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研究IPTV系统及IPv6播协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制约播业务安全的关键因素,提出增强播安全性能的方案。

  • 标签: IPTV IPV6组播 安全
  • 简介:中国广电云数据中心按照Underlay+Overlay网络构建,承载以视音频业务为核心的融合媒体服务系统,IP播是必须支持的网络技术。本文探讨了基于VXLAN的二层播转发与三层播转发方案,分析了现有业务需求及技术发展成熟程度,提出了广电云播演进方案,为相关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VXLAN OVERLAY Muliticast
  • 简介:数信号模型保持了阵各分量之间固有的正交特性,因而针对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基于四数的方法具有比常规基于复数的长矢量方法更优的性能。将最大信号干扰噪声比准则应用于波束形成求得四数最优权向量,进而完成了极化敏感阵列的滤波。与长矢量方法相比在具有相同的滤波性能情况下,四数方法减少了一半的数据存储单元,降低了除法计算复杂度,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处理速度。同时四数的四维超复数正交结构提高了阵列对指向误差的稳健特性,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四元数 极化敏感阵列 波束形成 正交结构 稳健特性
  • 简介:2006年,全国广电正在如火如茶地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借力数字化寻求新的技术推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这一年,南京有线网络按照”模拟电视数字化、数字电视互动化、

  • 标签: 互动机顶盒 高清化 三网融合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集成播控平台直播、轮播业务如何利用IP播技术面向下游运商实现节目信号的安全高效分发。文中结合实际应用经验,针对播的技术特点,提出了直播分发、播收录等多个业务的架构设计方案,在满足直播、轮播信号高效分发的同时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全媒体 IPTV 集成播控 三层组播 IGMP PIM
  • 简介:针对MIMO雷达最大阵利用率阵列结构优化算法中使用穷举搜索运算量太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在只包含两个阵的最优阵列基础上,通过迭代的方式向前一个最优阵列增加一个新阵来寻找包含指定阵数的最优阵列。文中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并与穷举搜索方法做了复杂度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降低运算量,尤其在阵数目较大时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在阵数一定的情况下,所得到的优化阵列与穷举搜索的结果具有等同的性能。

  • 标签: MIMO雷达 最大阵元利用率 快速算法 阵列优化
  • 简介:无源定位雷达系统本身不辐射电磁信号,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己方的安全。站交叉定位技术是一种准实时的无源定位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首先研究了站交叉定位的定位原理,分析了在雷达测角精度、基线测量精度一定的情况下定位误差与雷达布站的关系。给出了定位误差与雷达布站的数学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定位误差进行了仿真,在分析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定位误差与雷达布站的基本规律,为雷达布站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标签: 雷达系统 交叉定位 布站 双站 无源定位技术 定位误差
  • 简介:介绍了一种电机消隙伺服系统,采用两个相同的电机减速机组,通过小齿轮同时驱动大齿轮,带动负载转动。伺服系统采用位置、速度、力矩三闭环工作方式,两个驱动器均工作在力矩闭环模式,驱动器控制电压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给定,使大、小齿轮之间保持无间隙传动状态,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控制。采用单通道多极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传感器,采用单片高性能脉宽调制(PWM)功率放大器。该技术已经在某机载SAR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定位精度。

  • 标签: 消隙传动 伺服系统 脉宽调制 多极旋转变压器
  • 简介:上海东方明珠传输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搭建了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前端和发射平台系统.1个发射频点传送了16套AVS编码的SDTV视音频节目。笔者于2008年4月在本刊著文对这一方案加以介绍。

  • 标签: AVS 双国标 优化 升级
  • 简介:汉卡硬件的最新进展VP-1025A风行一时的汉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它的应用软件在不断地升级,其实它的硬件也不断地在更新换代.最早的汉卡恐怕当属汉的DST001卡(图一),这是早期的电脑内置接收卡,笔者最初就是用的这种卡,虽然做工不是那么好,体积也较大,但价格相对便宜(当时的价格也是近千的),板上的集成电路很多,但性能稳定,发热量小,基板为绿色(阻焊剂颜色,下同),现在市场上已很少见到,它业已成为发烧友手中的珍藏品.

  • 标签: 双汉公司 卫星电视卡 VP-1025A 功能 软件
  • 简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基站天线的双频极化微带天线单元,该天线单元采用槽耦合、多层贴片和对称馈电的结构形式.用商业软件Ansoft对天线的电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制作了实验模型,测试结果优于仿真结果.天线在880~960MHz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频段和1710~1880MHz的DCS(数字蜂窝系统)频段上的反射损耗均大于10dB,在两个频段上极化互相垂直的两个端口的隔离度均大于24dB.

  • 标签: 双频双极化天线 槽耦合 微带天线
  • 简介:给出一种极化微带天线阵的设计,分别对单元和馈电网络进行了研究.设计、测试了一个X波段的天线阵.测试结果,两种极化端口的阻抗带宽均大于14.6%(电压驻波比小于1.6),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优于34dB.水平极化端口的交叉极化电平抑制优于-26dB,垂直极化端口的交叉极化电平抑制优于-24dB.该天线可以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子阵.

  • 标签: 双极化微带天线阵 馈电网络 阻抗带宽 合成孔径雷达
  • 简介:摘要:运用口径耦合理论、腔模理论、反相馈电技术和多层贴片结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P波段(中心频率为0.75GHz)宽带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天线的两个极化端口采用共面馈电;馈电网络设计中采用短路耦合线实现反相馈电。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两个极化端口实际增益均达到8.5dB,水平极化端口在0.64-0.85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8%;垂直极化端口在0.68-0.85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2.6%,两端口隔离度高于53dB。

  • 标签: 双极化 交叉极化 微带天线 短路耦合线
  • 简介:介绍了一种P波段宽带极化微带天线单元及2阵列的设计。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口径耦合理论和多层贴片结构,增大了天线的带宽,两个极化端口采用共面馈电;馈电网络设计中采用反相馈电技术有效抑制了交叉极化,采用短路耦合线实现反相馈电,降低了对天线带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实际增益达到11.8dB,水平极化端口在0.68~0.86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24%;垂直极化端口在0.63~0.86GHz频率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相对带宽为30.6%,两端口隔离度高于40dB。

  • 标签: 短路耦合线 交叉极化 双极化 微带天线
  • 简介:将轴槽和直槽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工作于Ka波段的新型槽波纹喇叭天线,模变换段采用轴槽设计,辐射段采用直槽设计,通过仿真试验,获得了波纹喇叭天线轴槽和直槽的最佳数目,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槽宽、槽深及光滑圆波导的长度,得到了辐射性能最佳的天线结构。将所设计的槽波纹喇叭与传统的单槽波纹喇叭作为馈源,分别应用到卡塞格伦天线中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槽波纹喇叭具有性能更优的辐射特性和驻波特性,作为馈源使用时,卡塞格伦天线在主极化方向上性能良好。

  • 标签: KA波段 双槽 波纹喇叭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
  • 简介:为了解决探测距离与分辨率的矛盾,并在后续信号处理中避开直达波的影响,岸-舰/多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适合采用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FMICW)信号。文中结合该雷达的发射信号模型,分析了回波信号所包含的目标距离信息和多普勒信息,介绍了对接收信号的处理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数字解调等处理后,得出了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多普勒信息。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用FMICW信号作为该雷达的发射信号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运动目标。

  • 标签: FMICW信号 超视距雷达 地波 双基地雷达
  • 简介:本次准备测试的本振单出/多出KU高频头,下方的三个高频头是用于对比测试的(分别是,YU-MA-TU白色手雷头百昌KL-52J,9750单本振铁壳头)。

  • 标签: 双本振 KU高频头 型号 品牌 对比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