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作者: 刘晓晶易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3期
  • 机构:近年来,我省西兰花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波及范围较广,严重影响了西兰花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对此,笔者针对西兰花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总结了以下经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莉莉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3期
  • 机构:西兰花又称青花菜、绿菜花等是由甘兰演变而来,以绿色的花蕾和鲜嫩的肥茎作为食用,营养丰富。100克鲜菜花中含维生素C113毫克,是普通菜花的300倍,长期食用绿菜花可预防肠癌、胃癌。目前,绿菜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绿色蔬菜和保健蔬菜,其产品畅销,经济效益显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兰花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因其有较好的观赏性,现以被广泛的应用与园林领域。由于生长地气侯条件差异较大,其栽培管理方法也不同,本文介绍兰花的栽培与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对养好兰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兰花 栽培 病虫害防治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表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分离出的4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离出MRSA247株,占49.9%。其中对ERY及CLI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398株和337株。D-试验结果显示,MRSA诱导阳性率为70%、略低于MSSA的78.8%。MRSA的固有耐药率为96.9%,明显高于MSSA的74.4%。对LVX和CIP耐药分别为241株和226株。70株MRSAβ-内酰胺酶检测均为阳性。E-test试验测得24株结果为2μg/ml;11株为2.5μg/ml;6株为3μg/ml;1株为1.5μg/ml;仪器法结果显示,2株为0.5μg/ml,36株为1μg/ml,3株为2μg/ml,1株为4μg/ml。结论MRSA的临床分离率较高,且MSSA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高于MRSA。对喹诺酮类药物CIP及LVX来说,MRSA的耐药率远高于MSSA。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全部产β-内酰胺酶。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经验用药比较局限,应参考实验室监测结果循证用药。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MSSA耐药表型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面对当前世界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现状,建筑行业中发展绿色建筑理念显得格外重要。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筑设计中要融入更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将绿色环保落实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 标签: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 实际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测量是设计蓝图与水利工程施工之间的中介,是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先头工序,测量质量和工程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测量成果有问题,则工程质量一定有问题。在管理阶段,对某些大型的、重要的水利工程还要定期进行变形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使用。本文从水利工程测量管理,水利工程测量管理存在的不足,完善水利工程测量的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施工测量 测量管理 测量仪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技能。“‘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以高远的立意和创新的理念吸引了各省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参加竞技。本文以复赛中的看图表信息写作环节为依托,分别分析了线状图、饼状图、柱形图的写作特点,总结出横向的趋势分析和纵向的变化常用词汇描述。笔者指导学生参加了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湖南省赛区的复赛并获得特等奖。希望对以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 标签: 图表型 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基因及椎旁肌免疫组化确诊的Ⅵ型胶原相关肌病患者,且该患者仅以脊柱侧凸为单独表型。本病例提示临床中某些脊柱侧凸的患者,其潜在病因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肌肉疾病,为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 标签: 脊柱侧凸 Ⅵ型胶原相关肌病 椎旁肌病理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陈鹤琴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了“幼儿喜欢野外生活”这一心理特点。陈鹤琴认为“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的。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新课程的标准十分强调大自然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如今的幼儿教育格局,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普及,已经逐步形成了自然情境教学和以幼儿为主体为主流的教育趋势,就玉兰花相关活动的开展而言,如何能够让这些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素材同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幼儿教育紧密结合,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育领域热讨的话题。本文以玉兰花的分享活动为文章中心,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为理论支点,探讨学前教育中户外审美活动及其延伸的美工制作活动的开展。

  • 标签: 大自然 审美 玉兰花 陶行知 分享 美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 MRI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CC)的116例患者资料,男87例,女29例,年龄30~79(59±10)岁,其中DPHCC 31例,非双表型肝细胞癌(非DPHCC)85例,并按照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51例非DPHCC,19例DPHCC)及验证组(34例非DPHCC,12例DP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训练组中,DPHCC中环形动脉期高强化的患者占比高于非DPHCC[47.4%(9/19)比 7.8%(4/51),P<0.001]。环形动脉期高强化、强化的包膜是DPHCC的预测因素[OR值(95%CI)分别是10.17(1.70~60.80)、0.17(0.03~0.93),均P<0.05]。在训练组中,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8(95%CI:0.806~0.969)、78.9%、86.3%;在验证组中,以上3个指标分别为0.811(95%CI:0.655~0.968)、75.0%、82.4%。结论增强MRI列线图模型对DPHCC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年龄43~80(66.1±9.0)岁,男性37例。进行吸呼双相CT检查,测量肺气肿病变占全肺体积百分比(Emph%);小气道病变占全肺体积百分比(SAD%)及假定气道内周长为10 mm时的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基于Emph%、SAD%及Pi10进行聚类分析,将患者分为未见显著异常型(n=11)、小气道型(n=9)、支气管壁增厚型(n=8)、肺气肿型(n=6)及混合型(n=6)5种影像学表型,结果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相同的COPD患者病变组成并不一定相同。与传统COPD影像学分型不同的是,即使在肺气肿程度较轻的情况下,依据气道病变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小气道型和支气管壁增厚型。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聚类分析 吸呼双相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CHP2)在临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恶性表型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临床胃癌组织芯片(297例胃癌和198例对照良性胃黏膜组织),均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CH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胃癌细胞系中分别进行CHP2抑制和过表达细胞学实验,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恶性表型变化。结果CH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204/297,68.7%),高于非癌的手术切缘组织(31/91,34.1%)、慢性胃炎组织(13/22,59.1%)、肠化胃黏膜组织(13/38,34.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12/30,40.0%)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7/17,41.2%)。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有转移、TNM分期晚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P2蛋白高表达,TN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5)。胃癌细胞HGC-27在下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胃癌细胞AGS在上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在胃癌发展中,CHP2起到促进增殖和转移作用,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以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 预后 增殖 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儿童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皮质脑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抗MOG抗体检测阳性,且病程中存在皮质脑炎表型患儿的临床特点。抗MOG抗体检测使用基于转染细胞(CB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共5例患儿病程中存在1次及以上皮质脑炎发作,女3例,男2例。起病年龄8岁至12岁1个月。至随访末3例为单相病程,2例为复发缓解病程。8次以皮质脑炎为表型的发作中,6次有癫痫发作,其中3次为癫痫持续状态,缓解期患儿无遗留反复癫痫发作。其他症状包括:发热(7/8),头痛、呕吐(4/8),嗜睡(3/8),偏瘫(1/8)。头颅MRI均存在单侧皮质肿胀,病灶无出血坏死。脑脊液白细胞存在不同程度升高(8×106/L~186×106/L)。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其中2例有复发,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结论抗MOG抗体可介导皮质脑炎表型,临床以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常见,严重意识障碍及局灶神经功能受累少见;头颅MRI常表现为单侧皮质肿胀,无出血坏死;免疫治疗大多效果好,缓解期无遗留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复发。

  • 标签: 脑炎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个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家系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聋病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两个耳聋小家系进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对家系1先证者及家系2先证者父母的DNA样本行所有已知耳聋基因二代测序,并对变异位点在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已报道的耳胶样蛋白(OTOGL)基因致病变异位点、导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基因和与OTOGL基因具有相同表达定位的耳聋基因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个耳聋家系先证者(均为男性患儿)的致病变异分别为OTOGL基因c.2773C>T/c.2826C>G(p.Arg925*/p.Tyr942*)和c.4455G>A/c.875C>G(p.Trp1485*/p.Ser29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773C>T为文献已报道的致聋变异位点,c.2826C>G、c.4455G>A和c.875C>G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变异解读标准,上述4个变异位点分类均为致病变异。结论OTOGL基因变异是导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遗传因素,本研究新发现的c.2826C>G、c.4455G>A和c.875C>G变异位点丰富了该基因的基因变异谱,为耳聋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并为遗传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耳胶样蛋白基因 致病变异 基因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