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岩石物理参数是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对莺歌海盆地11口探井纯泥岩,纯砂岩及含砂岩(气层)的测井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实验,并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做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本区埋深不超过2500m的含砂岩,其地震纵波速度比围岩(泥岩)低30%以上,这类含砂岩的顶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异常(亮点);在CDP道集上表现出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强的第三类AVO异常,在道积分剖面上显示为相对低速,在钻预探井前,利用亮点、AVO和道积分技术可有效识别这类含砂岩,文中首次建立了以亮点,AVO和道积分技术为核心的天然综合预测流程,并在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勘探中推广应用,相继发现了乐东20-1,乐东22-1,乐东8-1等一批中,小型气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藏 地震识别技术 研究 亮点 AVO
  • 简介:七里峡构造带是川东石炭系高陡构造带之一,主体构造为一典型的狭长地垒背斜,虽已获五灵山和高桥两个,但圈闭气充满度低,这主要是受两翼倾轴逆断层(倾向背斜轴部的逆断层)所限,只能从狭窄地垒背斜轴部下伏志留系源层向上和从构造两端进入圈闭,天然主要富集于主体构造两侧的低潜圈闭(经地震发现的闭合高度相对较小的潜伏圈闭),已发现双家坝和胡家坝两个,这两个不仅产量高,而且圈闭气充满度也高,其原因除保存条件好外,更重要的是圈闭紧邻宽向斜,捕获的范围广,源丰富,本区主体构造两侧尚有较多不同类型的低潜圈闭未探,前景乐观。

  • 标签: 七里峡构造带 石炭系 天然气藏 深化勘探 川东地区 石炭系
  • 简介:中国近海已证实有5个含区,发现天然储量5711亿m^3,天然总资源量为138300亿m3,经济资源量为48420亿立方米,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可划分为“内带”和“外带”两部分,内带发育裂谷型盆地,以生油为主;外带裂后期具有快速沉降特征的4个盆地(坳陷)以生气为主,天然资源量为114942亿m^3,占近海天然总资源量的83.1%,其中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占62.3%,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区,3类主要源岩为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区域盖层为区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目前5个含区已发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圈闭,尤其是莺-琼区,未风险圈闭资源量超过30000亿m^3,是近期中国近海天然勘探的重点。

  • 标签: 中国近海 天然气资源 盆地类型 油区 气区
  • 简介:利用天然地化识别技术研究了莺歌海盆地浅层天然生物降解及混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遭受生物降解后,除正构烷烃浓度降低、被降解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外,在降解作用微弱的天然中还检测出生物成因的烯烃.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存在母质类型相似、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多套源岩,具有生成不同成熟度天然的物质基础.该区普遍存在由生物(或低成熟)与热成因(有的已被生物降解)混合而成的混合天然,泥拱活动产生的(微)裂隙为天然运移及混合提供了主要通道.随埋深变浅,生物(或低成熟)的比例增大,混合天然的δ13C1变轻.由于生物降解作用将热成因中的CO2转化为甲烷,混合作用补充了富烃的新烃(生物和低成熟),从而改善了热成因的品质,有利于该区富烃天然的形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浅层天然气 生物降解 混源特征 地化识别技术
  • 简介: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30多年,在天然勘探方面,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田(),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成因和富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天然以油型和陆源有机为主,天然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资源量探明度低,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勘探前景。

  • 标签: 渤海海域 天然气勘探 油气区 勘探前景
  • 简介:亚洲在全球LNG贸易中几乎占居支配地位。1980~1994年间,亚洲LNG贸易始终约占世界LNG贸易总额的3/4。全球LNG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8%,亚洲LNG贸易额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4%,因而亚洲在全世界LNG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72.5%增至1994年的77%还多。目前,91%以上的亚洲LNG贸易是来自亚洲地区之内,大体呈区域性自足之势,只有日本从中东和北美进口少量LNG。全世界可分出亚洲、欧洲和美国3个截然不同的LNG市场。日本占居亚洲LNG市场的统治地位。进入亚洲市场的可选择的LNG来源示于表1,表中还列出了这些来源的LNG的估计价格。在亚洲通过长期合同销售的LNG现行价格为每百万英热

  • 标签: 亚洲 液化天然气 LNG 贸易
  • 简介:大池干井构造带是川东石炭系天然富集区之一,已发现4个,每个都有日产量超过100万m^3的气井,但圈闭气充满度却相关悬珠,主体构造轴部的圈闭气充满度低,两侧的低潜圈闭(经地震发现的闭合高度相对较小的潜伏圈闭)充满度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主体构造两翼都丰在倾轴逆断层(倾向背斜轴部的逆断层),阻隔了已进入石炭系储层的不能侧向运移进入轴部,只能从被逆断层所控制的狭窄地带由下向上和由构造两端进入轴部,由于捕俘的范围有限,故圈闭气充满度低,而两侧圈闭一般都紧邻宽向斜,或有通道与宽向斜相连,源丰富,因此圈闭气充满度高,本区主体构造两侧,特别是东侧尚有较多不同类型的低潜圈闭未探,这些圈闭都紧邻宽向斜或距离向斜或距离向斜较近,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 标签: 大池干井构造带 石炭系 天然气藏 四川盆地 气藏评价 油气勘探
  • 简介:三肇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天然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深层天然基本条件和天然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天然过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深层天然的4种成模式: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壳圈闭;自源岩区内一次运移至火山岩体;沿砂体侧向运移至地层超覆圈闭;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长距离运移至古隆起之上的各种圈闭.并指出,三肇凹陷西缘及东南缘古隆起尚未钻探的基岩风化壳、地层超覆圈闭和沙河子-营城组源岩内的火山岩体,是该地区下一步深层天然勘探的有利目标.

  • 标签: 三肇地区 深层天然气 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成藏过程
  • 简介: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半地堑及坳陷发育、沉降曲线的分段性、沉降中心迁移的阶段性等进行分析,把莺歌海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盆地经历了张裂阶段和裂后阶段,其演化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具独特的发育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盆地内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中央泥底壁构造带分布众多的泥拱背斜及鼻状构造并邻近油气源,是最有利的构造带。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盆地演化 天然气分布 张裂阶段 裂后阶段
  • 简介: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特别是南海西部海域有形成天然区的优越地质条件。文中阐述了选择、寻找优质高产大气田突破口的标准。根据莺-琼盆地特有的地质条件,初步选出了一批寻找优质高产大气田的目标做为突破口预选对象。提出了加速珠三坳陷油气勘探开发和渤海中坳陷天然勘探进程,加强后备天然勘探区研究的重要认识。

  • 标签: 海上天然气勘探 勘探领域 勘探目标 中国近海 南海西部海域
  • 简介:崖13-1气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气田.根据其气体组份、同位素资料、轻烃及汞含量等分析资料,认为崖13-1天然具有煤层的典型特征,而间接(-油-岩)和(-岩)对比表明,崖13-1的和凝析油均来自崖城组的含煤地层.此外该含煤地层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均表明其具有煤层和煤成油的潜力.

  • 标签: 崖13-1气田 天然气 特征 源岩 研究 地化资料
  • 简介: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浅层和中深层2套含组合。剖析了浅层天然的成条件后,认为应在已知气田周缘勘探类似地质条件的浅层构造圈内,以期形成中小气田成群连片联合开发。分析研究中探层含组合后,认为其天然条件更为优越,勘探前景更诱人,提出了可望获得新的突破的几个构造为近期勘探目标。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带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天然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