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单井岩性剖面.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动确定岩性技术CLLOG.它是以常规测井资料和关键层岩心资料建立各种岩性模式,用来对未取心井段(或井)进行岩性判别,绘制出完整而连续岩性剖面,进而确定粒度和岩性组合;参考主成份分析曲线及自动分层结果,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沉积构造,可大致划分亚相.以A区2井为实例,阐述了该技术使用结果,并结合高分辨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解释,进行了沉积亚相划分和分析.

  • 标签: 应用 测井资料 自动确定 岩性 新技术 油气勘探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九五”以来,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用于产液剖面与吸水剖面监测工艺技术成果,包括抽油井分层流量含水测井仪、温度压力测井仪、注水井流量温度测井仪、存储式温度——压力测井仪,以及配套地面仪表、测井软件等成果。通过典型测井实例,介绍了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及在国内各油田使用情况。

  • 标签: 江汉油田 抽油井 注水井 剖面测试技术 压力监测 温度监测
  • 简介:多波地震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面临着效率不高,价格昂贵问题,但它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三维地震在80年代中后期石油工业低潮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90年代中后期石油工业新高潮出现,已成为现代石油勘探开发中一项不可缺少主要技术,继三维地震之后,多波地震将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中重要技术,也许会像三维地震技术一样,成为推动石油工业走出低谷再现高潮主要技术,多波地震技术有着光明前景。

  • 标签: 多波地震 海上石油勘探 新技术 转换波 多波三维地震
  • 简介:油藏描述技术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田新技术。它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计算机,定性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中油气藏类型、油藏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各方面的图件,掌握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地描述和较全面地综合评价。这项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物探、测并、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在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中作用,而且为寻找

  • 标签: 油藏描述 技术发展 电缆测井 泥浆录井 岩心分析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由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召开'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于1991年9月8日—12日在桂林召开。会议由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主任、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物探公司经理张建祥同志主持。参加会议有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南海东部、南海西部、东海、渤海等分公司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地矿部广州海洋勘探局及第六物探大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

  • 标签: 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 1991年9月 桂林市
  • 简介:AVO交汇图分析技术AVO碳氢检测技术一种重要分析手段.本文介绍了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在DF1-1构造、LT33-1构造和PL19-3构造中首次应用.利用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可以把LT33-1构造因岩性变化引起AVO异常与DF1-1构造含气AVO异常明显区分开;在PL19-3构造浅层油气勘探中,利用该技术识别含气亮点和非含气亮点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AVO交汇图 应用 油气勘探 亮点 PL19-3构造 LT33-1构造
  • 简介:德士古(Texaco)公司推出一种新泥浆测井技术—荧光定量技术(Q.F.T),能够测定岩屑中油含量,该项技术已获美国专利。Q.F.T用便携式荧光仪测定岩屑中油荧光.仪器读数与岩屑中含油量成正比。在读数值一深度关系图上最高荧光值对应着油层。该方法简单快速(5分钟分析一个样品),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美国洛基山地区二叠纪盆地和加里福尼亚海山和陆地油田等几个不同地区和其他国家一些地区已

  • 标签: 泥浆测井技术 荧光定量技术 Q.F.T 德士古公司
  • 简介:介绍了小井眼技术一种应用特例,即大井眼、小套管技术在坪北区块应用情况。主要从在坪北应用技术特点、相关配套技术情况、工艺适用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套管技术在坪北应用情况和取得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建议。

  • 标签: 小套管技术 采油工艺 油层套管 钻井 测井技术 固井
  • 简介:油田注水开有能够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世界许多油田都是有用注水开采石油,我国水驱油田占87%。测井技术探测水驱油田剩余油饱和度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本文论述水驱油田剩余油测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水驱油田 剩余油 测井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1综合勘探19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遥感、重磁、化探、测井和钻井等方法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综合勘探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国外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主要有应用遥感、重磁和化探等手段前期勘探组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解释详查勘探组合;应用流体生产动态资料开发阶段研究组合。2油藏描述是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测井、岩石试验、油藏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描述油藏形状、岩性变化、物性参数,圈定含油气范围一项新技术。预探、评价和

  • 标签: 石油地质勘探 综合勘探 油藏描述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层序地层学
  • 简介:针对江汉油区油藏类型多、规模小、隐蔽性强特点,通过多学科、多专业攻关,形成以IES/IESX交互解释、相控储层预测、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及油藏动态分析等为核心油藏综合研究技术。对江汉油区不同类型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质模型 动态评价
  • 简介:为获得用于横向储集层解释高信噪比地震剖面,依据地震信号纵向连续性和横向相似性并利用噪声随机性,进行时差相干扫描拾取初始信号,再经过时空平滑、振幅标定,使其真实信号和噪声分离。为提高信噪分离效果,还采用了衰减深层噪声、迭代算法等。在叠前去噪处理中还采取了多个CDP道集记录中等炮检距道相干讯号扫描拾取及记录道随机重排等辅助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剖面的去噪实验和实际资料叠前、叠后去噪处理,表明了信噪相干分离技术较真实地恢复了有效信号,这种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保幅保频,它显然优于常规相干加强法。

  • 标签: 信噪比 相干分离技术 叠前去噪 叠后去噪 随机重排 相干拾取
  • 简介:对比一下铀和钍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一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流体演化新手段。铀和钍亲石阿系元素,它们一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中。在还原条件下它们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上不活泼。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活泼性指出了富集铀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一体化数据平台下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包括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三维相干数据体断层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岩石物性反演技术等.该项技术在大港滩海极浅海区应用后,取得了一定成效: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和三维相干数据体断层解释技术搞清了滩海极浅海区构造带断裂结构特征,并落实了构造圈闭;三维岩石物性反演技术应用为马东东地区高产富集油气藏发现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地震资料解释 大港滩海极浅海区 三维岩石物性反演技术 构造圈闭 油气藏
  •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一个反射段,用这样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正确性。

  • 标签: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共反射点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