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对玻璃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的普通平板玻璃发展到现在的低辐射中空镀膜玻璃。甚至非晶硅薄膜光伏玻璃,功能由原来的遮风挡雨发展到现在的具备环保、节能、隔音、美观等功能的生态复合型玻璃。在建筑玻璃功能化发展过程中。镀膜工艺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可以有效改善玻璃对光、热、电的控制功能.有效实现玻璃的复合功能。本文对中国建筑镀膜玻璃的现状发展趋势作一简单分析

  • 标签: 玻璃行业 镀膜玻璃 发展趋势 建筑业 普通平板玻璃 非晶硅薄膜
  • 简介:相变微胶囊功能流体所具有的相交区间是影响其强化传热效应和工程应用价值的主要因素。采用双流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层流条件下,双流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颗粒相体积分数、营径和Re对相交区间的影响。功能流体的相交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这三个因素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同时相变段长度还取决于入口温度和边界条件等因素。以直链烷烃为相变材料的功能流体在相变段的蓄热能力相近。但在同Re下,功能流体的相变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囊芯材料相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入口温度是影响相变材料熔化速度的重要因素。相交段的长度、总温井和总吸热量流体入口过冷度都呈线性关系。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相变段长度壁面过热度呈指数为负的幂指数关系,而相变段总温井和总吸热量都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对流换热 相交微胶囊 相变温度 强化传热
  • 简介: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为主。而我国却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由于大量消耗煤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

  • 标签: 消费结构 煤炭 发展趋势 石油 世界 国家
  • 简介:未来20年世界范围内化石类燃料仍占世界一次能源的80%,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重不断提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发电装备,将是电力装备的发展方向。围绕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和高可靠性等主题,国外已相继研究开发了多种先进技术,诸如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技术、组合化输变电设备技术等,并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微电子信息技术。

  • 标签: 电力装备 发展趋势 国外 能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 联合循环技术
  • 简介:美国CleanEdge公司于2008年3月13日发布《清洁能源趋势2008}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工业到2017年将增长到超过2500亿美元,包括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城市、众多的非美国能源公司、地热能以及船运业的绿色化等在内。报告指出,生物燃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PV)和燃料电池市场将是可再生能源工业这个整体的各个分支部门。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市场达到2540亿美元,其中40%来自美国;风力发电市场增长到301亿美元。太阳能光伏(PV)市场增长到203亿美元。2007年处于发展中、仍以研发为主的燃料电池市场营业收入达到15亿美元。

  • 标签: 能源工业 可再生 市场增长 太阳能光伏 生物燃料 风力发电
  • 简介:对某一参数的节段式多级泵导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传统的径向导叶(正、反导叶)空间导叶对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通用CFD软件NUMECA为计算平台,分别对叶轮加径向导叶及空间导叶流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导叶在大流量区容易获得较好性能,但在小流量区损失较大,扬程曲线容易出现驼峰。在小流量区径向导叶性能要优于空间导叶。

  • 标签: 径向导叶 空间导叶 效率 曲线形状
  • 简介:板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蜂窝板式换热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新型板式换热器内部蜂窝结构附近的速度场出现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流体湍流强度增加,Nu和阻力系数厂随焊孔直径和蜂窝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蜂窝板在3000≤Re≤25000的数据结果进行关联,得到了蜂窝板流动换热的准则关系式,为蜂窝板式换热器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 标签: 传热 阻力系数 蜂窝板 数值模拟
  • 简介:以某型3000吨级船舶机舱为原型,根据对船舶机舱火灾蔓延规律的相似理论分析,建立了小尺度船舶火灾模拟实验舱的相似物理模型;确定了船舶机舱细水雾模拟的相似准则关系,并建立了模拟机舱细水雾灭火系统相似物理模型;依据IMO相关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性评估的实验场景设置和相似模型设计,采用FDS(4.0)对模拟实验舱内细水雾灭火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忽略热辐射作用的条件下,对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相似理论分析,并建立的相似缩比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原型舱室细水雾灭火过程规律.

  • 标签: 细水雾 相似 数值模拟 火焰抑制
  • 简介:建立了一个小规模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微粒粒径、表面涂层类型、悬浮液温度等因素对微粒污垢沉积率的影响,得到了非常独特的实验结果。悬浮液温度在50℃时,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基于污垢附着机制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上证实了在某一悬浮液温度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时的悬浮液温度换热面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式。

  • 标签: 微粒污垢 沉积率 悬浮液温度 实验研究 理论分析
  • 简介:通过总结分析,构建真空法制取冰浆实验的总体布局,建立了可视化的真空法制取冰浆的实验台,研究了冰浆含冰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设置不同的水滴初温真空罐内初始压力,测定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冰浆含冰率。实验结果显示:改变水滴初始温度时,含冰率保持不变;初始压力为170Pa时,含冰率为33.33%,初始压力为230Pa时,含冰率为6.01%,初始压力为380Pa时,未生成冰浆。实验表明,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一致时,真空罐内的初始压力越小,冰浆的含冰率越高。

  • 标签: 冰浆 真空 水滴
  • 简介:制约碳捕集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能耗过高,而现有碳捕集能效分析的方法论适用模型并未从能源转换的共性机制层面揭示碳捕集理论能耗的"天花板"。因此,也较难像热力学经典概念热机、热泵及其衍生研究框架一样,从"理想现实之间的不可逆性"这一思考原点出发,探索节能降耗的新机制新途径。从碳捕集中能源转换的普遍特性出发,提出了热力学碳泵这一概念,首先对其在既有碳捕集研究体系中的辅助角色进行了论述,其后建立了基于热力学观点的模型并展开案例分析,最后既有混合气体分离模型进行了异同讨论,阐述了两者的互补性。对热力学在面向新型工业应用情景下的能效分析进行了可供参考的尝试。

  • 标签: 热力学 碳泵 碳捕集 能效
  • 简介:提出在喷射器喷嘴内插入喷针来调节喷射器工作参数的方案,建立了可调武喷射器性能计算模型,分析了喷嘴截面积变化对喷射系数、气体压力、气体流量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喷射器喉口面积的调节,可以实现把出口流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域内,从而减小喷射器入口参数对出口参数以至整个系统的影响。可调式喷嘴可拓宽喷射器的有效工作范围。

  • 标签: 喷嘴 喷射器 喷射系数 调节
  • 简介:采用CFD模拟方法对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室外机风道系统的流场,比较了不同声源下的噪声频谱,从而得出不同声源对噪声的影响。同时,根据流场的分布,分析了中隔板上的噪声,并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 标签: 室外机 CFD模拟 气动特性 噪声
  • 简介:本文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相结合设计的技术经济特点。分析讨论了云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结合设计的实例,总结了这些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太阳能 热水器 建筑一体化
  • 简介:通过二维流动数值计算,分析了以水蒸气为工质的喷射器内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及出口压力对喷射系数的影响;探讨了各工作参数变化对喷射系数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激波产生的条件、激波的位置、强度,产生引射流体雍塞的条件等.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临界的出口压力pd*,当喷射器出口压力大于pd*时,喷射器的喷射系数随出口压力升高而降低;当喷射器出口压力小于pd*时,喷射器的喷射系数将保持不变.在计算模拟的制冷工况范围内,工作流体压力升高,引起喷射系数降低,pd*升高;而引射流体压力升高时,喷射系数pd*都升高.

  • 标签: 喷射器 喷射系数 出口压力 蒸汽 流动参数 降低
  • 简介: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同时又面临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城市建筑必须在建筑质量、环境质量和能源质量上符合21世纪世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要求,而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实现北京“三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北京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北京 高科技发展 国际大都市 建筑业 建筑质量 必然趋势
  • 简介:选取PZT热释电陶瓷和TeBi半导体作为实验材料,对二者的热电转换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恒热流和调频热流两种加热方式对热释电陶瓷和半导体发电片进行加热,使其进行热电直接转换。实验结果表明,PZT热释电陶瓷在调频热流作用下热电转换效果较好,其最优转换频率在0.1Hz左右,热释电陶瓷所发出的电能为交流电,且表现出大电压、小电流的特点;TeBi半导体在恒热流作用下热电转换效果较好,其所发出的电能为直流电,表现出小电压、大电流的特点。

  • 标签: 热释电效应 温差电效应 热电转换 对比分析
  • 简介:构建表面积为1.50m×1.50m的小型实验用盐梯度太阳池,并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分别对普通太阳池和集热增强型太阳池进行了储热、放热实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单独盐梯度太阳池的放热量为3.5×103kJ,热效率为13.6%;集热增强型太阳池放热量可以达到4.8×103kJ,且热效率增至28.1%。另外后者下对流层温度最高可提升10℃以上,从而证明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有效提高太阳池热效率,增加下对流层储热量。此外,考虑了放热过程换热器对太阳池下对流层的扰动,对比实验前后的溶液浓度,可以看出实验后太阳池盐度曲线合理,非对流层呈良好梯度分布,太阳池稳定性并未遭到破坏。

  • 标签: 太阳池 集热器 放热 热效率 稳定性
  • 简介:以系统发电成本(electricityproductioncost,EPC)为评价指标,对用于回收工业锅炉烟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分析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的增大,系统发电成本先减小、再增大,即存在一组最优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使发电成本最小。分别以纯工质R245fa和R236ea、非共沸混合工质R141b/RC318和乙烷/丁烷为循环工质,得到了最小发电成本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以及对应的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换热器节点温差 热经济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