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创刊的《湿地科学》,历经9年的连续出版,期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不断提高。至2011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这些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为: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

  • 标签: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湿地科学 期刊评价 自然科学 国内 定量评价指标
  • 简介:2003年创刊的《湿地科学》,历经10年的连续出版,期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不断提高。至2011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

  • 标签: 湿地科学 期刊评价 自然科学 国内 数据库 定量评价指标
  • 简介:2003年创刊的《湿地科学》,历经10年的连续出版,期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评价指标不断提高。至2011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这些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为:

  • 标签: 湿地科学 期刊评价 自然科学 国内 数据库 定量评价指标
  • 简介: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GIS 土地利用规划 指标 核查 福建省
  • 简介:福建省2000年耕地人口承载量初探刘东星,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九○级)(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土地是面积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耕地是上地的精华,它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某...

  • 标签: 福建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研究 承载量 刘东星 陈健飞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简介:黄河的源地在西北中国位于西藏的高原的中东。全部的区域是大约51,700km~2,主要由草地(79%)盖住,闲置的土地(16%)和水(4%)。在这个区域的增加的土地利用增加了环境降级的风险。土地利用数据(1985和2000)由资源的DataCenter提供了,在中国科学院的环境被用来在黄河的源地分析土地覆盖变化。DEM(1:250,000)数据,道路和解决数据被用来分析草地降级的空间特征。TheArcGIS9软件被用来变换数据类型并且做覆盖,重新分类和带的统计数值分析。结果证明那草地降级是在学习区域的最重要的土地覆盖变化,它占据了8.24%这个区域的全部的区域。人的活动是在黄河的源地的草地降级的主要原因:1)降级率比在遮阴的斜坡上在向阳面上是更高的;2)草地降级率随举起的增加减少,并且它有-0.93的一个相关系数;3)到解决,草地越近,越higher降级率。特别在到解决的12km的一个距离范围以内,草地降级率与距离是高度相关的,与-0.99的一个系数;并且4)在4km的范围,降级率随距离的增加减少到道路,与-0.98.Besides一些的一个相关系数物理因素,自从1985,人的活动是在黄河的源地的草地降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到解决降级问题,人口控制是必要的,因此,它能减少从草地的家畜产品的社会需求。完成持续开发,它需要改进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

  • 标签: 黄河源地区 草地退化 空间特征 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
  • 简介:在人口分发和密度学习变化能为地区性的开发提供重要基础并且计划。空间模式和在在中国的人口密度的变化的开车因素还不是清楚的。用在2000和2010的人口普查数据,因此,这研究第一在中国分析了人口密度的变化并且在所有2353个县把变化划分了成4种类型,由快速的增加,慢增加,慢减少和快速的减少组成。随后,基于部分最少的平方(请)回归方法,我们认出了重要因素(在11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因素之中)为有人口变化的不同类型的整个国家和县的影响人口密度变化。结果显示出那:(1)在2010,与在2000的人口密度相比,在大多数县(超过60%)的人口密度每km由21个人增加了2平均,当在另外的县的人口密度每km由13个人减少了时2。所有2353个县,当458和446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慢、快速的减少时,860和589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快速、慢的增加。(2)在11个因素之中,社会经济的因素比自然因素更显著地影响了人口密度变化。更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医药的条件和更强壮的通讯能力是人口增加的主要的拉因素。稠密的人口密度是人口减少的主要的推因素。这些结论在过去的10年在中国澄清了人口变化和它的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并且能为计划的未来人口提供有用参考。

  • 标签: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密度变化 经济发展水平
  • 简介:用中等分辨率成像使分光辐射函数正常化的差别植被索引(NDVI)数据集,我们在20002014在Qinling-Daba(Qinba)山在植被范围和它的联系驱动力调查了空间与时间的变化的模式。参议员和MannKendall模型和部分关联分析被用来分析数据,由林中小丘索引的计算列在后面在植被范围分析未来趋势。学习的结果证明(1)学习区域的NDVI在20002014展出了重要增加(线性趋势,2.8%/10a)。在这个时期期间,稳定的增加在2010前被检测(线性趋势,4.32%/10a),在2010以后由锋利的衰落列在后面(线性趋势,6.59%/10a)。(2)空间地,植被盖子在中间显示出高度并且一在环境模式低。植被范围的高价值主要在Shaanxi省的Qinba山被发现。(3)有改进植被范围的区域比降级的区域大,分别地,在学习时期期间是81.32%和18.68%。Piecewise分析表明71.61%全部的学习区域在20102014在植被范围显示出一个减少的趋势。(4)植被范围变化的反向的特征是比Qinba山上的一样的特征强壮的。大约46.89%全部学习区域被预言以后减少,当34.44%全部的区域将跟随一个连续地增加的趋势时。(5)植被范围的变化主要在降水被归因于赤字。而且,植被范围在ElNino年期间在拉·尼娜年期间比那高。(6)人的活动能在植被范围上导致模糊效果:两积极效果(通过生态的恢复工程的实现)并且否定效果(通过都市化)被观察。

  • 标签: 秦巴山区 植被动态 气候因子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简介:基于2000和2010国家普查的府级的数据,瓷器半都市化的空间进化在这研究被分析。都市化的阶段是由考虑半都市化的re-examined。城市的开发的九种类型根据在半都市化和都市化之间的关系被介绍,并且也就是,瓷器都市化高被划分成五个阶段不同格,不同格,低协作,协作,和高度协作。结果证明那瓷器半都市化率从一个区域显著地变化到另外一个;它在2010的顺序从对最低价值最高如下:东方,中间,西方,和东北。内陆城市里的都市化和半都市化率在沿海的城市里比那些快增加大部分。另外,半都市化越过中国显示类似于都市化的一个空间模式,与东北区域的唯一的异常。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半都市化的空间集中决心正在增加。高值的集中区域在沿海的东方正在膨胀,而低值的集中区域在东北正在成长。最后,瓷器都市化模型的进化在学习十年建议在都市化和半都市化之间的协作的一个变弱的趋势。半都市化能被看作瓷器hukou系统的特殊生产,它在城市里限制候鸟的永久解决。因此,当都市化和citizenization发展,瓷器半都市化趋势被期望展出一个颠倒的U字形的模式。

  • 标签: 城市化率 人口普查 中国 城镇化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模式
  • 简介:湖冰物候学,即预定冰冻期和分散和冰盖子的持续时间,在地区性的气候被认为是变化的重要指示物。基于湖,包括MODIS的一些中等高度的分辨率遥感数据集和LandsatTM/ETM+图象的边界数据和气象学的数据,在HohXil区域的湖冰物候学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在时期期间,20002011被使用RS和GIS技术分析。并且影响湖冰物候学的因素也被识别。一些结论能如下被得出。(1)冰冻期开始(FUS)和湖冰的冰冻期结束(FUE)的时间出现了在迟了Octoberearly11月,mid-Novemberearly12月分别地。湖冰冰冻期的持续时间是大约半个月。分散开始(公共汽车)和湖冰的分散结束(BUE)的时间相对被驱散,并且出现在早Februaryearly6月,早Mayearly6月分别地。平均的冰持续时间(标志)和湖的完全的冰持续时间(首领)分别地是196天和181天。(2)在HohXil区域的湖冰的物候学在最后10年里戏剧性地变化了。明确地,湖冰的FUS和FUE时间显示出一个逐渐地推迟的趋势。相反,公共汽车和湖冰的BUE时间介绍了进展。这导致了湖的标志和首领的减小。一般水准分别地标志和首领were2.21d/aand1.91d/a评价。(3)物候学的变化和湖冰的进化是本地、气候的因素的结果。海岸线的温度,湖区域,咸度和形状是影响湖冰的物候学的主要因素。然而,象热能力那样的另外的因素和湖的地质的结构不应该也被忽略。(4)湖冰冰冻期的空间过程与它的分散过程相反。从湖岸的一个方面延长到相反的方面的湖冰的类型是在HohXil区域的大多数。

  • 标签: 可可西里地区 物候期 冰湖 时空变化 平均持续时间 LANDSAT
  • 简介:深沪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段(118°38′~118°41′E,24°38′~24°40′N),福建省晋江市图1深沪湾的位置东南,泉州湾与围头弯之间。湾口朝东,湾口较大,约45km,比海湾东西宽度还长约250m,海湾呈肾状。海湾的北岸是石狮市永宁镇,...

  • 标签: 深沪湾 古牡蛎礁 海岸演化 海平面变化 海底古森林遗迹 牡蛎壳
  • 简介:基于TIMESAT3.2站台,Qaidam的MODISNDVI数据(2000-2015)盆被适合,并且三个主要phenological参数与动态阀值的方法被提取包括生长季节(SGS)的开始,生长季节(EGS)和生长季节(LGS)的长度的结束。到气候变化的植被物候学和它的反应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分别地被分析。结论如下:(1)SGS主要总体上被推迟。推迟的区域多于在EGS,和EGS先进有点总体上被推迟。LGS通常被弄短。(2)与高度升起,SGS被推迟,EGS们被推进,并且LGS被弄短,phenophase出现在3000m下面并且在5000m上面的一个大变化。(3)从2000~2015,温度出现与一个大变化一起的细微增加,和降水显然增加。(4)到降水的phenophase的反应不在低举起是明显的潮湿的区域,在SGS早到达,EGS们推迟的地方;当在山区域的上面的部分,SGS推迟,EGS们与温度前进升起时,SGS早到达,EGS们与降水增加推迟。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学 反应 空间 植被 时间
  • 简介:在黄河的上面的集水在有气候因素的植被和他们的关联理解变化,中国,从2000~2010的规范的差别植被索引(NDVI)时间系列数据基于MOD13Q1产品被收集。变化,Theil参议员中部的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测试的系数被联合调查轻快特征和植被的趋势特征。气候数据集合然后被用来在植被和气候变化分析在变化之间的关联。以时间的变化,在这个学习区域的植被从2000~2010稍微改善了,尽管轻快特征比在20062010在20002005是更大的。以空间变化,相对稳定并且有一个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说明学习区域的最大的部分。它的空间分发高度与高度被相关,它在这个区域从大约2000~3000m。显示出一个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高度波动的植被和植被主要与水力发出的电力开发在水库附近并且在河的活动范围被散布。有一个相对稳定、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植被和有高度波动和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广泛地被驱散。关于到气候变化的植被的反应,大约203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重要关联,在大多数区域的关联是积极的:有降水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超过10%区域;有温度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不到10%区域;并且有降水和温度的区域作为一起影响因素的钥匙占大约5%全部的区域。超过7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不足道的关联。

  • 标签: 植被变化 气候因素 黄河上游 集水区 年际变化 时间序列数据
  • 简介: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各个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同时,覆盖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多源数据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基本建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底图和各业务审批数据,将国土资源的各项业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土地市场、耕地补充、土地登记、卫片执法、案件线索、案件查处、土地督察等环节,使得各项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一地一证一号”。

  • 标签: 数据集中 国土资源管理 全过程 土地利用现状 城镇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 简介: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87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碳及其分配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样方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为287.89t·hm^-2,其中乔木层碳占生态系统碳的68.18%,矿质土壤层碳占26.39%,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碳所占比例之和不超过6%。老龄杉木林的干材(干+皮)碳占乔木层碳的79.61%。87年生与40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很接近,前者比后者仅高出7.15%,主要是因为两者占生态系统主体的乔木层碳和土壤层碳很接近,前者分别仅高出后者的4.51%和10.39%,前者林下植被层和粗木质残体碳较大,分别是后者的2.05倍和2.80倍,而枯枝落叶层碳则低于后者。因此,老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增幅不大,但在碳分配上变化明显。

  • 标签: 杉木 人工林 林龄 碳库
  • 简介:尝试用泊松模拟方法建立人口迁移模型,并且与传统人口迁移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泊松人口迁移模型的优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新的人口迁移因素分解方法,在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估计空间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因素的空间结构、迁入地迁出地因素本身对人口迁移规模的贡献.本研究使用的实例数据是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1995—2000年省间人口迁移数据.

  • 标签: 人口迁移 泊松模型 因素分解
  • 简介:侵蚀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变化的研究对全面认识生态恢复的作用以及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本文以采用种植百喜草治理侵蚀退化地上典型“小老头”马尾松林(百喜草治理地)为对象,以相邻的未治理地为对照,研究生态系统及其各个分室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乔木层及土壤层碳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地,分别是对照的2.32倍、5.23倍和1.81倍.乔木层各器官碳贮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其中树干碳贮量增量最大.与对照地土壤相比,表层0—20em土壤碳贮量增量高达5.84t·hm^-2,同时土壤深层(20~100cm)碳增量(6.04t·hm^-2)与其相当.对照地的土壤碳占生态系统碳的比例为70.88%,而百喜草治理地的土壤碳所占比例下降至55.28%,表明侵蚀地种植百喜草治理后生态系统碳分配趋于合理.因此,从森林碳汇与可持续经营角度出发,种植百喜革治理侵蚀退化红壤是一项可行有效的措施.

  • 标签: 侵蚀退化红壤 百喜草 碳库 分配
  • 简介: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明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定自2017年10月9日到2019年年底,开展“三调”工作,2020年汇总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并将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报国务院。

  • 标签: 国土调查 调查数据 国务院 办公室 路线图 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