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为全面掌握潘家口水库水污染的真实状况,支撑库区近年来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11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实测数据,和潘家口水库30个实测水质样本,建立了叶绿素a和溶解氧的遥感估算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溶解氧估算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9.1%,可满足库区水质监测评估需要;试验期内根据遥感模拟结果发现,水库上游水质情况相对较好,中下游水质情况相对较差,库区水质情况与库区投饵网箱数量、周边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矿区污染源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库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积累了一期关键的空间全覆盖的水质遥感监测成果,同时也可为未来库区水质业务化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遥感监测 水质监测 水质参数估算 高分一号WFV数据
  • 简介:为验证宽波段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小范围尺度水质监测上的可行性,基于GF-2号卫星数据,对中亭河的河水化学需氧量(COD)进行遥感监测,根据实地采样数据与遥感卫星数据的相关性建立经验模型,通过反演模型实现对河水COD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统计模型R2为0.8274,模型平均误差为4.9%,宽波段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小尺度水质监测上是可行的。

  • 标签: 水质监测 化学需氧量(COD) 中亭河 高分二号卫星数据
  • 简介:结合2009-2011年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湖内疏浚开挖工程施工,探讨如何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水利疏浚工程施工船舶进行定位及技术测量,应用效果良好,并与常规测量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作业效率高,施工质量更易保证。

  • 标签: GPS 水利疏浚 挖泥船
  • 简介:采用主动微波遥感数据,选取郑州市中牟县范围内裸露的地表进行土壤墒情的监测工作,同时选择适合该类区域地表情况的AIEM模型来处理获取的相关雷达数据。实验所用影像数据为Rardarsat-2雷达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其中雷达的一些相关参数都包含在影像的头文件中,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查阅直接使用。实验使用欧空局的NEST软件对影像进行滤波和辐射定标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的中间格式数据使用ESRI公司的ENVI软件进一步处理得到地表后向散射系数。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数据对ANN-BP进行训练,最后采用极化方式为VV和HH的数据,利用ANN-BP对数据进行模拟,得到该地区的土壤墒情信息。

  • 标签: 土壤含水量 AIEM RADARSAT-2 ANN-BP Topp介电模型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状况,以及防汛指挥调度措施的运用.根据遥感动态的监测结果,详细分析了汛情的发展和调度措施运用后汛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次洪水发生过程中,防汛指挥调度是成功的,洪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多时相、连续动态的汛情遥感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汛情的发展及变化情况.

  • 标签: 淮河流域 汛情 调度 遥感 监测 分析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双频识别声呐水下影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通过仿射变换特征图像配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清晰整体图像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并通过系统在三河闸水下结构损坏监测中的运用情况,阐述了系统在我国水利工程水下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双频识别声呐水下影像系统 监测 应用
  • 简介:根据卫星通信在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监控中的应用,提出了适用于电力监控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对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选择和带宽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简要描述了卫星通道与光纤通道冗余切换的实现方式,并介绍了卫星通信在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监控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 卫星技术体制 远程集中监控 梯级水电站
  • 简介: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城镇用水的重要水源地。本文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和Landsat-7卫星的三期遥感影像对密云水库水面轮廓进行提取,分析了密云水库近10多年来的库面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1992~2006年水库水面明显减少,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水库东北角的潮河人库处和潮白两河人库的中间带。同时,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密云县的土地利用信息,对各类型的土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2~2006年草地、林地面积连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密云水库水源地的进一步规划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密云水库 北京一号小卫星 遥感 土地利用
  • 简介: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灌区用水效率多尺度评价,可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本文运用SCE-UA算法在大兴试验站对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中的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作物参数进行率定,对SWAT模型中蒸散发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综合考虑农业灌溉措施和施肥措施,将模型模拟ET与遥感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模拟ET与遥感监测ET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效率系数分别达到了0.91和0.90,模拟精度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下,蒸散发变化显著,平均误差为6.9%.利用遥感监测ET数据有助于蒸散发的正确模拟,从而有效地提高水文过程的模拟精度.

  • 标签: 区域蒸散发 遥感ET SWAT模型 SCE-UA 作物生长
  • 简介:针对乌江渡发电厂早期投入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VHF)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卫星通信手段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水性自动测报系统运行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标签: 乌江渡水电站 水情测报 卫星通信 应用
  • 简介:以石家庄多年污水灌溉区为对象,通过对污灌土壤的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光谱信息进行测量和处理,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镉含量与反射光谱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镉在研究区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积累,镉含量与其原始光谱、倒数对数光谱在多数光谱波段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与连续统去除光谱相关性不显著。逐步回归模型中,倒数对数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为0.020,预测精度达到92.71%,说明倒数对数光谱变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镉含量,是估算研究区土壤镉含量较理想的预测模型。

  • 标签: 污水灌溉 高光谱 土壤镉含量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 简介:水旱灾害监测是遥感水利应用开展最早的领域之一。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自1980年代开始开展防汛遥感试验,1990年代开展旱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经过近40年不懈探索,逐步解决了软件、数据、模型与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水旱灾害遥感监测业务化。本文对遥感中心水旱灾害监测技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水旱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水旱灾害 遥感监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本文介绍了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和生态恶化现状,分析了向塔河应急输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从图像解译、分类以及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两个主要方面对塔河下游输水前后3年来的生态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输水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5次应急输水对塔河下游生态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的继续恶化,为我国综合治理塔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塔里木河 应急输水 遥感监测 生态变化
  • 简介: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区秦汉灌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环境减灾卫星(HJ1A/1BCCD)数据,计算和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垂直干旱指数(PDI)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确定了差异阈值为0.082,计算出灌区春灌第一次灌水时期各阶段的灌溉面积.经与地面监测和统计数据校验,计算结果准确率可以达到75%以上,说明了遥感干旱指数用于灌溉监测的可行性.

  • 标签: 遥感 灌溉面积 干旱指数 PDI 干旱指数差异阈值
  • 简介:以Terra/MODIS8d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Q1(MODISTerraSurfaceReflectance8-DayL3Global250m)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源信息水面提取的方法对2000年3月—2008年12月间洞庭湖区水面面积的变化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洞庭湖区水面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其中枯水期11月—次年4月份间的湖区水面相对较小,基本在500km^2左右,而洪水期5—10月份的水面则相对较大,尤其每年的7—9月份最大,维持在2000km^2左右,两者几乎相差了4倍;(2)受气候变化与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洞庭湖区水域面积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3)通过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分析和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松滋、太平和藕池三口年径流量变化对比,发现流域内降水带来的入湖水量偏少是近年来洞庭湖区水面面积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4)近年来9、10月份洞庭湖流域降水减少与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同期,将共同造就最终入湖水量锐减,加重湖区夏秋连旱程度,进而诱发系列生态安全问题。

  • 标签: Terra/MODIS MOD09Q1数据 时间序列 水面变化 洞庭湖区
  • 简介:在综述国内外遥感技术在灌区现代化管理中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遥感技术在灌区现代化管理上所具有的巨大潜力。通过分析其在土地类型与种植结构、灌溉监测与土壤水反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回顾,并对现有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是要建立各个灌区研究成果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共享平台,二是要加强对于遥感技术机理的深入研究。

  • 标签: 遥感技术 土地利用分类 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灌溉面积监测 土壤水反演
  • 简介:以位于内蒙古的第一大湖-呼伦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RS、GIS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解译该区1973、1975、1986~2009年近36a的MSS、TM、ETM遥感影像,实现了呼伦湖湖泊水位、面积的遥感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呼伦湖面积在1999年达到了1959年以来的最大水面面积2106.95km2后开始骤然下降到2009年的最低水面面积1813.69km2。以24.44km2/a的速度减少了293.26km2,水面面积比1999年最大面积时减少了近14%。水位高程自1999年的最高水位下降了3.94m,是呼伦湖平均水深(9m)的39.4%。收集、整理了呼伦湖及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点、3个水文站点近52a的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呼伦湖区域尺度内的水热状况变化,发现研究区域温度升高。降水呈波动性减少.并且在1999年后温度和降水的变率增大,是呼伦湖面积减小、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并建立了湖泊水位和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以及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可为寒旱区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湖泊 遥感监测:统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