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敦煌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没有科学、统一的认识.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将之与古楼兰衰退相提并论.该文认为,敦煌地区生态退化及其演变,无论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绿洲与湿地的萎缩等,都是地质科学领域的问题,需要运用地质学思维分析探讨.研究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治理措施,必须从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图1,参13.

  • 标签: 敦煌 生态 环境 地质学
  • 简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简称CCS)被视为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减排手段,该技术是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进行捕集,经过处理后注入封闭的地下储层,从而减少CO_2向大气中的排放,减缓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目前,CCS技术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的CO_2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尤为迫切.国内对CCS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了更好的进行深入研究,拟从咸水层封存、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封存和废弃油气藏封存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地质工程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裸露岩质边坡覆绿成败的关键在于植物和岩体的有机结合,植被地境再造技术效果突出.通过以河南省宜阳县锦屏山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程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地质学角度研究地境再造技术指标,为了解决岩质边坡的覆绿这一问题,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岩体体裂隙率达到3%以上、岩壁覆绿植物种植孔深度在40~60cm之间、种植孔施工角度与裂隙的发育产状相关且以切穿更多的裂隙为原则.

  • 标签: 岩质边坡 覆绿 生态地质学 锦屏山
  • 简介:祁连山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冻土、植被、径流等及其水文循环的变化.该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宏观尺度上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探讨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祁连山生态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地质过程密不可分,应以生态地质学的理论来研究这些变化的生态地质过程,并指出未来进行祁连山生态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球变化 祁连山 生态 地质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将植被恢复阶段划分为演替前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并测定每一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地上生物总量和中旱生物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中生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后期>前期(P<0.05),旱生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前期>后期(P<0.05);(2)随演替进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均匀度指数(E’)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减小(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的大小顺序为中期>前期>后期(P<0.05);(3)随演替进行,群落优势种狗尾草(Setariaviridis)和狗芽根(Cynodondactylon)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0.05).

  • 标签: 演替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江苏省 富营养化 底栖动物 多样性
  • 简介:为了探讨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该流域3个采样站点以及流域附近一小型人工湖泊内浮游植物(同源性不同)进行调查并模拟酸胁迫(pH值4.50、5.65)处理。经酸化处理24h后,各采样站点浮游植物与未经模拟酸雨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种类及丰度呈降低趋势;较低pH值下(4.50)金藻门、黄藻门种类消失,优势种类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受到的影响较大,种属数降低范围为0%~75%和27.3%~79.2%,蓝藻门受影响较小,裸藻门、甲藻门种属数未受影响;整体上各站点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经酸化处理后均呈降低趋势。水体酸化对浮游植物种类与丰度的抑制效应在高NH3-N和总磷水平下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对酸胁迫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群落组成不同的水体,短期酸化处理都会显著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降低浮游植物丰度以及多样性。作为长期受酸雨胁迫较为严重的地区,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将可能成为影响新安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 标签: 模拟酸雨 水体酸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丰度 多样性指数
  • 简介:通过对湖南省绥宁县黄桑坪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的种群结构、特定时间生命表、生殖价分析、分布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结构数量具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有一定的幼龄个体,但死亡率高,35a内长苞铁杉的年龄结构模型为:Age(a)=0.002765(DBH)3-0.128756(DBH)2+4.120978(DBH)+13.439846(R=0.9912,F=2654.48);(2)长苞铁杉种群既有r对策特征,又有K对策特征,该种群处于r对策→K对策的过渡阶段;(3)长苞铁杉的累积剩余生殖价(SRRV)和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价(TRV)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生殖投资策略(OREx)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具有"n"型变化特征,说明长苞铁杉种群有实现生殖与恢复的可能,但能力有限.

  • 标签: 年龄结构 生命表 生殖力 适应策略 生态环境 长苞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