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的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的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的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的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的研发以及海洋塑料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
  • 简介:环境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低氧环境主要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近年研究表明,低氧环境HIF-1α可在癌症中高表达,参与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侵袭/迁移、新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研究主要围绕肝癌、乳腺癌和胃癌等与HIF-1α的关系进行讨论.参32.

  • 标签: 低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癌 乳腺癌 胃癌
  • 简介: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囊藻毒素的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的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的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上,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的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对EDCs的吸附也有重要的影响;EDCs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疏水性和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和溶液p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的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对EDCs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土壤或沉积物 环境分布 吸附特征
  • 简介:虽然蚕豆根尖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的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蚕豆根尖分裂相细胞及其染色体畸变进行观测,以便更加准确、细致地反映污染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分子机制。同时还就该方法的其他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等领域。

  • 标签: 蚕豆 微核 染色体畸变 形态学 方法学
  • 简介:我国对ODS清洗剂实行使用许可证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外经办已发布《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清洗剂实行使用许可证的通知》要求.所有生产三氟三氯乙烷(CFC-113)、三氯乙烷(TCA)和四氯化碳(CTC)作为清洗剂(统称ODS清洗剂)的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通知规定从事ODS清洗剂的生产和销售.申请办理2002年度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到洗净协会办理本年度的申请手续。

  • 标签: 中国 企业 实行 生产厂家 使用许可 销售
  • 简介:听声音一定要用耳朵吗?听声音一定要用耳朵吗?动物世界里许多动物并不都是用耳朵而是用其他器官来听取外界的声音的。这种情况最常见于部分陆地动物,如某些火蛇和蜥蜴就是用肺来听声音。许多哺乳动物都有三只耳朵:除可看见的“外耳”外,还有“中耳”和“内耳”。“外耳”接收外来声音,“中耳”把声音引起的振动传到“加工处理系统”——“内耳”。

  • 标签: 耳朵 外耳 中耳 内耳 常见 声音
  • 简介:三唑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唑类广谱杀菌剂之一,在我国的使用量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综述了三唑酮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其对我国部分水体的生态风险。三唑酮使用后被土壤吸附和解吸,经雨水淋溶作用进入地表或地下水环境,在丰水期检出率与检出浓度较高,目前我国地表水中三唑酮最高检出浓度为12μg·L-1。三唑酮在环境中的半衰期为15~43.3d,能够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代谢,在不同浓度下对不同类群、不同生命阶段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毒性效应,对应着多条有害结局路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干扰机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在目前已知的暴露水平下,三唑酮对我国地表水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特别是丰水期稻田附近的地表水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 标签: 杀菌剂 内分泌干扰物 有害结局路径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最近,畜牧业造成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其中牛肉生产造成的环境影响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科学家研究发现,畜牧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不小,特别是因其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来源。而在畜牧业中,牛肉的生产又是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相对于其他动物性食品,它消耗更多的环境资源,产生更多的污染排放。面对事实,我们能做的也很明确:减少肉类消耗,以植物蛋白质替代肉类。

  • 标签: 牛肉生产 环境影响 气体排放 动物性食品 植物蛋白质 社交媒体
  • 简介:十年前读研究生时,我在位于京城北郊的中国坏境科学研究院(简称环科院)做实验,很为那儿的“纯天然”环境着迷:工作区和生活区间有一片很大的树林,叫梨园,里面是真正的乔灌草结合,梨树下各种植物密密匝匝,无路可寻,颇有原始林的味道。比我更喜欢那儿的是动物,以至我们惺惺相惜:我在环科院里就地取材,

  • 标签: 灌草 梨树 原始林 梨园 树林 种植
  • 简介:环境文化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根基,由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三大部分构成.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生态道德观重构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科学的生态消费观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转向生态化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环境文化 生态价值观 生态道德观 生态消费观 生态文明
  • 简介: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在水环境中的赋存、AgNPs的环境行为、Ag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的因素,最后对AgNPs在河口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环境基准是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国家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主要是依据特定对象在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数据,以及与环境要素的剂量效应关系数据,通过科学判断得出的,涉及环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生物学和风险评估等前沿学科领域.国家环境基准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环境基准研究的学科特点和国际前沿,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环境基准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1)环境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2)环境基准基础数据库;3)基准目标污染物的筛选甄别和优先排序技术;4)水体营养物基准;5)生物测试与毒性评价技术;6)人体暴露评价理论与相关技术;7)环境基准的审核和校对;8)环境基准与标准转化理论及其对环境管理支撑技术.本文从环境基准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与环境基准研究紧密相关的8个重点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未来重点研究内容.同时指出,这些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基准研究的根本,未来环境基准的长期战略发展必将是建立在各个重要方向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环境基准研究也必带动这些方向的共同蓬勃发展,为环境地球化学、毒理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发展注入活力.

  • 标签: 环境基准 理论方法学 污染物筛选甄别 生态功能分区 毒性技术 暴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