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理论层面: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异化问题方珏:塞斯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这一次访谈!您的《马克思主义与人性》简体中文版2008年出版后,在中国学界引起很大关注。当时中国学界对于英语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分析马克思主义。

  • 标签: 塞耶 肖恩 马克思思想 异化劳动 异化问题 类本质
  • 简介:宗教语言问题的实质是“上帝”概念如何被“人”所赋义的问题。以艾尔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指称”的赋义方式,认为“上帝”概念不符合基于经验事实的“可证实性原则”,故必须被拒斥;而普兰丁格则认为,“上帝”概念的赋义应当始于人的“信任”情感,只要相信者拥有这份信任情感,则“上帝”概念对他来说就是实在的、有意义的,这是一种“情感赋义”的谈论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谈论宗教语言的出发点不同:“经验指称”的起点是人的经验。而“情感赋义”则始于人的情感。不同的出发点引导了人对“上帝”的不同理解过程。

  • 标签: 宗教语言 上帝概念 经验指称 情感赋义
  • 简介:自奥义书时期之后,吠檀多哲学到了乔荼波陀和商羯罗那里发展至高峰。但真正把吠檀多哲学传播到西方世界的,当首推19世纪的圣人维韦卡南达。吠檀多哲学与一切伟大的哲学一样,都需要追问存在,需要回答宇宙与自然的本源以及意义问题。考察维韦卡南达哲学中的宇宙论,可以构成诠释吠檀多哲学中的“摩”理论的一条途径。

  • 标签: 吠檀多 宇宙 摩耶 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