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16年广西防城江流域干流及支流18个采样点(6个参照点,12个受损点)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对18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防城江流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由总物种数、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三目的种类数(Ephemeroptera,PlecopteraandTrichoptera,EPT)、粘食者种类数、蜉蝣目数量所占百分比、敏感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等5个指数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入选生物参数量纲,计算其B-IBI值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赋分值(BIBr).结果表明,在18个采样点中,BIBr分值在90分以上的样点有9个,80分~90分之间的样点有2个,70分~80分之间和60分~70分之间的样点各有1个,未达到60分的样点有5个.BIBr分值80分以上的样点主要分布在支流(如那东、边岭、黄霜江、那周村、屯蓬、王子城)和干流上游少数几个样点(如扶隆乡、那阮坪、米中),而下游接近河口部分的几个采样断面均较低,木头滩断面的分值更在10分以下.

  • 标签: 生物评价 河流 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防城江流域 健康状况
  • 简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全世界婴幼儿肠胃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在我国,儿童秋季腹泻发病达到高峰,也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论文改进了RT-nested-PCR检测水中轮状病毒的方法,于2006年10月对北方某市城区水环境(包括污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的轮状病毒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市某污水厂进水和不同工艺段出水、主要公园的景观水体、主要自来水厂进水和出水以及城区管网水,均检出轮状病毒.综合分析从水源到管网的过程,认为管网水中的轮状病毒可能与水源水污染有关.管网水中有轮状病毒检出,说明秋季该市饮用水中存在潜在的轮状病毒传染源.同期对管网水进行的细菌学指标检测,没有发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可见目前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的细菌学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病毒污染状况.

  • 标签: 轮状病毒 污水 地表水 饮用水 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饮食卫生、用药护理、情绪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住院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饮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使患者有效配合抗病毒治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 标签: 全氟辛烷磺酸 淋巴细胞增殖 NK细胞活性
  • 简介:学科具有协同性、适应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复杂的生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其进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进化的规律.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学科的生态特性,该文阐述了新升应用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理论层面及实施操作层面提出了学科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生态 生态发展
  • 简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为模型,分别评估了毒素混合物AFB1+DON、AFB1+ZEN、DON+ZEN和AFB1+DON+ZEN对C.elegans的生长发育(体长)和生殖能力(产卵量)的毒性作用,并用Chou-Talalay模型来判定毒素混合物的相互作用类型。研究表明,AFB1、DON和ZEN单独染毒C.elegans时,其毒作用强弱为AFB1〉ZEN〉DON。联合染毒时,AFB1+DON对C.elegans产生协同作用,而DON+ZEN则产生拮抗作用;AFB1+ZEN对体长(24h)和产卵量的毒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由弱拮抗变为协同作用,而在毒素暴露48h后,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呈协同作用;AFB1+DON+ZEN除在EC50-24h和EC75-24h时对体长产生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外,其他普遍表现出拮抗作用。由此表明,DON、AFB1和ZEN对C.elegans的联合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时间相关。

  • 标签: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秀丽隐杆线虫 联合毒性
  • 简介: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usis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ra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露3d后氧化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为1849.6mg·L^-1;2)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暴露3d后,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 标签: 双齿围沙蚕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污染物(PPCPs) 氧化型染发剂 乙酰胆碱酯酶(AChE) 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
  • 简介:富勒烯(C60)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纳米工程材料,其环境行为和所造成的毒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与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文章选取模式生物大型溞研究纳米水稳富勒烯(nC60)与Zn2+和Cr6+的联合毒性。按EPA202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nC60对大型溞48h-LC50为0.47mg·L-1,最大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10mg·L-1。NOEC浓度选定为nC60亚急性试验浓度,用于联合毒性试验。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Zn2+和Cr6+对大型溞48h-LC50分别由2.33mg·L-1和0.40mg·L-1降低为1.52mg·L-1和0.33mg·L-1,nC60增加了大型溞对Zn2+和Cr6+的摄入,暴露1440min后体内Zn2+和Cr6+累积量分别由6.52μg·g-1湿重和1.52μg·g-1湿重增加到9.98μg·g-1湿重和3.01μg·g-1湿重,nC60和Zn2+和Cr6+联合作用于大型溞后,大型溞SOD酶活性均呈现出增强的诱导现象,联合作用时诱导作用强于两种物质单独作用。此研究表明:在亚急性浓度下,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提高了大型溞体内Zn2+和Cr6+的积累,并提高大型溞体内自由基活性。

  • 标签: 富勒烯 纳米水稳型C60 大型溞 联合毒性 SOD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