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亚洲在全球LNG贸易中几乎占居支配地位。1980~1994年间,亚洲LNG贸易始终约占世界LNG贸易总额的3/4。全球LNG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8%,亚洲LNG贸易额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4%,因而亚洲在全世界LNG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72.5%增至1994年的77%还多。目前,91%以上的亚洲LNG贸易是来自亚洲地区之内,大体呈区域性自足之势,只有日本从中东和北美进口少量LNG。全世界可分出亚洲、欧洲和美国3个截然不同的LNG市场。日本占居亚洲LNG市场的统治地位。进入亚洲市场的可选择的LNG来源示于表1,表中还列出了这些来源的LNG的估计价格。在亚洲通过长期合同销售的LNG现行价格为每百万英热

  • 标签: 亚洲 液化天然气 LNG 贸易
  • 简介:美国曾对全球埋深在2000m以内的煤层气资源进行过估测,比较可信的数字约为240万亿m,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从当今世界各国煤层气开发的情况来看.在规模、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应首推美国.早在1953年,美国就在圣胡安盆地钻探了第一口煤层气开发试验井.当时因为缺少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所以未能形成规模开发.70年代以来,由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常规天然气资源不足,美国开始重视并鼓励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科技投入高达30~40亿美元.到1981年,美国的煤层气生产达到商业化规模,1996年产气量升至295亿m~3.

  • 标签: 煤层气 国际开发 世界 发展趋势
  • 简介:世界石油需求将随世界经济的增长而继续增加。根据统计和预测,全世界石油消费在1990~2010年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中国从1989年到1995年石油每日消费量低于本国供应量或持平,1995年后每日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本国供应量,预测到2010年每日供应量将低于消费量50万桶。从这一数字看,中国石油的供应从现在起就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以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立足本国石油资源,加强勘探,增加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二是从国外进口石油,这将花费大量

  • 标签: 国际石油 投资环境 石油消费 石油供应
  • 简介:1992AAPG国际会议和展览于8月2日至5日在悉尼会议及展览中心举行,会议由澳籍MurrayJohnstone主席主持。开幕式上,澳大利亚石油勘探协会主席RobertA.Laws发言,HarrisonL.Townes代表AAPG致词。会议的主题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勘探新领域,主要技术活动有4种:A.会议交流(宣读论文),B.技术和资料展览,C.学习班,D.野外地质考察。

  • 标签: 1992年 AAPG国际会议 悉尼 油气勘探 澳大利亚
  • 简介:第三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于1988年11月1日—5日在天津召开,有来自13个国家约40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交流了118篇论文,其中外方80篇。论文内容涉及较多的是石油地质、地震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海上开发等。就有关海洋石油方面的主要技术内容简介如下:最近资源评价发展了一个新方法,约瑟夫、E沃伦公司的总裁J·E·沃伦先生在'油气远景带的评价'报告中介绍了一种估算未勘探远景带的总经济储量的方法,并且可用对比方法近似求得其净现值价值。首先,假定这个远景带是存在的,然后根据这个远景带的所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和一个(或多个)相似该远景带的已知带的分析资料为基楚进行下述估计和模拟:①基本远景探区规模的分布假定等于油气田规模的分布;②远景带中油气田数量的分布;③远景带中最小(经济的)和最大油气田的规模。

  • 标签: 第三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 SPE 1998年11月 石油地质 地震勘探 钻井工程
  • 简介:为获得用于横向储集层解释的高信噪比地震剖面,依据地震信号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的相似性并利用噪声的随机性,进行时差相干扫描拾取初始信号,再经过时空平滑、振幅标定,使其真实信号和噪声分离。为提高信噪分离的效果,还采用了衰减深层噪声、迭代算法等。在叠前去噪处理中还采取了多个CDP道集记录中等炮检距道相干讯号扫描拾取及记录道随机重排等辅助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剖面的去噪实验和实际资料的叠前、叠后的去噪处理,表明了信噪相干分离技术较真实地恢复了有效信号,这种技术在处理过程中是保幅保频的,它显然优于常规的相干加强法。

  • 标签: 信噪比 相干分离技术 叠前去噪 叠后去噪 随机重排 相干拾取
  • 简介:德士古(Texaco)公司推出一种新的泥浆测井技术—荧光定量技术(Q.F.T),能够测定岩屑中油的含量,该项技术已获美国专利。Q.F.T用便携式荧光仪测定岩屑中油的荧光.仪器的读数与岩屑中的含油量成正比。在读数值一深度关系图上最高荧光值对应着油层。该方法简单快速(5分钟分析一个样品),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美国洛基山地区二叠纪盆地和加里福尼亚海山和陆地油田等几个不同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地区已

  • 标签: 泥浆测井技术 荧光定量技术 Q.F.T 德士古公司
  •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 标签: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共反射点叠加
  • 简介:自Ostrander(1984年)提出用AVO判断'亮点'以来,人们很快发现这种效应对数据采集和叠前资料处理中各种误差的敏感性。说明这项技术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需要分析影响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多种因素。在数据采集方面,如老资料采集时应用自动增益控制;检波器组合和炮点组合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对振幅与炮检距关系的分析产生致命的影响。

  • 标签: AVO 技术原理 应用 地震资料解释
  • 简介:针对坪北区块低渗透、低产的地质特点和支离破碎、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的复杂地面条件,在地面工程建设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坪北开发特点的“生产平台简易集输流程”、“树枝状串接集油工艺流程”、“单干管、小支线注水流程”及“丛式井口→增压点→接转站→集中处理站”的布站流程;形成了“一短、一增、二单、二串、三简、三小”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创建了具有坪北特色的地面建设模式,提高了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地面建设 工艺技术 地质特征 油气集输 注水工艺
  • 简介:AVO交汇图分析技术是AVO碳氢检测技术的一种重要分析手段.本文介绍了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在DF1-1构造、LT33-1构造和PL19-3构造中的首次应用.利用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可以把LT33-1构造因岩性变化引起的AVO异常与DF1-1构造的含气AVO异常明显区分开;在PL19-3构造的浅层油气勘探中,利用该技术识别含气亮点和非含气亮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AVO交汇图 应用 油气勘探 亮点 PL19-3构造 LT33-1构造
  • 简介:近十多年来,为改善成熟油藏开采的经济特性,国外开发出一整套适合成熟油区地震勘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双传感器、洋底电缆、三维深度成象和野外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四维或加入时间间隔特性的三维地震技术是由一系列重复的三维勘测活动组成,用来连续观测和描述油藏开采中油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时间间隔的三维地震技术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地质模型资料和其他地下信息资料,就能了解油藏中流体的实际流动方向.四维地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油藏中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和其他油藏特性能产生一定的地震响应.这种地震响应能够用地震设备监测并记录下来,识别和监测这种地震响应的变化,可了解处于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特性的变化情况,结合单井提供的油藏动态信息资料,就

  • 标签: 国外 成熟油区 地震勘探 技术进展
  • 简介:介绍了小井眼技术的一种应用特例,即大井眼、小套管技术在坪北区块的应用情况。主要从在坪北应用的技术特点、相关配套技术情况、工艺的适用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套管技术在坪北应用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的建议。

  • 标签: 小套管技术 采油工艺 油层套管 钻井 测井技术 固井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九五”以来,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用于产液剖面与吸水剖面监测的工艺技术成果,包括抽油井分层流量含水测井仪、温度压力测井仪、注水井流量温度测井仪、存储式温度——压力测井仪,以及配套的地面仪表、测井软件等成果。通过典型测井实例,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性能指标、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及在国内各油田的使用情况。

  • 标签: 江汉油田 抽油井 注水井 剖面测试技术 压力监测 温度监测
  • 简介:油田注水开有能够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采收率。世界许多油田都是有用注水开采石油,我国水驱油田占87%。测井技术是探测水驱油田剩余油饱和度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本文论述水驱油田剩余油的测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水驱油田 剩余油 测井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1综合勘探19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遥感、重磁、化探、测井和钻井等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综合勘探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国外采用的综合勘探方法主要有应用遥感、重磁和化探等手段的前期勘探组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解释的详查勘探组合;应用流体生产动态资料的开发阶段研究组合。2油藏描述是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测井、岩石试验、油藏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描述油藏形状、岩性变化、物性参数,圈定含油气范围的一项新技术。预探、评价和

  • 标签: 石油地质勘探 综合勘探 油藏描述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层序地层学
  • 简介:针对王场油田中南区块含水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地下存在裂缝及大孔道、地层压力低、负压吸水严重的地质特点,先后研究了水玻璃凝胶调剖剂、颗粒凝胶调堵剂和辅助堵剂,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相应的施工工艺。现场试验见到较好的效果,解决了耐温、抗盐及裂缝、大孔道强负压吸水井调剖、堵水工艺的难题。

  • 标签: 王场油田 调剖工艺 堵水技术 调剖剂 堵剂 模拟试验
  • 简介:油藏描述技术是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田的新技术。它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计算机,定性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中的油气藏类型、油藏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各方面的图件,掌握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地描述和较全面地综合评价。这项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物探、测并、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在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中的作用,而且为寻找

  • 标签: 油藏描述 技术发展 电缆测井 泥浆录井 岩心分析
  • 简介:我国海域辽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加快海域油气勘探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气化探在海域油气勘探中将发挥特殊的作用,文中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差距,提出了我国今后研究和发展海上化探技术的基本思路。

  • 标签: 海上油气勘探 技术现状 建议 地球化学勘查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