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在某次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中,由于蒸发单向阀调整流量小于设计流量,导致单向阀阀芯发生颤振,从而在发生氧系统引入激励源,引起发生供应系统的耦合振荡,发动机结构振动大幅增加,导致试车中止。根据发动机使用要求,对单向阀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AMEsim软件对优化后单向阀进行的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措施有效。优化后单向阀参加发动机热试考核,工作正常。

  • 标签: 液氧煤油发动机 单向阀 振荡 改进 AMESIM
  • 简介: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结合航空发动机尾喷管结构和模拟实验环境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气荷电碎屑监测的静电传感。通过荷电碎屑模拟实验,证明了该静电传感监测荷电碎屑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碎屑荷电量、碎屑与探极表面相对位置对传感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碎屑荷电量越多,传感输出电压幅越大;同一轴向位置,随着碎屑与探极表面径向距离的增大,传感输出电压幅迅速减小;碎屑与探极表面径向距离一定时,碎屑与探极末端轴向距离越大,传感输出电压幅越小。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实验过程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气路故障 荷电碎屑监测 静电传感器 模拟实验 探极表面
  • 简介: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 标签: 高温高压 热管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 校核计算
  • 简介:通过测量不同工况下双辐板涡轮盘壁面温度、盘腔内气流压力和温度分布,研究了盘心冷气流量、转速及盘缘加热量对盘内流动与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辐板涡轮盘试验件壁面温度随转速的上升而下降,随盘缘加热量的增加而上升;由于盘缘加热,整个壁面温度在径向上沿盘面逐渐上升;由于离心力作用,盘内气流压力随转速的上升而略有升高;转速越高热效果越好,盘内气流温度越低。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双辐板涡轮盘 IHPTET 换热特性 试验研究
  • 简介:介绍了适用于无气膜冷却涡轮叶片上包括前驻点在内的整个型面外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中,驻点区采用考虑了来流紊硫度影响的相似解方法,其它区域引入“紊流度粘性”的概念来求解,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较成功地模拟了涡轮叶型型面边界层转捩和过渡区的热情况。

  • 标签: 涡轮叶片 附面层 外换热系数 驻点 来流紊流度 转捩
  • 简介:在考虑防冰部件湿表面水膜流动与传热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湿表面传热与流动耦合作用的防冰部件表面温度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讣算了一种全蒸发防冰翼型工作时的表面流动热和温度分布,分析了湿表面上各项热流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部件表面热系数对壁面温度的计算最为敏感,影响很大;水膜流动能吸收并传递加热热量;全蒸发防冰系统分析中不能忽略对撞击水的加热。

  • 标签: 防冰 翼型 表面温度 流动换热
  • 简介:对推力室冷却通道内的人为粗糙度强化热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人为粗糙度强化热的因素.对有、无人为粗糙度的平直冷却通道内流动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并以某特定发动机推力室为例,初步评估了人为粗糙度的强化热效果.计算和分析表明:在推力室喉部附近设置人为粗糙度,可使推力室气壁温平均下降约43℃,在冷却通道内合理地设置人为粗糙度有利于高室压可重复使用发动机推力室的热防护.

  • 标签: 推力室 人为粗糙度 传热 热防护 液体火箭发动机
  • 简介:对冲击冷却热作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中采用了两块冲击孔直径的冲击孔间距均不同的冲击孔板,实验结果表明,横流对冲击冷却热的影响较大;冲击间距与冲击孔径之比为1.027-2.333的范围内,热的努氏数随冲击间距的增大而增加;在冲击间距一定时,热的努氏数随冷却气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加。

  • 标签: 冲击冷却 换热系数 多排均布圆孔垂直冲击平板 航空发动机 试验研究 冲击间距
  • 简介:针对直通道逆流型和45°叉流型两种结构形式的、适用于燃气轮机的一次表面换热器在大雷诺数工况下的流动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将直通道逆流型换热器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换热器校核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发现两者结果较为吻合。同时还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形式对一次表面换热器流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波纹板呈45°交替放置,45°叉流换热器内部流动复杂,局部存在明显的涡流强化热,气体流动通道内的速度、温度分布极不均匀;此外,45°叉流换热器的热性能强于直通道逆流换热器,但其冷热两侧压降也大幅增大。通过分析换热器的内部流动热特点和主要性能参数,为一次表面换热器芯体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燃气轮机 一次表面换热器 大雷诺数 数值模拟 逆流 叉流
  • 简介:通过数值计算,对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凹槽端面的流动与热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平板端面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叶尖间隙越小,凹槽的节流效果就越明显;转速对叶片端面热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小间隙对叶片端面平均热系数的影响较大。

  • 标签: 涡轮叶片 流动与换热
  • 简介:研究了2024-T351铝合金平面应力状态下抗裂纹扩展阻力,通过一定量的试验研究,测定了其KR曲线及断裂韧性,得出了有用的结果。可供飞机结构设计、选材参考使用。

  • 标签: R曲线 平面应力 断裂韧性 应力强度因子
  • 简介:对不同焊接参数2024铝合金L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几何形貌进行数据采集,并用相关性分析其与焊接参数的关系以及对接头性能的敏感程度,最终确定联系焊接参数与接头性能的中间,即接头特征,并举例说明接头特征对接头性能的判据。

  • 标签: 搅拌摩擦焊 相关性 特征值
  • 简介:研究了状态开关与同步开关两种分流电路的振动抑制原理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开关控制设计方案;并分别用于两种开关分流电路对某四边固支方板的抑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开关控制合理有效,并进一步证明,同步开关优于状态开关。实验中状态开关分流电路和同步开关分流电路控制下板的第一阶稳态响应分别得到了约13.4%和50.6%的降低;还对同步开关分流电路中,电感的有效取值范围及电感取值一定时开关的最佳持续闭合时间进行了实验验证。

  • 标签: 半主动振动控制 状态开关分流电路 同步开关分流电路
  • 简介:某型飞机环控系统空气散热性能试验的管路出口排气总声压级达到了130dB,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依据小孔喷注消声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小孔消声。该消声适用于高流速、高低温环境,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可为其他管路气流噪声的消声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消声器 试验 噪声控制
  • 简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氧腔内部流动,详细分析了氧腔内部的三维流动特性。从压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喷嘴流量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并据此对发生结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喷嘴流量分配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 标签: 燃气发生器 氧腔 流动特性 流量分配
  • 简介:阿丽安5型火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鉴定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欧洲未来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运载和它的演变型将在后十年的航天发射市场占据领导角色.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有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变革;只有以部分或全部可重复使用性为基础,才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预计在2015年左右阿丽安5的后继型必定可重复使用.相应地,所需的几项新技术主要涉及气动热力学、先进结构和材料、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为此,ESA已建议未来运载技术计划(FLTP)的目标是:确认运载可重复使用性的优势;鉴别、开发和评估新一代低成本运载研制所需的技术;精心编制地面和飞行试验与验证大纲,要求在运载研制阶段和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之前可达到足够的置信度;通过分析候选的运载方案及技术研究项目的综合。为拟于2007年启动的下一代运载的欧洲研究计划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FLTP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三项中心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系统概念研究技术开发地面及飞行验证试验技术要求在对未来任何欧洲主要新型运载研制作决定之前,第一阶段持续三年时间的一项两阶段研究计划将会获得对未来运载系统构型、可行性和总体优势的清晰了解.

  • 标签: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动力系统 欧洲 计划
  • 简介: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的概念和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性能出发,讨论了按NASA标准得到的CAI与它们的关系,指出了传统的CAI不能充分反映复合材料体系的抗冲击性能。且与结构压缩设计许用无任何联系。在对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要求和作者的试验研究,和对国外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评定应包括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两方面。大量的试验数据证实复合材料层压板抗冲击性能存在拐点现象,在对拐点附近复合材料层压板的破坏机理研究基础上,建议用拐点附近的性能建立复合材料层压板抗冲击性能的评定体系,即可以用表面层在冲击下保持其完整性的最大能力(最大接触力)来表征复合材料体系的损伤阻抗(韧性);用出现拐点后基本不变的压缩强度(破坏应变)门槛来表征复合材料体系的损伤容限。

  • 标签: 航空航天材料 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评定 损伤容限 损伤阻抗 CAI
  • 简介:参阅国外文献并利用国内研究试验结果,论述了直流式喷注的基本型式,给出了设计方法,包括喷嘴排列设计、排列计算.从喷注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燃烧性能、燃烧不稳定性和冷却问题的途径;叙述了喷注的制造工艺过程及加工方法.

  • 标签: 直流式喷注器 结构型式 排列设计 制造工艺 液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