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经过研究岩石热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热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热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解法 快速预测 原油密度 热解参数
  • 简介: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目前找到的原油,依成熟程度可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原油四大类。渤海湾盆地发现的原油从未成熟、低成熟至高成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熟化序列;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找到的原油多数为成熟-高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未成熟原油尚未找到。从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全过程分析,东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具有寻找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资源的勘探潜力,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 标签: 中国近海海域 原油 成熟度 特征 资源 勘探
  • 简介: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对四种脱气原油在不同渗流介质内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粘度次之,岩心内渗流时的视粘度最高;特别是原油在岩心内渗流时,岩心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可能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分析认为。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心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原油的流变性,建议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原油地下流变性,该测试结果才能更好指导油田开发。

  • 标签: 渗流介质 原油 流变性 实验研究 渗流测试 粘度
  • 简介:基于Arps递减方程,建立了油气藏递减阶段无因次累积产量与无因次时间关系的典型曲线图版,提出了应用典型曲线拟合进行油气藏产量递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地求得初始递减率D1、递减指数N及递减前的稳定产量Q1,避免了应用产量进行分析时,产量波动性及时间离散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 标签: 油气藏 产量递减 典型曲线 产量预测
  • 简介:用TSQ-70GC/MS/MS色质仪分析了珠江口盆地100余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发现部分原油样品具有异常丰富的ααα-C29甾烷(20S)异构体。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是最有效的成熟度指标,只与成熟度有关,其热成熟平衡值为0.50-0.55。珠江口盆地有部分油样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异常之高,最高达0.67,已超过其热平衡值,已超过了当地成熟、过成熟生油岩样品值。确认油源之后,发现离生油凹陷越远,运移距离越大的原油,其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越大。因此,ααα-C2920S(20S+20R)不仅与成熟度有关,还与运移距离有关。

  • 标签: 原油 ααα-C29甾烷 20S 运移效应 珠江口盆地
  • 简介:渤中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的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的特征.大部分原油的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的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的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两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中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澳大利亚1988年海上原油产量达202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86.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亚太地区第三位。巴斯海峡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海上产油区,产量占全澳石油总产量的75%。1986年初,巴斯海峡的高峰期产量曾达50万桶/日,满足了全澳大利亚石油需求量的85%。但此后因油价及税收等影响产量下降,且储量亦面临下降趋势,预计到90年代初期,巴斯海峡的产量将下降到37万桶/日。要想维持目前的原油自给水平,澳大利亚必需每年新增2740万吨储量。

  • 标签: 澳大利亚 边际油田 开发成本 原油储量
  • 简介:首次提出将瑞利(Rayleigh)分布模型用于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模型的参数C是最高产量发生的时间tm,油气田的可采储量等于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乘积的1.6487倍。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无待定常数,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只要给出正确的油气田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即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计算可采储量和预测递减期的年产量。通过我国两个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在进行油田规划配产、计算可采储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标签: 预测 油气田 产量 可采储量 模型 特征
  • 简介:描述油气田产量与开发时间之间非线性关系的Г模型具有精度高、应用方便、用途广泛等优点,但非线性参数估计难度较大.文中采用具有智能性的的遗传算法求Г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引用油气田实际产量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报,获得了优于常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结果.

  • 标签: 油气田 产量预报Γ模型 参数估计 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