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一、鳞隐石林的特点鳞隐石林座落在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西北角一座相对高度不足50米的石灰岩小丘上。出集镇北界向西北行数分钟就可到达山麓。抬头望去,此山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仅需顺着陡峭的石径向上攀登20米,数10根形态各异的石柱就突然出现眼前。这些石柱高8...

  • 标签: 成因分析 石林 喀斯特水 地下溶洞 溶蚀漏斗 地表水
  • 简介:植被格局是指植被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和布局状况,是物种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湿地植被在景观上总是沿着某个环境梯度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但是关于带状分布形成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大量事实表明,湿地植被格局不仅受制于湿地自身自然环境状况(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湿地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受到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具体成因如下: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和土壤等,这些因素通过对水、热、光和营养等因子的分配而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湿地植被的组成和分布,其中,水位和盐度梯度分别是淡水和盐沼湿地植被格局形成的主导因子。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和植食作用,高竞争力物种采用迅速繁殖和扩散的策略成为优势物种直接影响植被的分布,植食作用则可能通过改变植物间竞争关系而影响植物分布。物种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胁迫忍耐力及繁殖和定居能力等,如洪水忍耐力高的物种往往分布在最高水位的区域,繁殖和定居能力强的物种能使自身在复杂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来影响植被分布格局。针对当前研究的现状,今后的研究应在淡水湿地系统植被成因,生物因素如植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自身关系的权衡对格局的影响,微生物作用对植被格局的影响,野外控制实验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 标签: 湿地 植被格局 环境因子
  • 简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回顾过去,中国黄土成因经历了从“水成”到“风成”这样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黄土成因争论的历程,得到如下启示:1)过去的黄土成因争论源于人们不认识黄土层中的古土壤,因此识别地层中古土壤对重建古地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2)水平层状地层并非都是水平沉积层理,也有可能是古土壤发生层次,具有水平层理的沉积地层则可能意味着在水中沉积形成,而古土壤层则是在地表环境形成。3)古土壤层的特点是古土壤层具有土壤发生层次,因此各层次之间一般呈现为渐变特征。而沉积地层通常具有明显的顶部和底部,显示着截然变化。4)在总结新生代古土壤特点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更老地层的古地理环境,发挥古土壤在研究地层成因、重建古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黄土成因 风积地层 古环境识别 风成 水成 启示
  • 简介:图们江下游发育珲春湿地、敬信湿地和防川湿地集中区,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泡、沼泽和人工湿地等。采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受地质和人为条件控制,其中地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提出控制图们江下游湿地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沉积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构造活动;从湿地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图们江下游湿地的成因,将该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种成因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是古近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特殊沉积物组合和河流改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是对原有湿地和河流人为改造的结果。

  • 标签: 湿地 形成 地质条件 成因 图们江下游
  • 简介:柳属(Salix)植物是洞庭湖湿地唯一的原生木本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草本植物,缺乏对木本植物的认识。本研究通过2008年5月和2013年11月的洞庭湖湿地大面积调查,揭示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其次是南洞庭湖,分布形式为小面积点状分布和大面积带状分布。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993.7hm^2,2013年11月减少至192.9hm^2。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以原生型植物为主,2013年11月,其以种植型植物为主。在2008-2013年间,柳属木本植物呈现分布面积急剧减少、原生型植物减少、种植型植物增加的变化趋势,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濒危物种。2013年11月,各柳属木本植物分布点的乔木层特征差异明显,树高为4.37-15.2m,胸径为3.63-68.71cm,原生型植物树高和胸径明显大于种植型植物。在原生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短尖薹草(Carexbrevicuspis);在种植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和短尖薹草。水位降低、淹水时间缩短、水质下降与大面积种植杨树等是导致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柳属 木本植物 洞庭湖湿地
  • 简介:构建了基于“敏感性-人为脆弱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和脆弱性评价模型,开展拉萨河流域湿地脆弱性评价,并运用障碍度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湿地脆弱性范围为0.1153~0.7427,可分为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3个等级,其中,中度脆弱面积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59.59%,集中分布在河谷区和高山盆地区,主要类型为藏北嵩草(Kobresialit.tledalei)沼泽化草甸、杂类草湿草甸和河流;其次是轻度脆弱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38.25%,主要分布于河源区的嘉黎县;重度脆弱湿地仅占2.16%,分布在河源区的那曲县和河谷区的桑日县。轻度和重度脆弱湿地的类型都以藏北嵩草沼泽化草甸、河流和湖泊为主。影响湿地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有9个,其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降水量、污染源、牲畜密度、人均牧业产值、植被盖度、人均耕地面积、污水排放量、猪的密度和高程,其中,年降水量、放牧和植被盖度是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降低湿地脆弱性的关键在于保障水源供给、控制污染和限制过度放牧。

  • 标签: 湿地脆弱性 脆弱性评价 障碍因素 拉萨河流域
  • 简介:马銮湾位于厦门西海域的西北部,原与厦门西港连为一体。海湾面积达1700km2,是马銮湾位置图一个湾口向东的敞口型海湾。湾北岸为厦门重要的杏林工业区,沿岸环状分布着十几个村庄,人口约37万人,行政上隶属杏林区管辖。1959年,厦门市轻工业局为发展盐业...

  • 标签: 厦门马銮湾 海域污染 西海域 水动力条件 海堤 养殖污染
  • 简介:当前,全球湿地正处于退化和丧失的威胁之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湿地价值认识的不足.通过对湿地价值的来源、基本特征、有关利益群体及不同生态尺度下湿地价值的差异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湿地价值 湿地保护 湿地可持续利用
  • 简介:平潭县国土开发分区探讨林忠(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平潭县作为一个海岛县,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也存在突出的限制因素,经济发展条件区域差异明显,合理划分国土区,确定各区可行的发展方向对平潭县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

  • 标签: 平潭县 发展方向 国土开发 发展条件评价 海坛岛 现代农业
  • 简介:经济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力机制探讨何承耕(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在空间结构上的演变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种趋势:集聚和扩散。这两种趋势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集聚中意味着扩散,扩散中又含有集聚。从宏观上看,当经济向少...

  • 标签: 集聚和扩散 经济空间 动力机制 生产要素 市场机制 落后地区
  • 简介:从系统动力学(SD)方法入手,分析游客游憩活动、游客游憩体验和公园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以鼓浪屿票价改革为例,探讨旅游者、旅游地和景区管理者三方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TECC)管理实证研究.

  • 标签: 旅游环境容量 管理 系统动力学
  • 简介:平潭岛流水老红砂具有显著的红色、黄色色变现象。采集流水剖面27个样品,做粒度、电导率、色度、光谱等分析,研究表明:红色沙具有高红度值(a)、高黄度值(b)、低亮度值(L)的特点,而黄色沙a值低、b值低、L值高,色度参数a值和b值与红色的赤铁矿和黄色的针铁矿有关,红化是含铁硅酸盐矿物风化生成的针铁矿,在暖干气候下脱水转化成赤铁矿,使黏土和石英砂粒染红色;黄化或褪色是赤铁矿在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针铁矿,使沉积物呈黄色或褪色。红色沙和黄色沙交错反映了流水剖面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

  • 标签: 风沙沉积 色度变化 气候变化
  • 简介:导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由来已久,我国自然保护区审批体制不够完善,部分自然保护区范围划定不尽合理、功能不够明确,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内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定不尽一致,保护区内已设矿业权退出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尚不完善,保护区矿业权处置涉及国家和地方各类保护区的清理和处置。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矿业权 勘查开发 矿产资源 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
  • 简介:一、概述鸡西地区新生代船底山组(Nc)玄武岩主要沿敦密断裂带呈NNE向展布,受敦密断裂控制明显。地貌上多形成席状、舌状、台地、平顶山、桌状山等奇景,火山机构以串珠状中心式穹状火山为主。火山岩相以溢流相为主,少量碎屑流相及爆发一空落相。火山地层最大厚度200余米,多呈“熔岩被”形式覆盖在前新近系地层之上。

  • 标签: 玄武岩 新生代 构造环境 鸡西 火山机构 火山地层
  • 简介:台风灾害预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基础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的标准.对灾害预评估的概念从灾害预警的视角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从灾害系统论出发,借鉴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以台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预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台风灾害预评估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预评估 台风灾害 指标体系
  • 简介:从武夷山崖墓的自然环境探讨其葬法甘本根(江西省抚州师范专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大、小藏峰一带,碧水丹岩,奇峰邃洞,丹霞地貌十分发育。在那陡峭的山崖之上,散布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对于崖墓的葬法,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洪水说、地...

  • 标签: 众说纷坛 春秋战国时期 丹霞地貌 水丹 船棺 墓群
  • 简介:吉林省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中国最大的面向湿地恢复与保护的生态水利工程,是新时期践行中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积极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战略需求。针对该项工程多湿地连通、多水源和多工程供水、水系连通和水资源调度复杂性等特点,从工程实践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亟需解决的河湖水系连通优化网络构建、湿地多水源生态补水技术、湿地供水优先次序评价和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四大关键问题研究的内涵和框架,为保障吉林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调度与运行管理提供支撑,确保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 标签: 湿地群 多水源 河湖水系连通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吉林省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