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把施工者姓名印上管片,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在武汉轨道交通多个施工工地现场,除了地铁隧道的管片上印上施工者的姓名外,武汉地铁在建设过程中还采用VR技术体验作业危险等数字化加工先进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 标签: 地铁隧道 隧道建设 武汉 实名制 湖北 施工工地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交通事业迎来了发展新契机,道路桥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建设数量也在大幅度增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对改善城市经济和保障人们安全出行有着重大意义。在道路桥施工之中,发生二者交叉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降低二者的施工受彼此干扰,应当借助于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现就道路桥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设计展开论述。

  • 标签: 道路桥梁 交叉工程 设计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交通不畅问题都很难得到有效解决,而公路桥工程建设促使这一现象得到大幅度缓解,为我国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公路桥建设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是非常关键的施工环节,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则顺理成章的成为公路桥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下面的文章就围绕公路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这一主题展开详细分析研究,希望能对该技术的完善与改进提供一些助力,促进我国公路桥施工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公路桥梁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道路桥施工是当前城市化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以及技术细节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目前的施工技术来看,干成孔旋挖桩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化的道路桥施工工程之中,其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本文对于道路桥施工中常用的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分析其施工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道路桥梁 干成孔旋挖桩
  • 简介:铁路道口是铁路与公路在平面上的相互交叉路口,因其使用具有开放性,涉及的人员、设备又较为复杂,所以道口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一直是事故高发地点。某企业专用铁路近12年来涉及人身伤亡的事故7起,其中57.2%出自道口事故,因此加强专用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 标签: 安全管理 道口安全 铁路道口
  • 简介:过去,内燃、电力机车在运行中因轴承烧损、电机轴承固死等故障导致某个轮对无法转动时,需要另外派救援列车前去救援,不仅耗时四五个小时,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

  • 标签: 铁路救援 研发 台车 轴承烧损 电力机车 电机轴承
  • 简介:铁路机务段占地面积大、部门众多、人员复杂,承担着车辆调度、维护、检修等重要任务,并且担负着货物运输、检验、储存等任务.因此,机务段的管理、安全保障是首要考虑问题.利用先进的电视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机务段的管理,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如实地显示和记录各个场所现场图象资料.是机务段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 标签: 铁路机务段 电视监控方案 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监控设备
  • 简介:本文从全国日益骤增的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情况入手,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已建成隧道工程遗留的大量"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说明当前加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工作刻不容缓.作者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中需把握的几点问题,供大家探讨.

  • 标签: 高速公路隧道 火灾事故 消防设计
  • 简介:叙述了雪峰山隧道防灾救援原则,分析了隧道防灾救援的设计思路及隧道火灾救援应急处理流程,从人员车辆疏散、火灾处理与维护和恢复正常通车三个阶段详细的论述了雪峰山隧道防灾救援过程.

  • 标签: 隧道 防灾救援 设计 处理流程
  • 简介: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分析公路隧道内部视觉环境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将E-prime2.0软件与仿真驾驶模拟器相结合,对驾驶员在隧道内长时间行车中的速度判断准确率及反应时间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标志标线构建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改善措施,以改善隧道内视觉环境,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Logistics拟合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提升隧道内驾驶员的速度判断准确率3.33%~11.66%;2)普通公路隧道场景中,被试者反应时间与隧道内行车时间存在显著关系,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场景中,反应时间与隧道内的行车时间没有显著关系,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现象;3)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同时受隧道内视觉环境与行车时间的影响。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适用于行驶速度为80km/h、大于1333m的隧道

  • 标签: 安全工程 行车安全 反应时间 速度判断准确率 韵律型标线系统
  • 简介:为了给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UTLT)防排烟系统设计和人员应急救援提供参考依据,以重庆某UTLT二期工程一段主隧道为例,开展全尺寸火灾试验,探讨了横向排烟方案的烟控效果,并验证了Alpert顶棚最高温升衰减模型。结果表明,UTLT主隧道段采用横向排烟方案,当防烟分区长度为120m时,采用的排烟量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当隧道为上坡时,最有利的烟气控制模式为同时开启着火分区及下游相邻分区的排烟系统和与排烟分区紧邻的上、下游两个分区的补风系统。隧道顶部烟气最高温升衰减规律为:下游距火源无量纲距离r/H〈0.57及上游部分,呈指数衰减;下游距火源无量纲距离r/H〉0.57部分,呈幂函数衰减,且衰减程度与排烟方案有关。

  • 标签: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实体试验 地下交通联系隧道 烟气控制
  • 简介:临界风速是Y型合流分岔隧道能否有效抑制烟气侵入分岔支路的重要参数。为确定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对影响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相关因素进行量纲分析,推导出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主分隧道高度比、连拱长度及隧道分岔夹角这4个因素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临界风速最大的火源位置,并对上述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火源距分岔段隧道洞口15~25m时临界风速最大;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0.3时,隧道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呈现1/3次方关系,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大于0.3时,隧道临界风速不再随火源热释放速率增加而增加;临界风速与分岔隧道高度比近似成-3/10次方关系,与分岔夹角成-3/40次方关系,而与连拱长度无关。进而得到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无量纲计算模型,且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 标签: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Y型合流分岔隧道 临界风速 量纲分析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介绍了智能桥梁系统的组成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以及智能桥梁的发展简况及现状,并预测了智能桥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阐明了目前制约智能桥梁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

  • 标签: 智能桥梁 系统 桥梁 监测 监控系统 计算机管理
  • 简介:目前,隧道结构防火措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了采取隧道防火保护的原因,将隧道结构的防火措施分类进行了评析,重点介绍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在隧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的防火隔热保护机理及特点,并对今后隧道防火材料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 标签: 隧道 防火材料 无机纤维 喷射 应用
  • 简介:2017年12月25日,柳州市安委办组织件开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协调会,传达了自治区安委办关于开展铁路沿线安全整治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自治区安委办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协调会精神,并研究部署柳州境内铁路沿线周边环境21项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工作。会议要求,涉及安全隐患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铁路交通安全,根据工作职责,立即行动,加强铁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 标签: 铁路沿线 安全隐患 隐患整治 柳州市 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整治工作
  • 简介:介绍了隧道的特点、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和雪峰山隧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从系统范围设定、系统配置、环境要求等方面设计了雪峰山隧道双波长火灾探测系统,详述了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技术指标,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宽视角等,可满足长大公路隧道的正常应用。

  • 标签: 长大公路隧道 双波长火灾探测器 设计
  • 简介:为了对地铁颗粒物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密度均值,重点分析了地铁颗粒物在区间隧道内运动的受力情况,计算和对比了各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地铁颗粒物的密度随粒径变化较大,采用平均值表示更为合适,其中PM1、PM2.5和PM10的密度均值分别为2.562g/cm~3、3.766g/cm~3和4.043g/cm~3。由于地铁颗粒物独特的密度属性及区间隧道内特殊的流场环境,颗粒受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当颗粒粒径为1μm时,主要作用力呈现明显的分化,仅需考虑Brownian力和曳力;当颗粒粒径为2.5μm时,重力占据了足够的份额而不能被忽略,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和重力;当颗粒粒径为10μm时,Saffman力明显增大而不能被忽略,因此需要考虑Brownian力、曳力、重力和Saffman力。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地铁颗粒物 区间隧道 密度均值 受力情况
  • 简介:公路和城市交通隧道发展迅速,给隧道的消防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国内外隧道事故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各国对隧道消防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隧道消防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在大型隧道中的应用。

  • 标签: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窒息 冷却 双喷口水雾喷头 灭火区间
  • 简介:隧道通风数值计算中定义壁面粗糙程度的参数由粗糙高度和粗糙常数构成,参数的选取很难利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进行研究。依托衢宁铁路鹫峰山隧道的施工通风项目,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隧道内壁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取值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隧道壁面平均粗糙高度由隧道内实际开挖轮廓线和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包络的面积与取样长度的比值确定,计算得到了隧道横断面平均粗糙高度为0.191m,纵向平均粗糙高度为0.231m;建立了粗糙常数Rc与粗糙单元间距、形状的关系,同时得到基本模型对应的Rc计算公式;基于典型理想壁面模型,以原模型面积减去理想模型的面积(绝对值)除以原模型面积所得值最小定义了最优简化模型,提出了关于壁面粗糙常数取值的计算方法,并以此计算出鹫峰山隧道壁面粗糙常数Rc为0.46。最终根据Rh和Rc的取值,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内CO质量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由于压入式通风自身的缺陷(无法突破长度瓶颈),且受现场布置及施工方式所限,通风距离超过3000m很难满足施工条件的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洞内作业环境条件。因此,急需对现有的通风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 标签: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施工通风 壁面模型 壁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