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空气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工业炉窑中高温烟气与燃烧时所用的冷空气进行的热交换,它是烟气余热回收的一种装备,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动力、工业冶金与制冷等行业。空气换热器一方面能提高进入炉膛内助燃空气的温度,带入一部分物理显热,提高炉膛内辐射温度,保证炉膛内燃料能充分稳定燃烧,并且能改善燃烧状态,节省能源;另一方面,也能减小炉内热损失,降低排烟的温度,提高炉窑的热效率。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空气换热器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空气换热器中的传热方程及传热计算,通过对空气换热器的参数的优化及改进,以此来提高空气换热器对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率,对提升空气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烟气余热回收 空气换热器 传热特性
  • 简介:摘要伴随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一些高参数、大容量的燃煤锅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和结构型式也更加的复杂多变。可是长期以来对炉内燃烧与锅内水动力耦合的研究一直有所缺失,导致锅炉实际运行中超温爆管现象频繁发生,因此超超临界锅炉炉内传热特性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主要对超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水冷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

  • 标签: 超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 传热特性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多组分复杂介质余热锅炉的传热与动态特性。首先,通过对锅炉结构及运行原理的分析,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针对锅炉内的多组分复杂介质,建立了传热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动态仿真研究了锅炉在给定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揭示了介质温度、流量对锅炉输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余热锅炉在多组分复杂介质环境下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良好的动态特性,可为相关工业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多组分复杂介质 余热锅炉 传热 动态特性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传热原理提出一种利用热流密度测流量的新方法,通过热流密度的变化可以有效反映出流量的变化,并依据原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是可行的,误差主要是由导热热阻太大和温度测量准确度较低引起的。

  • 标签: 传热 流量测量 热流密度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层平壁稳态和GB/T 22476-2008的车窗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经与试验值对比,误差均在5%以下,可以用于车窗传热系数预估及设计期优化,并根据计算公式提供了车窗隔热性能优化方向。

  • 标签: 车窗 传热系数 中空玻璃
  • 简介:摘要:管壳式换热器是现阶段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等行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利用的重要设备,其应用稳定性和应用实效对自身的价值发挥有显著的影响。结合现阶段的管壳式换热器具体应用可知其传热效率对设备自身的作用发挥是有显著影响的,所以明确传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提升传热效率的有效方法进行强调,这于实践来讲价值突出。文章就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指导实践工作。

  • 标签: 管壳式换热器 传热效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正>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发电厂单机已由125MW以下的中、小容量机组发展到600MW大容量机组,电力行业迫切需要一批能满足电力生产第一线各方面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出具有从事安装、运行、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工作并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方向应“面向企业,立足岗位,突出应用,强化实践。”采用技术岗位型教学模式,使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化,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国家教委对专科学校在理论课教学中“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针对性。依上所述对《传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

  • 标签: 传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影响因素非常繁琐、复杂,主要涉及到清洁系数、冷却水的情况等等,一旦出现传热端差的问题将会导致设备的运行性能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设备应用和运行期间需结合凝汽器设备的传热端差影响因素、各类情况等,制定完善的改善方案,合理控制冷却水流量与压力,不断增强清洁系数,做好一系列的改善工作,保证设备与系统的高质量应用。

  • 标签: 凝汽器传热端差 影响因素 改变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提高新能源的研发效率,寻找绿色、环保的可代替资源,切实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逐渐认识到风能、太阳能等这些清洁型且可再生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加大了资金、设备、技术、研究投入,以更好地拓展新能源发展市场,解决能源紧缺的全球性问题。本文主要就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经济特性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新能源 发电特性 经济特性 政策 分析
  • 简介:摘要:凝汽器作为电站汽轮机组中热交换的重要设备,传热管破损导致的泄漏是凝汽器主要的故障模式,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影响机组的可靠运行,增加凝结水经处理系统的负担,并对蒸汽发生器造成损害。本文以某电站发生凝汽器传热管泄漏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安装和运行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和国内类似事件的调查,提出了一些可能造成传热管泄漏的原因,并根据电站运行经验提出了监督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凝汽器 传热管泄漏 隔热罩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卧式循环流化床技术,恢复并部分重建了卧式循环流化床气固实验台。根据热平衡原理,自行设计了传热探针。在实验台上用传热探针测量了冷态条件下dp=87、174μm的玻璃微珠在主燃室、副燃室及燃尽室的单管传热及壁面传热传热系数,传热系数在主燃室密相区单管实验约116~186W/(K•m2),壁面实验约106~165W/(K•m2),稀相区单管实验约55~65W/(K•m2),壁面实验约70~80W/(K•m2),在副燃室单管实验约45~55W/(K•m2),壁面实验约55~75W/(K•m2),在燃尽室单管实验约36~45W/(K•m2),壁面实验约45~70W/(K•m2)。实验发现风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而物料浓度及粒径对传热系数有较大影响,并对比了三个燃烧室共四个测点的传热系数的相对大小(单管实验为4.01.51.31,壁面实验为1.81.21.11)及总结出传热系数与风速、浓度、粒径的经验公式。

  • 标签: 卧式循环流化床 过热器 水冷壁 传热
  • 简介:摘要富氧燃烧技术是用纯氧或富氧气体混合物代替助燃空气,实现化石燃料充分燃烧利用的技术,基于200MW富氧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高烟温区段,富氧燃烧烟气中三原子气体浓度升高,导致辐射传热增强,受热面传热量要高于空气燃烧气氛。而在低烟温区段,烟气量减少导致流速降低,对流传热减弱,传热量小于空气燃烧气氛;在分析富氧燃烧锅炉传热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富氧燃烧锅炉烟气通流截面积、各换热面积的设计优化方法。

  • 标签: 锅炉 富氧燃烧 传热特性 设计
  • 简介:摘要:文章基于主泵外置热交换器传热管可能破损的背景,详细分析了外置热交换热器传热管破损的监测和缓解、改进措施,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 标签: 热交换器 传热管破损风险应对
  • 简介:根据湘潭地区历史负荷及气象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负荷特性,对负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重点对气象敏感负荷和大用户对地区负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提高短期负荷预测准确率,为电力负荷紧张期间的负荷调控与合理分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负荷特性 短期负荷预测 降温负荷 有序用电
  • 简介:泥炭是第四系嗜湿性植物在洼地内堆积的结果,分布范围小,在我省也为一种特殊土。笔者根据在昆明地区所搜集的大量资料,对滇池周围的泥炭,从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泥炭,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泥炭 工程特性
  • 简介:通过对建立的三种复合地基模型的应力分配和变形情况的分析;应用工程实例,阐明复合地基桩顶垫层的重要性。

  • 标签: 复合地基 模型 垫层 桩土 应力比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多,相应提高了对发电厂的生产要求。与传统发电模式相比,核电发电在发电效率及清洁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是未来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受其发电形式特殊性影响,核电厂对于生产工艺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断裂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核电厂运行事故,威胁着核电厂的正常生产。笔者从事故探测、事故处理等角度,就其事故运行管理,发表几点看法。

  • 标签: 核电厂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断裂事故 运行管理
  • 简介:摘要: 波动性是风资源的固有特性 , 而 定量分析风向波动性对优化风电机组偏航系统控制参数有重要意义 。本文构建了二维风向波动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与实际运行数据比对分析,验证了该风向联合概率分布的正确性。并提取了一组能精确量化风电机组本地风向波动特性的概率指标集,从而为风电机组偏航系统的参数优化设置及提升机组发电效率提供了支持。

  • 标签: 机组 风向波动 概率特性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载流子传输过程与其密度两方面针对晶闸管触发与开通过程展开分析,同时开发设计与MOSFET、单片机相结合在内的强触发电路,促使加快开通速度、脉冲宽度、触发电流强度、任意调节触发电流上升率等功能得以切实实现。并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在实验室搭建晶闸管开通特性试验平台,针对门极触发电流强度展开研究。

  • 标签: 晶闸管 触发强度 载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