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西部煤化工》是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原《渭化科技》更名,由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内部科技期刊。《西部煤化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

  • 标签: 煤化工征稿启事 西部煤化工
  • 简介:介绍了渭化输煤系统的组成,针对投入运行后存在的问题,从设计、安装、技术规范、理论计算及管理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系统优化整改方案,实施后取得显著效果,并结合技术改造,提出了采用适用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输煤系统 技术改造 系统优化 技术规范
  • 简介:由陕煤化集团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1997年创刊的科技期刊《渭化科技》,2003年经陕西省新闻出版署同意更名的《西部煤化工》,今年已15周年了。创刊至今,几经艰辛,几经历练,就如同一位儿童,逐步蜕去稚嫩,迈入趋于成熟的少年时代。蓦然回首15年的办刊历程,真是感慨万千: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多曲折,几多欢笑,全都积淀在这厚厚的34本期刊之中。每期刊物,每篇文章,都凝结着领导的关怀、作者的心血、编辑的辛劳、读者的青睐。值此《西部煤化工》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向始终如一支持、

  • 标签: 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期刊 创刊 西部 创新服务 事业
  • 简介:渭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科技期刊《西部煤化工》(原名《渭化科技》),是1997年3月出版发行的。伴随着西部煤化工事业的崛起和发展,《西部煤化工》到2007年3月已经诞辰10周年了。在创刊10周年之际,许多企事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对本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此一并致谢!

  • 标签: 煤化工 西部 事业 创刊 耕耘 服务
  • 简介:分析了渭化集团公司原有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合富机电公司生产的无扰动稳定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切换方式以及维护和注意事项。该装置使用后运行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渭化3期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 标签: 供电系统 无扰动稳定控制 切换方式 维护注意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合成氨系统停车大修置换时使用低温五步法制惰技术代替高温三步法制惰技术的改造方案及过程,总结了低温五步法制惰技术的经验,论述了低温五步法制惰技术的优越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煤气炉 低温五步法制惰 合成氨 置换
  • 简介:1合理调整蓄能器位置原8台蓄能器全部安装在高压油总管上,且每两台并在一起,当油压波动时,蓄能器内的液压油补充到高压油总管内,这种方式补偿能力差、不灵敏,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油压系统 改造 造气 蓄能器 合理调整 油压波动
  • 简介: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目前已成为醇氨18.5万t/a、尿素24万t/a生产能力的大型化工企业。造气是合成氨生产的龙头,冈此小断改造造气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是提高化肥生产水平的关键。且近年来原料煤价格的飙升,给以块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生存压力,

  • 标签: 造气系统 技术改造 余热回收装置 化肥行业
  • 简介:通过对筛分设备选型、设计合理的筛分系统,达到提升尿素产品品质、实现中颗粒包装、改善现场环境的效果。

  • 标签: 平面回旋筛 筛分
  • 简介:近几年,各氮肥企业为了降低造气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对煤气炉及其配套设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扩大煤气炉直径、提高煤气炉高径比、管线加粗与阀门直径加大等,但油压系统的配套改造却没有跟上,使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油压波动大,阀门动作速度慢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简单的谈一谈油压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标签: 油压系统 系统改造 造气 生产经验 企业竞争力 煤气炉
  • 简介:渭化1期锅炉制粉装置的控制系统,是1992年投入运行的,采用的是日本富士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运行十几年后,该系统已经超过设计使用寿命,控制系统的故障率在升高。考虑到维护成本以及维护难度,在2011年4月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以解决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维护问题。升级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明显降低。介绍了锅炉制粉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与DCS逻辑控制系统的区别、该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系统配置及实施情况。

  • 标签: 锅炉制粉 控制系统 DCS 逻辑控制 升级改造
  • 简介:降低煤气发生炉及其系统阻力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许多厂采用了加大设备直径、加粗管道、集中回收等措施来降低造气系统阻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有些厂。加粗了管道,效果却不大理想,其原因不少是因为安装不规范或工艺管理不严所致。

  • 标签: 造气系统 煤气发生炉 系统阻力 降低 工艺管理 回收
  • 简介:我分公司化肥二厂,年产合成氨8万t,造气工段采用固定床煤气炉,共有Φ2400煤气炉7台,正常生产时开6备1。油路系统分为两套。此套合成氨装置是1990年建成投产的,随着近几年系统的不断改造,煤气炉加煤改为全自动加焦机,煤气系统改为多炉、一过热器、一洗气塔流程,工艺阀门也由DN400改为DN500、DN600,油缸数量增加通径增大。因此,油路系统已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生产和工艺要求,表现为油压系统压力波动大,大规格的阀门起落时间长达3~4s,阀门误动作的几率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得不采用提高油压的办法(油路系统压力达到了5.5~6.0MPa),但油经油泵压缩后,温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尤其是在夏季矛盾更加突出,液压油温度高达60℃,液压油的粘度降低,影响到泵的打液量,油路系统的压力波动更大,油温过高,又增加了油的氧化速度,缩短了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为此,公司决定对造气油路系统进行改造。

  • 标签: 油路系统 造气生产 改造 固定床煤气炉 液压油温度 合成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