以解决“寂静意识”难题会迎刃而解.这种意识所包含非对象性特征、静谧性体验以及伴随性情绪都得到了说明。

  • 标签: 胡塞尔 耿宁 自我 广延 原对象 “寂静意识”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在东西文化思想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万物存在及其何以如此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宇宙观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利用一切自然),以人"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自然主义伦理上自然主义。

  • 标签: 胡适 自然主义 科学 技术 伦理
  • 简介:世人常怨当今国人不出哲学家,但殊不知,不是世上真无哲人,而是缺乏报道哲人之媒介。媒体眼光总是聚焦于演员明星、有权有钱所谓成功人士,而真正哲人常常唯有学识与思想,在普遍地以"娱乐至死"手段来赢利媒体界谁还能对一个真正学者学识思想感兴趣呢?!不过,不久前与我们永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存秀(笔名:梁志学)先生,微信报纸对他不幸离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大幅报道追悼。

  • 标签: 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治学 人生 怀念 自由
  • 简介:诸多恐惧与现代性并行不悖,城市是其重要发生空间。围绕传统社会理论来看,两种城市形象理念均与都市理念异乡人反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外来者,异乡人总是与城市形象相伴随。特别是当我们都是异乡人时,这种与外在经验融合共存关系使城市内在生活紧张或不安。

  • 标签: 城市 恐惧 现代性 异乡人 赫勒 齐美尔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儿童个体发育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职业。《周易》需卦虽与儒一定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偏旁带需字,多具有柔、弱意思。儒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建立与发展及周初诸王事功业绩与崇高德行,为最初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精神动力。原始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与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政治活动。保护弱者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身份。

  • 标签: 周代 文化性格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摹状词名称指称功能是密切相关,并且对语境有着严重依赖性。语境分为世界语境、认同语境交流语境。在世界语境,摹状词名称间接地指称对象.实现其指谓功能。在认同语境,一个名称通过开放簇摹状词直接地指称对象,实现其指示功能。指谓指示统称为“指称”,指称是主词功能。在交流语境。摹状词名称一般是直接指称对象,因而具有指示功能;但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具有归属功能,而归属功能本质上是谓词功能。开放簇摹状词不具有描述功能,而是展开为因果历史链条,为名称直接指称对象提供一个具体动态语境即认同语境。世界语境则是较为抽象静态语境。交流语境在本质是一种实指语境。相对于不同语境,名称摹状词分别体现出不同功能。

  • 标签: 名称 摹状词 指称 因果历史链条 语境
  • 简介:实在自然界是统一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逻辑建立起赋予美感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一般性理论,再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希望(失望)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在20世纪的人类道德思想史,施韦泽敬畏生命及其论证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不仅敬畏生命确实是一个极为合理深刻道德原则:而且其“世界观念生命观念二元论”道德论证方法.也为人们在20世纪哲学——伦理学思想语境,探寻一种具有终极关怀意义道德信念提供了一种有效尝试。鉴于施韦泽伟大榜样及其敬畏生命原则巨大影响深远意义,必要深入研究其道德论证方法。

  • 标签: 施韦泽 世界认识 生命意志 道德论证
  • 简介:波普客观知识论波兰尼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没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批判,是对波兰尼一个强有力支持,但是她“具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波兰尼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不同。三人在认知主体问题上差异.对应于他们时知识概念不同理解:波普专注于知识内容义.哈克兼重知识内容义状态义,波兰尼则将知识内容义、状态义能力义统一在个人知识概念之下。

  • 标签: 认知主体 知识的内容义 状态义和能力义 波普 哈克 波兰尼
  • 简介:周靖:正如我们看到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and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简介,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友人,这里自然主义指的是休谟尼采意义上自然主义。”我第一个问题是,当你在说休谟意义上自然主义时,你指的是哪种自然主义?此外,在著名文章《无表征主义自然主义》^①,你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即“哲学自然主义”(philosophicalnaturalism)。这两种自然主义什么不同?

  • 标签: 实用主义者 表征 自然主义 哲学传统 意义 休谟
  • 简介:跨文化交流被理解为在跨文化语境交谈与清楚表达能力。它所指情形是,说话者与倾听者虽然没有共同话语体系,但会有相互交往理解空间去交谈或倾听。因此,跨文化交流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使交流得以可能那些条件。

  • 标签: 文学交流 文化论 跨文化交流 价值 诠释 跨文化语境
  • 简介:《周易》十八个卦象表达了十八种男女关系,而《咸》《恒》《蛊》《大过》等卦卦爻辞,直接以男女关系为例,阐述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男女之间一系列伦理观念,并做出明确价值评判。由此看到,《周易》对三千年国男女伦理观念所产生规范作用,也从一个特定视角感受到《周易》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

  • 标签: 周易 男女关系 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