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衡阳市菜园使用12个有机肥样品中Zn、Cu、Cr、Pb、Cd、Ni、Hg和As指标进行检测,样品中重金属总As、总Hg、总Pb、总Cd、总Cr等含量按照中国NY525-2012有机肥料重金属限量指标,总Ni、总Cu、总Zn重金属参照德国腐熟堆肥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牛粪、菜籽饼肥外,有9个样品均发现有超限量值金属成分,超标样品数占总样品数75%,超标的重金属成分以Cu和Zn较为普遍,分别占样品总数75%和41.7%.而在超标程度方面,有两个样品Cu和两个样品中Cr均为严重超标.这些肥料使用不当,对菜园土和蔬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关注.

  • 标签: 商品有机肥料 有机废弃物 重金属 含量
  • 简介:为揭示浑河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测定了浑河野生鲫鱼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以及肝和鳃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对鱼体各组织中Cr、Cd、Pb、Cu和Zn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织重金属含量排序为肠〉肝〉鳃〉肌肉,且Zn含量最高(17.49~176.01mg·kg-1,以湿体质量计算),Cd含量最低(N.D.~0.57mg·kg-1,以湿体质量计算)。均值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浑河野生鲫鱼受到重金属轻微污染,且从上游至下游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中,Cr、Pb和Zn对均值综合污染指数贡献较大。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鲫鱼肝组织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发现,中、下游鲫鱼肝组织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较上游有所升高,且与肌肉组织综合污染指数具有较好相关性(R2=0.71),这表明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作为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敏感标志物。

  • 标签: 浑河 重金属 鲫鱼 综合污染指数 金属硫蛋白
  • 简介:电子废物不当拆解、回收活动对当地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相关调查研究目前仍比较少.以长期进行电子废物回收产业活动典型区域——广东清远龙塘镇和石角镇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调查、分析了电子废物不当处置对区域和流域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和迁移影响,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此论文是该项研究一部分,重点调查了龙塘镇电子废物焚烧迹地中Pb、Zn、Cu、Cd、Cr、Ni等6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和迁移及其对植物根、茎、叶组织中Pb、Zn、Cu、Cd含量影响.结果表明:1)焚烧迹地土壤中Pb、Zn、Cu、Cd、Cr、Ni平均含量分别为1714.5、1016.7、4850.6、10.3、63.3、100.3mg·kg^-1,局部区域样点检出Cu、Pb、Cd含量分别是对照土壤1268、179和101倍,显示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已经成为一个巨大土壤重金属库,必然长期贡献于区域乃至流域土壤和水体金属污染.2)电子废物焚烧活动造成金属污染能够随空气动力及重力沉降而形成垂直以及水平迁移,其中Pb和Cd迁移能力远大于其它重金属.3)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内生长植物也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Cu、Cd污染程度较严重;桉树对Cu、铁芒箕对Pb、类芦对Cd、Zn、Cu有相对较强富集能力.

  • 标签: 电子废物 回收处置 焚烧 重金属污染 土壤
  • 简介:研究了华北平原某铅冶炼厂附近农田33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Pb和Cd全量平均值分别为144和5.59mg·kg-1,DTPA态Pb和Cd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1和0.964mg·kg-1,均超过了未污染农田潮土正常范围,而Cu、Ni和Zn有效性和全量与未污染土壤接近;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DTPA态Pb和Cd含量、全Pb含量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1);与磷酸酶和脲酶相比,土壤脱氢酶活性更易受到土壤中Pb和Cd积累影响;随DTPA-Ni含量增加,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P〈0.1);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全量或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能够表征基本性质较为一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与重金属全量相比,有效态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更大。

  • 标签: 酶活性 土壤 重金属 积累 农田 铅冶炼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低成本、治理过程原位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主要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以及危害出发,对超积累植物研究现状,该项技术中超积累植物修复机理,以及修复植物产后处置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讨论.参33.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污染 超积累植物 植物修复
  • 简介:研究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金属钝化规律.由蘑菇渣、磷矿粉、鸡粪、高温菌种与城市污泥组成试验堆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快速干化.经过30天好氧堆肥,试验堆体稳定态铬比例达到了67-80%,稳定态铜比例达到了31-41%,稳定态镍比例达到了49-57%,稳定态锌比例达到了46-55%,稳定态锰比例达到了56-64%,污泥重金属生物活性和毒性减少.生成复合有机肥施用于园林绿化.图5,表2,参5.

  • 标签: 城市污泥 好氧堆肥 重金属 钝化
  • 简介:怎样才能在不危害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性情况下生产出足够食物?有许多方法可以在达到已经提出生产目标的同时减轻传统农业(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冲击.随着旨在使农药使用降低到最低程度害虫综合治理(IPM)之类技术发展以及引入遗传修饰农作物后在农药使用方面的变化,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文分析了在世界不同地区农业中使用各种技术冲击.本文也考察了这些技术是否能有助于问题解决或是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

  • 标签: 世界农业 中使用 农业中
  • 简介:为了研究灵芝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北京市一些药店及部分中医门诊部所售不同产地灵芝中As、Hg、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中As含量范围为0.016~0.239mg·kg^-1,平均值0.117mg·kg^-1,Hg含量范围从未检出到0.43mg·kg^-1,平均值0.115mg·kg~,Pb含量范围从未检出到0.256mg·kg^-1,平均值0.047mg·kg^-1,As、Pb含量均符合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Hg有5例超标,占样品总数25%,主要是野生灵芝.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服用灵芝的人群,成人每人每日通过灵芝摄入As、Hg、Pb分别为0.18-2.3μg、0.17—2.3μg、0.07—0.94μg,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14%~1.9%、0.4%-5.4%、0.03%-0.4%,对人体健康风险不大.但是对于个别野生和人工种植灵芝而言,每日摄入总汞量可达0.47—6.24μg,占ADI1.1%-15%,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风险.

  • 标签: 灵芝 健康风险评价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物化性质导致纳米金属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生物效应和可能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稀土离子能否诱导海洋生物金属硫蛋白(MT)合成,将影响到MT对海水重金属指示作用.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为试验动物,采用含镧(Ⅲ)离子(La3+)的人工海水对其进行暴露培养,测定蛤仔鳃部和内脏中MT含量.结果表明,La3+暴露能够增加蛤仔体内MT含量,其中,10~1×100μg·L-1La3+对鳃部诱导作用较大;10~1×10000μg·L-1La3+对内脏MT均有较好诱导;同时,过柱层析洗脱液光谱扫描及十二烷基硫酸盐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表明,La3+诱导蛤仔内脏中MT在258nm处有特征吸收峰,主要以二聚体和三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量为13.1kD和18.3kD.

  • 标签: 镧(Ⅲ)离子(La3+) 金属硫蛋白(MT) 菲律宾蛤仔
  • 简介:为了研究镍(Ni^2+)对不同种类跳虫毒性效应,将曲毛裸长(Sinellacurviseta)、四刺泡角(Ceratophyselladuplicispinosa)、小原等节(Proisotomaminuta)、茉莉花长角(Entomobryasp.)、符氏直棘(Orthonychiurusfolsomi)5种中国优势跳虫物种,在琼脂培养基环境下分别暴露于Ni^2+8个浓度组中进行24h、72h-LC_(50)急性毒性试验和28d生存试验。利用Bliss法测得其5种跳虫24h-LC_(50)分别为52.99、35.91、33.46、23.72、13.50g·L^-1;72h-LC_(50)为46.25、4.54、13.37、14.79、4.35g·L^-1。在28d生存试验中得到成虫存活数量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5种跳虫中曲毛裸长对镍有较强耐受性,茉莉花长角和小原等节次之,四刺泡角和符氏直棘较弱。符氏直棘与四刺泡角相比,随时间增加对镍耐受性有相对增强趋势。此外,Ni^2+对跳虫毒性影响表现出阶段性阈值效应。Ni^2+对5种跳虫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跳虫 半致死浓度 繁殖
  • 简介:2014年5月20日来源:ChemicalWatch网站加拿大规制部门开始就它们认定6种偶氮金属配合物和物质不构成《加拿大环境保护法》(CEPA)定义环境或健康威胁决定征求公众评议。针对偶氮基团快速筛查评估是加拿大对其《国内物质清单》上优先性物质进行评估工作一部分。在确定这些配合物和物质不满足将要求进行进一步研究或更严格规制任何标准前,环境和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发现,所有6种偶氮物质国内生产量均不足以触发进一步评估。

  • 标签: 烷基胺 卫生主管部门 硝基苯基 优先性 三氮烯 磺酸基
  • 简介:以宜香优2115(YX),川农优华占(HZ),F优498(FY)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不同混作方式和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和物质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两两混作模式和三品种混作模式下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均比单作模式下低;光合作用受混作处理影响不大,但4种混作处理下地下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均较单作下显著升高,而地下部淀粉含量在HZ与FY混作以及三品种混作下显著升高,HZ升高程度最大.因此,在重金属胁迫下,混作栽培比单作栽培受到胁迫压力更大,且不同品种适应性不同.

  • 标签: 重金属 栽培模式 水稻 光合作用
  • 简介:为探讨镉(Cd)对血管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MT)影响,将180只50日龄健康雌性海兰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0、140、210mg·kg^-1(BW)CdCl2基础日粮,在饲养20、40、60d后采集主动脉和前腔静脉,测定其MT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Cd暴露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血管MT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高剂量组血管MT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随暴露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2)随着Cd暴露剂量加大,血管SOD、GSH-Px活性逐渐降低,而MDA含量逐渐升高,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血管SOD、GSH-Px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具有明显时间-效应关系.4)Cd暴露下,主动脉与前腔静脉各指标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Cd具有血管毒性,其毒作用机理可能与MT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功能失衡有关.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抗氧化功能 血管
  • 简介:植物根系细胞壁在抵抗金属离子毒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对金属胁迫下植物细胞壁对金属离子固定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壁提高植物抗性机制:其一是细胞壁对金属离子“区隔机制”;其二是细胞壁对金属离子“适应机制”.两种机制对于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抗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探讨细胞壁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抗性机制同时,还对通过外加手段在细胞壁水平来调节植物对金属离子抗性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大多数植物可以形成菌根共生体特性,可以从细胞壁角度入手更好地阐述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抗性机制.

  • 标签: 细胞壁 金属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区隔机制 适应机制
  • 简介: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加剧和营养学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转运与吸收过程,可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用于研究人体肠道吸收物质机制和影响因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Caco-2模型对镉、铬、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及铜、铁、锌、钙等多种营养金属在小肠内吸收、转运方式、代谢机制及影响吸收、转运过程各类条件等研究工作,然后对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方法及其在未来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CACO-2细胞 金属 体外试验 生物有效性 转运与吸收 健康风险评估
  • 简介:以湖南省南部某废弃砷冶炼厂区内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碳酸钙(CaCO3)、硫酸亚铁(FeS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三种无机稳定剂对土壤中As、Zn、Cd、Pb重金属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pH方面,CaCO3使土壤pH显著提高,KH2PO4和FeSO4使土壤pH降低;在土壤重金属形态方面,FeSO4使As残渣态大幅度提升,KH2PO4提高了Pb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使重金属形态向稳定形态转变;在稳定效率方面,3种无机稳定剂稳定效率大小顺序为CaCO3>FeSO4>KH2PO4;在复合修复方面,可选用FeSO4+CaCO3复合修复治理以As、Cd为主要污染因子复合污染土壤.

  • 标签: 重金属污染 稳定剂 重金属形态 稳定效率
  • 简介:研究主要是利用灰藓属植物大灰藓(Hypnumplumaeforme)对衡阳市内有代表性区域大气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分别选取了工业区、文教区、居民区、休闲旅游区4个功能区,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中Cu、Hg、Cd、Pb、Zn等6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Cu、Hg、Cd、Pb、Zn、Cr在4个监测点含量范围依次为10.211ug/g~20.824ug/g,0.515ug/g~0.931ug/g,0.326ug/g~1.669ug/g,22.746ug/g~51.625ug/g,101.745ug/g~123.221ug/g,3.617ug/g~15.822ug/g,单一重金属污染指数值范围依次是:1.564~3.198,1.702~3.089,0.895~4.675,2.247~5.102,1.574~1.987,1.997~8.726.结论:利用灰藓属植物监测衡阳市大气重金属污染,Cr污染最严重,各监测点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是松木工业园.

  • 标签: 大灰藓 重金属 污染 监测
  • 简介:为探讨藻细胞膜电信号对重金属离子响应特征,运用细胞外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淡水藻——大型轮藻(Nitellaflexilis)藻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铅快速反应.结果表明,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汞、镉响应灵敏且快速,30min内即对1μmol·L^-1Hg^2+、Cd^2+表现出超极化和膜电阻增大反应,而5、10μmol·L^-1Hg^2+、Cd^2+则在15min内引起细胞去极化、膜电阻减小,且剂量效应显著.细胞膜电信号对Pb^2+响应浓度为100μmol·L^-1,30min内细胞先去极化后超极化,膜电阻持续增大.重金属作用前后相比,高浓度Hg^2+、Cd^2+(5、10μmol·L^-1)导致藻细胞不可逆损伤,而其低浓度所致损伤可恢复.Pb^2+致藻细胞不可逆损伤最低浓度为500μmol·L^-1.对比膜电信号对3种离子响应特点,发现藻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对Hg^2+和Cd^2+响应灵敏度大于Pb^2+.

  • 标签: 藻细胞 膜电位 膜电阻 重金属 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