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在社区防治方法,降低糖尿病足发病。方法选取2008年6月年至2013年6月期间在笔者服务站诊治4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干预方法不同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应用早期治疗干预。结果经治疗干预以后,观察组24例患者糖尿病足发病机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治疗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进而显著性减少糖尿病足发病机率。

  • 标签: 早期干预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对早期出院病人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随机抽选60例髌骨骨折术后早期病人,进行患者及家属康复教育,出院后进行关节康复随访监督结果60例随访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46例>120°;120°>10例>100°;100°>4例。优良达93.3%结论术后早期教育并结合家庭随访,对防止膝关节僵硬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康复教育 早期出院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0例,按应用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镇痛起效时间(3.14±0.57)min,术中疼痛感和牵扯感(1.26±0.09)分,苏醒时间(5.10±2.04)min,不良反应发生为7.84%,脉搏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比芬太尼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时,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儿童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小儿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前臂双骨折病例60例,进行手法整复加小夹板治疗,进行整复、固定、药物治疗等,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间。共经过两次整复,第一次有28例患者是手法整复解剖复位,22例患者是近解剖复位。第二次有9例患者是手法整复解剖复位例患者是近解剖复位。有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整复无效,进行手术治疗好转。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患者病苦小,愈合快,价格低廉,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手法整复 小夹板 正骨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 作者: 何啸波吴旭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何啸波吴旭东(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伤科江苏扬州2252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47例病例对比,其中81例得到4至16个月不等随访。比较这两种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DHS组比PFNA组手术时间长(P<0.05),DHS组和PFNA组手术出血上差异有显著性意(P<0.05),DHS组比PFNA组下地时间更延后(P<0.05),DHS组比PFNA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NA符合骨折微创手术要求,与传统DHS相比,PFN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有更多优越性。

  • 标签: PFNA髓内钉 DHS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本研究以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间,扬州江都中医院骨科应用PFNA治疗的患者和同期应用DHS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在行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并发症,在出现深静脉血栓后,会导致静脉内血液正常凝结功能受到破坏,在静脉回流受阻后,出现机体功能异常。目前,行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达30%左右。同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发肺栓塞主要因素,若症状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则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在行骨科手术后,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是主要工作。采取有效护理预防措施,是骨科围手术重要内容。

  • 标签: 围手术期 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