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袭走向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与已建立起现代民防体系的国家相比,中国民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变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人防组织在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贯穿这一变化的主线是人防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下,军队和地方在其中主导力量的此消彼长。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防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着重对与领导体制变化紧密相关的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的演变特征进行描述。

  • 标签: 人防民防 双重领导体制 应急
  • 简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同质泊松过程检验、核平滑估计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R软件作图的可视化优点,对云南省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泥石流分布不均匀,灾害空间点模式分布与同质泊松过程的假定不符。此外,泥石流强度的核平滑估计和基于泥石流空间位置的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具有显著的聚集特征。其中,泥石流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贡山-维西-福贡、泸水-玉龙-隆阳-腾冲、盈江-陇川、金平-元阳-绿春等地区;较高聚集区位于华坪-永胜-鹤庆、沧源-耿马-镇康、景东-双柏-楚雄、马关、东川-会泽-巧家、盐津-大关-彝良等地区。泥石流灾害强度分布大致以怒江州泸水县南端至文山州金平县一线对称,尤其是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研究结论对识别云南省泥石流灾害风险、优化灾害监测站的分布、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优化救灾物资储备、改善救灾策略、完善巨灾保险救灾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标签: 泥石流空间分布 空间点模式 核平滑估计 聚类分析
  • 简介:基于社会心理危机的风险放大机制,构建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事件属性、政府应对、媒体传播和群体心理与行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对2014~2016年32件重大突发事件,包括新闻、新浪微博、百度搜索指数等在内的相关文本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探寻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导致公众安全感缺失的必要条件和逻辑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影响范围广、应对不及时、谣言的存在和消极的群体情绪,是导致公众安全感丧失的必要条件。当其他条件变量与必要条件同时发生时,最容易引发公众安全感的缺失。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媒体传播对公众安全感的解释力最大,其次分别是事件属性、群体心理及行为和政府应对。据此,构建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的心理危机治理机制。

  • 标签: 公众安全感 突发事件 政府应对 传播 比较分析
  • 简介:校园欺凌事件中受欺凌者具有显著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进行防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广东省校园欺凌状况的实证调查样本及广东省校园欺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将广东省受欺凌者的特征与现有研究成果归纳的受欺凌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欺凌事件中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对个体受欺凌情况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广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受欺凌比例较高、受欺凌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欺凌渐成趋势等特点,基于此,校园欺凌可以从受欺凌者的角度来加强防治,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身的反校园欺凌思想及能力建设、强化学校对受欺凌学生关爱与侵害预防管理、完善受欺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建立并完善受欺凌学生家校交流制度及发挥政府校园欺凌防治职能等。

  • 标签: 校园欺凌 受欺凌者 校园安全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