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工程粘土心墙坝所规划的粘土场距堤坝1公里左右,粘土质储量为14x104m3左右,土壤自然水分含量为35.8%,比设计含水10%,需要较大面积的翻晒场地进行翻晒降水处理,含水率接近设计最优含水率才能上坝填筑施工。要使粘土的水分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使其水分含量下降,必须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方能达到工程的质量标准。以下结合工程实例探析含水率粘土心墙填筑施工,旨在为相关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粘土心墙 含水率 填筑施工
  • 简介:摘要一方面,底水油藏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见水早,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上升率快甚至暴性水淹的特征,从而导致油藏的采收率降低,剩余可采储量规模大,油田开发效益降低。如何认识该类油藏开发潜力,转换开发方式,优化工艺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实现提质增效是该类油藏面对的主要问题。王庄油田郑4潜山油藏,1984年3月投入开发,经过34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含水开发后期,含水在90%以上。目前存在问题,油井含水上升快,部分调整井虽然构造位置较高,水淹严重,开发效益差。通过对郑4潜山开展含水后期潜力研究,明确底水油藏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解决边底水油藏开发后期的主要矛盾,提高开发效益。

  • 标签: 潜山油藏 底水油藏 潜力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我国的石油行业已经到了相当严峻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相关学者以及相关企业对于该行业的看法发生了转变,逐渐从怎样提高经济效益转变为减少能耗,降低增效。目前采油厂集输系统与泵站等电耗占据了石油采掘行业的首要位置。在原有原油计量、油气集输、油气分离、原油脱水以及稳定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配备了集成、对集输系统整体用能进行分析评价。应用集输系统整体用能的分析评价方法以及用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整个集输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分层绘制集油系统、站库、输油系统以及相应的能留图,分层次的把握集输系统能量利用薄弱环节,为集输系统整体用能优化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指导。逐渐减少能耗,降低增效,同时该项方式也顺应了我国环境保护的主题。

  • 标签: 油气集输 用能评价 节能降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国内原油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我国各油田总体进入特含水(含水90%以上)开发阶段,油田的挖潜难度加大,致使国家对原油的需求与油田的生产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地关键就是合理完善地制定油田的科学开发方案。而制定油田的科学开发方案,必须以开发动态指标分析预测为基础。本文对油田常规开发动态预测方法在特含水油田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研究特含水期油田开发动态指标预测方法奠定基础、科学编制和制定开发规划方案,进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等决策管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指导和操作建议。

  • 标签: 特高含水油田 常规开发 预测
  • 简介:摘要城市污泥具有含水、有机质含量、颗粒细含量和脱水困难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污泥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对污泥含水率的要求,明确城市污泥真空快速脱水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污泥真空快速脱水固结研究展望。

  • 标签: 高含水率 城市污泥 变真空 真空预压
  • 简介:摘要石油对于我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开发油田,而油层当中剩余的油量则逐渐表现出分散的状态。其中不乏还有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油田开采的新形势下,对油田开采的相关技术和环节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油田开发的特点,最终提升含水油田的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高含水油田 采收率 问题
  • 简介:【摘要】文卫马古油田目前已进入特含水开发后期(含水92.0%),低油价新常态下措施效益越来越低、油水井措施急剧压缩,以往常规的油藏研究和调整思路难以满足特含水期油藏效益开发、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了特含水期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现场应用,井组稳升率提高,自然递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达到特含水期油藏的效益开发,在低油价新常态下对特含水油藏深化水驱、稳油控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文卫马古油田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 低成本开发技术
  • 简介:摘要城市污泥具有含水、有机质含量、颗粒细含量和脱水困难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污泥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对污泥含水率的要求,明确城市污泥真空快速脱水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污泥真空快速脱水固结研究展望。

  • 标签: 高含水率 城市污泥 变真空 真空预压
  • 简介:油田含水期集输系统主要存在地面系统与油气集输工艺两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加强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艺。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推广应用油井在线远传计量技术;进行高效三相分离器等高效设备的调研与应用;研究稠油降黏输送技术;研究稠油脱水工艺技术;加强现场数据库的建设及非金属管材的开发应用。

  • 标签: 油气集输 稠油 计量 乳化降黏 脱水
  • 简介:摘要:伴随石油事业的持续进步,使得开采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而分层采油技术的出现,为石油行业更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无论是开采费用的把控,还是技术的提高,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实际上该项技术在一些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的优化以及完善,文章首先概述了含水油田发展现状,然后对分层采油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含水采油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多管分层采油 单管分层采油 重复压裂技术 石油工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谏壁发电厂六期脱硫系统石膏含水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列出了石膏含水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极大程度改善了石膏含水率过高的问题,并对进一步降低含水率提出了改进措施。

  • 标签: 石膏含水率 原因 控制措施
  • 作者: 孙久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9-19
  • 出处:《科学技术创新》 2008年第9期
  • 机构: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和含水阶段等地质因素对葡萄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葡萄花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的调整方式、调整措施等开发因素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贡献值法,分析了结构调整以及各种生产措施对控制含水上升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油量的水驱曲线微分形式的含水预测模型,与传统公式相比,更能掌握含水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详细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预测含水的变化。
  • 简介:摘要对于石油产出液而言,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由原油、天然气以及水,通过对原油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对于石油的生产过程以及开采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对原油的质量进行很好的判断,并且对石油的生产效率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原油含水量检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且对有效的计量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原油 含水检测 计量方法
  • 简介:摘要魏岗联合站原油外输系统是河南油田原油外输交油质量的关口,属咽喉要道,安全平稳交油,确保交油含水不超标是站上外输储运工作的目标。随着油井增产措施的不断增多,油井来液性质不断变化,致使井楼(采油一厂、二厂输送点)来油含水经常超标。针对这种情况,我站在原有沉降脱水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外输优化,解决了来油含水超标的问题,保证了联合站外输含水达标。

  • 标签: 外输含水工艺切换倒罐边进边输
  • 简介:分析了中国砂岩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在分析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已进入含水阶段的15个典型注水砂岩油田开发资料,得到了代表全国注水开发水平的含水变化曲线及理论公式。对不同含水阶段下采出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驱砂岩油田含水变化整体呈凸型曲线特征,近70%的可采储量要在油田进入含水阶段(含水率>60%)之后采出,其中高含水期(60%≤含水率<90%)是提高采收率最为关键的时期,约50%的可采储量要在此阶段采出。本研究成果除充分认识中国水驱砂岩含水变化规律并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可应用于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开发效果评价和开发潜力评估等方面。

  • 标签: 水驱砂岩油田 含水 采出程度 归一化方法 量化关系
  • 简介:摘要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小麦的储存质量,在小麦收割完毕后其含水量往往过高,不利于其储存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小麦进行干燥处理。本文采用外加高压电场对小麦进行干燥,研究了外加电场下针电极密度对小麦含水量的影响,并对外加电场干燥小麦的效率和能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电极密度为110-280根/m2时,含水量减少速率随电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电极密度为180根/m2时,含水量减少速率最大;通过对外加电场干燥小麦的效率计算,当小麦堆积厚度为4cm,堆积密度为700kg时,小麦含水量降至安全值(13%)所需的干燥时间为0.7d,生产效率为49.01kg/(m2·d);对于厚层堆积小麦来说,外加电场小麦干燥的能量利用效率≥9.8%,与热风干燥相比提高了10倍左右。可见外加电场是一种高效的小麦干燥方式。

  • 标签: 外加电场 小麦干燥 含水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准确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压力,弄清测压孔周围三维空间内瓦斯和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分析煤层瓦斯流动理论,建立测压孔周围煤体内瓦斯流动的均质径向稳定流动模型,弄清了测压孔周围三维空间内瓦斯和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水压大小对瓦斯压力恢复的影响。结论证明测压孔内瓦斯压力分布曲线为双曲线形,水压分布曲线为直线形。

  • 标签: 瓦斯压力 测压钻孔 恢复曲线 径向流动
  • 简介: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因此玉米的质量尤为重要,应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对玉米的质量进行评价。容重是一项对粮食的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容重法可有效对玉米中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有利于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干燥 容重 含水量 数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