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水溶性、无毒、无免疫原性的两性化合物,可被机体安全清除.1977年的文献中出现了基于PEG单元重复的技术,称为PEG化.大分子药物(包括稳定的分子和前药)经PEG化后可获得重要的药动学性质,带来许多临床利益,包括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和给药频率.大分子药物的PEG化技术适用于多种药物,如抗肿瘤、

  • 标签: 小分子 醇化 两性化合物 PEG 聚乙二醇 免疫原性
  • 简介: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材料的技术。其制备过程包括3个步骤:一是使目标分子(即印迹分子,模板分子)与特定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物。二是在复合物中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复合物周围与功能单体发生聚合,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材料。三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取出,该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中便产生与模板分子的形状、大小和官能团的固定排列匹配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具有”记忆”能力。

  • 标签: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过程 分子印迹技术 非共价作用 模板分子 应用
  • 简介: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FisherScientific)近日向媒体重点介绍了一些新产品,主要集中在分子光谱系列和色谱质谱两大领域。

  • 标签: 色谱质谱 质谱仪器 谱系 分子 FISHER
  • 简介:药物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药品中高分子杂质的含量密切相关:高分子杂质的含量越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就越低:高分子杂质的含量越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因此,在研制生产β-内酰胺美抗生素过程中,必须对其中的高分子杂质进行研究,以指导优化制备工艺、确定适宜的贮藏条件和使用方法,并严格控制其含量,以减少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高分子杂质 过敏反应 发生率 研制生产 制备工艺
  • 简介:博爱新开源制药有限公司(BoaiNKY)日前成功开发了一个超低分子量水溶性高分子产品PVPK12,并取得商业产品1.3吨。PVPK12是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单体聚合的低分子量聚合物,K值范围可以做到10.2—13.8之间,重均分子量Mw在2000—6000之间。

  • 标签: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低分子量 开发 K12 高分子产品 重均分子量
  • 简介: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Pisoni医师报告,对其他免疫抑制剂耐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改用霉酚酸酯治疗有效,可降低疾病活动性。Pisoni等对1998~2003年间在该院治疗的86例难治性SLE病人的病历进行复习,评估霉酚酸酯治疗SLE的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霉酚酸酯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适应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CAP是位居第五的死亡原因。CAP起始治疗的抗生素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抗生素 莫西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山林荒野间的菊科植物黄花蒿,曾被我国科学家提取出青蒿素,并自主开发为世界公认的抗疟疾良药。时隔30年,我国科研人员又在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与分子医学(JCMM)》.

  • 标签: 青蒿素 卵巢癌 治疗 菊科植物 科研人员 分子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