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深部热液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深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新方向。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实验、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的热液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奥陶系白云岩具有明显硅化且发育溶蚀孔、洞的特征,溶蚀孔、洞中见石英晶簇与白云石等,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下可见具波状消光的白云石、鞍形白云石以及白云石晶间孔中充填的重晶石与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与普通白云岩相比,研究区硅质白云岩的Ce与Eu含量相对较富集,Ba与Zn含量相对较高,而Sr含量相对较低;从碳、氧同位素上看,硅质白云岩δ18OPDB明显偏负和具有较高的n(87Sr)/n(86Sr)值;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结合研究区区域上发育基底深大断裂构造,认为该区奥陶系深部存在热液活动,并且碳酸盐岩经过热液改造后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这种改造对奥陶系深部白云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热液白云岩 深部热液 储层改造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实验测试分析、概率统计等多种方法,分别对2套页岩的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及含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套页岩均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成熟度高、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干酪根为主、含气量较高的特征;2套页岩均夹有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等碎屑组分,易于破裂形成裂缝、微裂缝,为页岩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及储集空间;2套页岩均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解析平均含气质量体积分别为1.07m3/t和2.30m3/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2套页岩有利区分布面积,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潜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分别为0.42万亿m3和0.38万亿m3,均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城口地区的明中—厚坪一带和巫溪地区的咸水—文峰—大同一带均可作为渝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标签: 页岩气 聚集条件 资源潜力 古生界 渝东北地区
  • 简介:川西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滩体分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和台地内点滩2种类型,多数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时水体相对较深,未经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改造,储集性能较差,局部鲕粒滩形成时水体较浅,在经过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成岩作用改造后,白云石化好,可形成储集性能极好的储集体;台地内点滩白云石化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但分布狭窄,厚度较薄,无规律可寻。由此可见,滩相沉积体仅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滩体最终能否形成有效的储集体,还要取决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当滩体暴露于水体之上时,受到大气淡水和混合水的改造,发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后期埋藏溶蚀作用的发生,可产生大量的储集空间,并构成良好的储集体。

  • 标签: 鲕粒滩 白云石化 储集性 飞仙关组 川西北
  • 简介: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由于目的层埋藏深.使用常规提高分辨率的勘探手段不能见效。对数字检波器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浅层原始资料主频能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目的层反射高频也得到增强,但分析认为目的层增强的高频能量主要为高频随机噪声。在进行频率扫描时无法获得深层弱反射信号。数字检波器高动态范围、高频特征相位曲线平直的特性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无法达到提高目的层分辨率的目的。常规磁钢检波器虽然瞬间动态范围小于数字检波器。但其有弱信号灵敏度高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检波器组合,压制高频随机干扰,同时采用适当的激发能量,使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在检波器瞬间动态范围窗口内得到增强。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常规检波器能够接收到深层高频弱反射信号,可增强本区反射信号的主频.

  • 标签: 数字检波器 分辨率 组合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湘西北地区广泛发育新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已有钻井中气显示活跃,揭示出该地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优选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变化大,仅在大庸向斜地区沉积厚度较大,为20~50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3.0%,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3.0%~4.0%,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为有利的生气条件;泥页岩储层矿物成分以脆性矿物为主,质量分数为21%~78.7%,发育多种类型孔隙空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较高,多个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统计显示,甲烷最大吸附质量体积为0.80~1.77m3/t,泥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及吸附性能。湘西北大庸向斜地区构造条件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作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条件 陡山沱组 新元古界 湘西北地区
  • 简介: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及常规氦气法测试、等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川北地区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岳庙段干酪根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泥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泥页岩主要发育无机孔及裂缝,孔隙度平均为3.1%,渗透率平均为0.751mD,但大多小于0.1mD,孔隙度与渗透率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泥页岩吸附能力较强,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页岩气较难被解析出。综合分析后认为,川北地区东岳庙段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且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控于沉积相、岩性组合及裂缝和隔离层三要素。

  • 标签: 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东岳庙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 简介: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组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的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性断裂形成的海湾,鱼洞梁和坪上长兴组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的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的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组同时异相的大隆组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和放射虫。长兴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组深埋地腹,是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的有利地区。

  • 标签: 上二叠统 长兴组 大隆组 沉积特征 川西北地区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沉积。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渭北地区长6油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和浊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研究成果为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浊流沉积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川东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发育内海槽、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海槽发育的台地边缘相带贯穿整个川东地区并绵延数百公里,是寻找生物礁滩型气藏最有利的相带。以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为例,可将其划分为礁基、礁核、礁顶、礁前和礁后等诸亚相,其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亚相为礁核和礁顶亚相,储集岩主要为礁滩相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在地震剖面中利用丘状杂乱反射和气烟囱效应可对礁相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控制礁型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优质礁相储层的基础,而裂缝则大大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性。

  • 标签: 台地边缘 生物礁 储层特征 埋藏白云岩化 上二叠统长兴组 川东地区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和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的孔渗性与封堵性影响油水在储层中的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黔南坳陷下石炭统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U,V和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及EFU-EF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的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间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的富集。③U/Th,V/Cr和Ni/Co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间黑色岩系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的输入对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大塘组 台间区域 黔南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