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现在太多人都是把‘低经济’当作噱头,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滥用……我们不要把发展低经济搞成政绩工程。”

  • 标签: 低碳 治污 政绩工程 经济
  • 简介:可以肯定地说,你无法不把最洁净的诚挚的目光投遍走过的所有行程——那些热风中的椰枣树梢、城堡里古老喧哗的集市、悠远的可以忽略的山峦、苍茫无际的荒漠和幻变无息的省市蜃楼……

  • 标签: 低碳 拉深 热风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的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质的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的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质对Frap的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Frap的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的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的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OC)和黑炭(BC)含量高的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的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的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本文在介绍了纳米球、石墨烯、碳纳米管3种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重点综述了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并指出今后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理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 标签: 碳纳米材料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 简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对鄂尔多斯某一典型砂质基底矸场煤矸石淋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堆放改变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原有特征,矸石场由地下水的排泄区转变为地下水的径流区,矸石场底部煤矸石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析出并随地下水的径流向下游扩散.矸石场下游地下水及附近出露的地表水中铬、砷、氟、硝酸根、铜、锌、镍、锰等污染因子远远高出背景值.其中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中砷浓度为1.013mg/l,高出背景值148倍,硫酸根浓度为602mg/l,高出背景值14倍.图4,表1,参8.

  • 标签: 煤矸石淋滤液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流动系统 大柳塔矿区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将植被恢复阶段划分为演替前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并测定每一演替阶段中0~10,10~20,20~30,30~40cm土层的土壤有机与全氮.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各土层的土壤有机与全氮均显著增加(P〈0.05),具体表现为后期(土壤有机,全氮)〉中期(土壤有机,全氮)〉前期(土壤有机,全氮);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与全氮均显著减小(P〈0.05),具体表现为0~1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10~2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20~3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30~4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全氮 植被恢复 衡阳
  • 简介:通过人工制备载带B[a]P的纳米(C)和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式,以7.5mg·kg^-1(以体重计)的染毒剂量急性染毒大鼠,观察染毒24小时后载带B[a]P的纳米C/SiO2颗粒对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急性染毒后大鼠外周血中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指标的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染毒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表明纳米颗粒诱发机体发生了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染毒后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载带B[a]P的纳米SiO2组除外);载带B[a]P的纳米SiO2组肺泡灌洗液中GSH-PX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单纯纳米SiO2组和B[a]P组比较显著降低。推测与抗氧化酶的一过性增高有关;载带B[a]P的纳米C组肺泡灌洗液T—SOD活力与其单纯纳米C组和单纯B[a]P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由此表明载带B[a]P的复合纳米C/SiO2颗粒在致机体氧化损伤效应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 标签: 纳米碳颗粒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苯并[A]芘 氧化应激
  • 简介: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 标签: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 简介:研究生根粉、枝条、基质、扦插时间等不同因子对山苍子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苍子扦插繁殖中,以黄心土为基质+基部半木质化萌条为插条+浓度为100mg/L的萘乙酸浸泡0.5h+春末夏初(5月)扦插等扦插组合技术为最好,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6%.

  • 标签: 山苍子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
  • 简介:蔬菜是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优质种苗是蔬菜生产获得高产、高质的重要保障.该文从育苗设施、营养土的配制、播种、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茄果类蔬菜的育苗技术.表1,参10.

  • 标签: 茄果类蔬菜 育苗技术 综述
  • 简介:学校的主校始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修业学堂,历经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1951年3月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1975年10月创设衡阳分院,1987年4月改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6月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4月更现名,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办学历史悠久,实行湖南省林业厅、教育厅双重管理。

  • 标签: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 环境生物 农业职业学校 农林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
  • 简介:生态技术的基本公式是“(天然)自然→(人—技术—社会)→(人性)自然”.生态技术是对与自然相统一的人的主体地位的呈现.生态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知识结构生态化、意识观念生态化、消除自我异化后的展开.生态技术使人的本质在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复归.

  • 标签: 生态技术 人的本质 人的主体地位 人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通过现场调查和样方调查法,分别调查衡阳市紫色岩裸露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母岩、土壤等因子,以及植被分布、生态环境、植物生长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研究法,有选择地进行植物及其配置模式的适宜性试验、整地方式的对比试验、宜林型紫色土经济林树种选择试验,评价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的植物适宜性与不同配置模式群落的生态适宜性及水土保持能力,最终筛选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适宜的植物及其配置模式与整地方式,为紫色土裸露地植被恢复与宜林地经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表18,参11.

  • 标签: 紫色土区 裸露地 植被 恢复技术
  • 简介:从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砧木径级等方面探讨了日本红枫‘珊瑚阁’嫁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切接法嫁接日本红枫‘珊瑚阁’成活率高于撕皮嵌接法,嫁接时间以2月日本红枫‘珊瑚阁’腋芽未萌动时为佳,砧木地径越粗越有利于嫁接后接穗的生长,嫁接后需注意嫁接口的保湿遮阴.

  • 标签: 日本红枫'珊瑚阁’ 砧木 接穗 嫁接方法 嫁接时间
  • 简介:虽然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的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蚕豆根尖分裂相细胞及其染色体畸变进行观测,以便更加准确、细致地反映污染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分子机制。同时还就该方法的其他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等领域。

  • 标签: 蚕豆 微核 染色体畸变 形态学 方法学
  • 简介:丝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夏秋之际的美味佳肴和保健佳品,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种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详细介绍了普通丝瓜制种的催芽、育苗、施肥、浇水、整枝、搭架、授粉、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丝瓜种子繁殖水平提供参考.图13,参5.

  • 标签: 普通丝瓜 制种 关键技术
  • 简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技术波及的群体和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新媒体内在的伦理本性所呈现的"双刃剑"效应也越加凸显,已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只有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伦理构建,寻求并完善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的解决之道,才能使网络新媒体及社会得以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参9.

  • 标签: 网络新媒体 技术伦理 伦理构建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低成本、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主要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及危害出发,对超积累植物研究现状,该项技术中超积累植物的修复机理,以及修复植物的产后处置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参33.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污染 超积累植物 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