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哲学与生活世界"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会联合举办。这是继2013年8月哲学所在希腊雅典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举办的同样主题会议的基础上,对"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哲学与生活 主题会议 希腊雅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 日至
  • 简介: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陈波教授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资助的“真理、逻辑与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60余人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陈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强调:“真”和“真理”是意义重大且意蕴深长的概念,已经被赋予形而上学、认识论、语义学、甚至是伦理学等多重意涵,需要对它们做全方位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外国哲学 “真理” 研讨会综述 逻辑 北京大学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和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和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将于2016年5月28日-5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主办“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国际研讨会。我们诚邀对事实与证据问题有研究兴趣的中外哲学家和法学家积极参与,共同促进证据科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证据法 大会主题报告 证据科学 司法文明 会议议程 中北
  • 简介:日常生活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总问题之一。亨利·列斐伏尔是此思想转向的重要推动者及其代表人物之一。但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与众多的现象学家、生命哲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的学院派生活哲学研究有所不同,他始终坚持用辩证法研究批判现代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其思想的最重要原因。他在其漫长一生的不同阶段,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日常生活的辩证批判视角。其前期基于一种总体性辩证法立场而提出了瞬间性日常生活革命想象,后期则明显站在消解总体性的立场上,而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都市生活空间生产辩证法与身体化的生活节奏分析哲学。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从总体性革命想象向差异性的空间—节奏分析之视角转换过程,一方面表明了西方激进左派所面临的现实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研究重大社会生活问题中的强大优势与持久生命力。他的日常生活革命、空间的生产与节奏分析三个视角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生活哲学研究中广为采纳与运用的理论方法模型。

  • 标签: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 辩证法 空间 节奏
  • 简介:布兰顿的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的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的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的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的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的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的.又是在交往实践中可修正的;因而,理性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的层面构建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

  • 标签: 规范性实践 布兰顿 实用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