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对沙尘暴的发生、传输机理及沙尘暴源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表土质、气候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裸露于地表的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地面上升的热气旋和大气的环流运动是地表沙尘暴发生和传输的动力.沙尘粒子的传输方式有蠕动、跃迁和悬浮3种.沙尘的传输距离和方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直接相关.沙尘暴源地一般位于大陆腹地,地域宽阔、平坦.地表土质多为沙砾、沙质土壤,地表土层裸露,土质干燥、疏松.沙尘暴源地的植被稀疏,气候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冬季和春季大风天气频频出现.近年来人为的破坏活动也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 标签: 环境特征 环境科学 沙尘暴 传输机理 土地沙漠化 成因
  • 简介:分析了尿素合成塔发生化学爆炸的可能性。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塔内上部空间气相在正常生产和非正常生产状态下的爆炸极限范围,并计算出非正常生产状态下气相化学爆炸产生的压力和能量范围。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爆炸所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根据静压传递原理,尿液内各点与外压相等,超过尿塔正常工作压力,并导致破裂。

  • 标签: 安全工程 尿素合成塔 化学爆炸 爆炸极限 压力和能量范围
  • 简介:对蒸汽熄灭油池火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研究了全淹没保护方式和局部保护方式下的不同灭火效果,分析了开放空间中蒸汽熄灭油池火的主导灭火机理。结果表明,局部保护条件下,蒸汽能快速熄灭油池火;全淹没保护条件下,利用同样的蒸汽供给强度及更小的火源,蒸汽灭火效率则相对较低。基于对比试验、灭火过程及火焰结构的分析表明,蒸汽的动力学作用为开放空间内蒸汽熄灭油池火的主导灭火机理。最后从理论基础上对蒸汽的动力学作用进行了验证和初步分析。

  • 标签: 安全工程 蒸汽 灭火机理 动力学作用 局部保护 油池火
  • 简介: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过程中受热侵袭造成储罐压力升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用范德华方程描述具有一定过热度的LNG汽化相变过程,引入微分同胚项对其进行变换,发现其形式符合尖点突变平衡点方程,揭示了突变机理是储罐内LNG大规模蒸发现象的本质特征.选取过热区内的LNG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和突变动力学方法对势函数及其微商曲线进行研究,得到了极限过热度、失稳过热度及储罐内部压力增量和系统内液化天然气汽化量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安全工程 液化天然气 尖点突变 核态沸腾 失稳过热度
  • 简介:用石墨化学纯化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水,以直接中和法制备不同pH值的聚硅酸多核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50℃下,对制备的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得到固体产品后进行结构表征。Fr—IR结果表明,适宜pH值下有Si-O-Al和Si-O一Fe生成;XRD图谱也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含有新的化学物质而非原材料的简单混合。不同pH值混凝剂的微观结构稍有不同。混凝试验表明,混凝效果与混凝剂微观结构有关,适宜pH值(2.77、3.60)的复合混凝剂可以得到好于常规硫酸铝的混凝效果。在最优剂量下,PAFSS(多核复合混凝剂主要成分为Si、Al、Fe及SO4^2-,pH=3.60)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重金属Cr的去除率分别达55%和97%;pH值太高时(3.98),混凝剂不稳定,混凝效果变差。研究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中所含的少量具有混凝作用的Mg2+、Ti4+、Zn2+等对混凝效果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多核复合混凝剂 微观结构 混凝性能 混凝机理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剂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剂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
  • 简介: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06mmol/LBPA、40mmol/L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mA/cm^2时,k为0.318min^-1,Δc(Cl^-)仅为3.55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双酚A 含氯副产物
  • 简介:您的公司是否需要一个安防主管?国际著名咨询公司RFG认为配备一个这样的职位将是未来企业战略的必需,会极大地增强公司的客户以及工作伙伴的信任感,为弥补商业运转需求及安全需求之间的鸿沟架起一道桥梁.

  • 标签: CSO 企业 安全防范主管 工作职责 安全管理 安全战略
  • 简介:编辑同志: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人不怕领导.不计违章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唯独怕家属的指责。为此,对那些“三违”人员就有过“七关”之说。这“七关”中就有家属这一关。由此说明家属在协助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 标签: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安全协调 职工安全
  • 简介:本刊讯南京市高淳县安监局在全县安监系统中开展“四大员”活动,加强为企业服务。

  • 标签: 安监局 高淳县 南京市
  • 简介: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絮凝试验和MBR处理人工废水试验,考察了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壳聚糖絮凝处理MBR中污泥混合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时,能明显降低污泥混合液SUV254的质量浓度,对污泥脱氢酶活性(DHA)的影响也较小;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20n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当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大于20mg/L时,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低于20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膜污染物质EPS及疏水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mg/L时,MBR反应器的跨膜压力增大的同时,处理系统的膜通量也稳定增大。膜通量衰减速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壳聚糖对延缓和控制膜污染有积极的作用。M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质量浓度(MLSS)和出水CODCr的变化表明,投加壳聚糖在提高反应器中微生物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水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膜污染 壳聚糖 絮凝作用 效能分析
  • 简介:将壳聚糖与膨润土结合,研制出一种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溶液中Cu2+的脱除,取得很好的效果,脱除率达到70%以上.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结构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膨润土的片状层结构未发生变化,壳聚糖仅吸附在膨润土的内外表面.该吸附剂具有投药量少、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无再次污染等优点.

  • 标签: 环境工程 膨润土 壳聚糖 负载 吸附 CU^2+
  • 简介:新生态MnO2是一种高效吸附材料,用MnSO4和KMnO4反应制备了该吸附剂,并表征了其基本性质.新生态MnO2对As(Ⅴ)具有很高的吸附去除率和较快的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吸附pH曲线呈"∽"形,pH=6.5时出现一个吸附峰值;pH=5.5时,As(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pH=6.5时符合Freundlich型;稀NaOH溶液是As(Ⅴ)的有效解吸液,1mol/LNaOH溶液浸泡1h后,As(Ⅴ)的解吸率可达82.7%.

  • 标签: 环境工程 新生态MNO2 吸附 解吸 去除
  • 简介:考虑材料塑性,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以结构的造价为优化目标,对框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按照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计算钢框架结构的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 标签: 爆炸荷载 塑性 框架结构
  • 简介:将褐煤样品加入含染料酸性红B的模拟废水中并加碱,褐煤中的腐殖酸溶解,而后加盐酸使腐殖酸絮凝。利用溶解的腐殖酸结合与褐煤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达到去除废水中该染料的目的。结果显示,褐煤对酸性红B具有很好地去除效果,但受到作用时间、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要达到最佳去除效果,结合过程最少需要120min,吸附过程需要480min。初始质量浓度越高,废水中酸性红B的去除率越低,但当初始质量浓度在250~500mg/L时,去除率最小,但变化不大。结合过程pH值升高与吸附过程pH值降低均有利于该染料的去除。褐煤投加量增加,去除率提高,当初始质量浓度为250mg/L,褐煤投加量达到4mg/mL时的去除率达99%。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褐煤对酸性红B的去除作用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褐煤 酸性红B 结合 吸附
  • 简介: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将火灾自动报警与自动喷水灭火有机结合的固定灭火装置,它在我国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预作用系统的准工作状态、灭火过程和事故处理等方面阐述其控制要求和操作过程,供设计和运行工作时参考.

  • 标签: 预作用系统 控制 调试 运行
  • 简介:近日,大丰市安监局派出检查组深入全市纺织、服装、机械、建材等企业对夏季劳保用品发放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企业经营者不懂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和范围,没有对劳保用品发放情况建立基础台账.个别企业生产车间职工未按规定穿着工作服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检查人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 标签: 企业安全生产 劳保用品 大丰市 检查人员 企业经营者 市安监局
  • 简介:分析产生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指出在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75m^3/min或更大的轻度瓦斯突出的异常情况下,风筒送入的风与突出的瓦斯混合,会在较长巷道内形成大量的瓦斯浓度处于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可爆混气.风量越大,形成的可爆混气体积越大,如400m^3/min的风量在2min内就可形成≥842m^3的可爆混气.遇火源可发生强烈的爆炸甚至爆轰,造成较大的伤亡甚至整个矿井内大部分人员死亡.这表明,加大加强的风量对防止煤矿瓦斯爆炸起副(反)作用.这种副作用已在试验巷道用天然气爆炸试验中得到证明.目前煤炭界采取的各种措施不能有效地消除加大加强风量引起的副(反)作用.提出了2种消除副作用的措施,即瓦斯传感器断电与复电方法和抽吸方法,并经试验证明是有效的.

  • 标签: 矿山安全 煤矿瓦斯爆炸 通风 瓦斯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