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 60%左右,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之一,多见于 50-60岁的患者。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 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在中心医院治疗的 80例高血压 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1年,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 1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 CH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明显降低肺部病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全面护理 肺部感染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病是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时,脑血流出现高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的形成,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目的 探究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高血压脑病急诊的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中心医院的 82例高血压脑病急诊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急救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急救效果。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的抢救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高血压脑病急诊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的可能性,保证患者安全健康。

  • 标签: 急救措施 高血压脑病 护理干预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西格列汀对其血压、动脉僵硬度、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本院2021年1月-8月收治的84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两组,A组(n=42)用常规治疗,B组(n=42)用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B组比A组治疗后的收缩压、baPWV、内皮素1更低,体现差异(P<0.05)。结论使用西格列汀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治疗效果更佳,可推广。

  • 标签: 【关键词】西格列汀;糖尿合并高血压;血管功能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之一,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高发,多见于长期高血压的患者。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3-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1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 2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治疗 2个月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 (FoP-Q-SF)、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恐惧疾病进展评分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负性心理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认知行为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A组 (单纯人性化护理 )、 B组 (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 )各 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23例作为 C组 (健康对照组 )。观察 A、 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 A、 B、 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评分。结果 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 A组平稳; 2组患者术后 24h血清炎症因子 IL-1、 IL-6、 IL-10和 TNF-α显著升高,但 B组患者血清 IL-1、 IL-6和 TNF-α显著低于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B组患者术后 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 C组,但仍高于 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MMSE各评分项与 IL-1、 IL-6和 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 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摘要】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快,稍有不慎则可能遗留严重并发,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加上伴随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病率有日益攀升的趋势,因此此病的护理备受临床的重视。目的研究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样本资料均选自于近几年在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 82例。随机选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1例。前后二者分别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预见性优质护理,以治疗相关指标、并发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为标准评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等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少( 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发生率为 4.9%,比较于对照组的 26.8%显著更低(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 97.6%,比较于对照组的 73.2%显著更高(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与并发率,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优质护理 脑出血 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常见严重心脑血管并发之一,以脑内静脉、动脉及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为主,尤其是患者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8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 4.65%,对照组为 13.9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应用,对并发预防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围术期 预见性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最常见、最严重且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出血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发病时患者突感头晕或头痛,重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死亡率极高,其昏迷程度和清醒时间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关系密切。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1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意识障碍程度及并发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意识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意识障碍,降低并发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模式 脑出血 意识障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血压计是测量人体血压的主要工具, 一般来说,目前临床上和家庭中经常使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血压计量值的准确与否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简要介绍和分析能够给相关检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正确处理检定过程中的故障,从而确保血压计检定合格,并能向使用者宣传血压计日常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血压计 计量检定 常见问题 维护
  • 简介:摘 要:血压计作为测量人体血压的一项工具,出现故障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也就出现了有关于血压计的维修方法。血压计的测量结果直接影响着医生的治疗方案,倘若血压计出现故障,那么有关于医生的治疗工作或者结果,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那么,为了尽量减少血压计在计量检定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相关部门就对血压计提出了有关的规定,要求计量检定人员需要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检测,以保证血压计能够在测量的过程当中数据精准,不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就根据当前血压计在计量检定的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血压计使用的特点,提出有关于血压计的维修方法,以保证血压计的精准测量。

  • 标签: 血压计计量检定 常见故障 维修方法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心医院 2016年 3月 -2018年 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 2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2例。在脑动脉瘤术围术期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并发发生率为 8.33%( 1/12),对照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为 33.33%( 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几率,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动脉瘤 护理干预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5例,两组均给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疼痛评分,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其病情急而重、变化快,极易引起各种并发,若护理人员监测力度不够大,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患,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易造成严重的后遗甚至造成死亡。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急性期并发的影响。方法将 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42)与对照组( n=42),观察两组急性期各并发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各并发患者比例为 4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2.86%( 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并发,缓解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负面情绪 满意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 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 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并发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 142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 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1±1.2) h和住院时间( 7.9±2.6) 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 6.8±2.4) 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 97.18%)要高于对照组( 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狭窄空间医学奠基人岳茂兴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特种医学专家、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特聘专家。首创了“流动便携式 ICU病房”及“流动便携式 ICU”急救车、“快速反应、立体救护、有效救治”现场急救新模式,独创“四大一支持”综合冲击疗法、肺水肿 13步救治法、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疗法、维生素 B6联用丰诺安新疗法等特色创新疗法、技术、项目 38项。获美国、欧盟及国家专利 8项。曾多次带领专家组执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紧急一线救治,先后荣立全军集体二等功 1次、三等功 2次,个人三等功 4次。

  • 标签: 机体新陈代谢 新疗法 运动神经元病
  • 简介:【摘要】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对多种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查与诊断,此项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给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作用。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及造影剂过敏的护理干预。方法纳入中心医院 2016年 2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 50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6.00%比对照组 76.00%高, 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及造影剂过敏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作用明显。

  • 标签: 造影术 造影剂过敏 护理干预 满意度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