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空间目标两行轨道根数(TLE)格式构成;阐述了相应SGP4/SDP4轨道近似解析模型算法;提供了轨道坐标系与J2000.0坐标系观测地平坐标系之间转换关系。研究了ASCOM控件用法,并结合TLE数据计算结果编程实现了用Meade望远镜对空间目标的自动搜索与跟踪观测。

  • 标签: 空间目标 两行轨道根数 SGP4/SDP4模型 ASCOM控件 望远镜
  • 简介:发展迷茫是现代社会一个通病,发展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一个方向。公共心理既是公共性内核又是公共性体现。公共心理成长和成熟是当前这个“新时代”主要特征。“国家治理”是当前对公共心理管理最大措施。“强起来”首先是“公共心理”要强大。现代公共心理管理主要是“国家理想”管理,没有理想及其目标是精神萎靡主要动因。公共心理管理旨在激活人“公共性”追求积极性,公共心理在现代社会是国家治理基础和对象。

  • 标签: 公共管理 公共心理 国家治理 积极状态
  • 简介:目标相对最优极化就是选取一种极化状态,使得研究目标和背景地物接收功率对比达到最大.通过讨论了目标相对最优极化问题,提出了改进模型和解算方法,利用实际数据其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 标签: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相对最优极化 模型
  • 简介:利用LabVIEW软件,通过8通道数据采集卡和均匀圆阵水下目标的噪声进行采集和处理。结合一维直线阵波束形成理论,实现了水下目标二维方向角估计实验研究和算法验证。实验证明利用虚拟仪器方便地实现了水声信号采集、处理,以及在方位估计时,为传感器布阵和算法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虚拟仪器 水声信号 均匀圆阵 方位估计
  • 简介:为解决传统舰载雷达和岸基雷达很难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时间-Doppler分析法来检测小目标。该算法用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分析得到不同距离门时间-Doppler速度图,通过分析和比较距离门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Doppler速度大小与其他距离门不含有小目标的Doppler展宽和速度大小不同,即可检测出小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

  • 标签: 海杂波 小目标检测 离散短时傅里叶变换 Doppler速度展宽 Doppler速度
  • 简介:应英国海道测量局邀请,交通部安全监督局林玉乃局长、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孔令户部长率中国海道测量代表团,于1996年10月21~23日英国海道测量局和英国海军测量部队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英国海道测量局局长克拉克少将向代表团介绍了英国海道测量管理体制和海图制图新技术应用情况。代表团详细参观、考察了海道测量局海图资料处理、海

  • 标签: 海道测量局 发展状况 数字海图 测量船 海图制图 英国海军
  • 简介:介绍了浅水非线性效应处理方法,研究了相关法原理及其应用,并以厦门港烟台港为例对上述港口未来时刻作了潮汐预报,从实用角度说明了相关法应用于浅水效应显著港口时预报效果改善将更为明显。

  • 标签: 潮汐预报 浅水非线性效应 相关法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高频特征系数高光谱遥感影像亚像素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将光谱信号分解为不同尺度高频特征信号,然后借助接收操作特性曲线(ROC)和马氏距离投影寻踪求取一维最佳识别特征,最后通过高斯最大似然决策函数求解亚像素目标的存在概率.通过38种小波函数高光谱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亚像素目标的识别效果较好.

  • 标签: 多尺度小波特征 接收操作特性曲线 投影寻踪 高斯最大似然决策函数
  • 简介:环东中国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东部沿海共同构成了“东亚地中海”,近代以前东亚跨海文化传播交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理念,构建起一个稳定、持续海洋社会人文网络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下,形成了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受西方海洋文化、西方秩序冲击,海洋人文网络逐渐从整体走向“碎片化”,传统海洋人文精神逐渐丧失,给东亚海洋人文交流带来了极其恶劣影响,文化认同、经贸往来也逐渐走向衰落。深刻认识、总结东亚海洋人文网络历史内涵与经验,对于推动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等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共同体 东亚地中海 海洋文化 海洋人文网络
  • 简介:鄱阳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大型连河浅水湖泊。洪水期最高水位(圩堤外)面积达3210.22km~2,容积为252亿立方米,居全国各淡水湖之首。鄱阳湖汇集了江西省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之水,构成了完整

  • 标签: 湖泊流域 鄱阳湖 地图集 制图理论 制图区域 邻近地区
  • 简介:海洋溢油污染持续时间长,在自然常态环境下难以分解,海洋生物资源生态环境有巨大危害。由于污染物随海流流动,影响范围不固定,加之石油烃类化合物难以降解,给海洋溢油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难题。海洋中逸散石油因其特殊理化性质、毒性效应,不仅对海洋中生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和转移,最终可能进入人体,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溢油污染海洋生态影响分析修复方法研究,为海洋溢油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石油污染 海洋生态 修复方法
  •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扇贝没有污损附着扇贝在摄食排泄上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养殖生物摄食排泄影响。本研究chlorophylla和TPM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NH4-N,NO2-N,NO3-N,PO4-P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摄食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扇贝没有污损附着扇贝在对浮游植物颗粒物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摄食浮游植物种类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扇贝摄食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同一类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扇贝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浮游植物摄食水中氨氮浓度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 标签: 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污损生物 食物吸收 营养盐释放
  • 简介:本文使用HYCOM数值模式,根据两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两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不同结合,构成4组数值实验,分别模拟了赤道北太平洋气候态海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1)在本文实验中,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优于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采用前者得到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21℃,而采用后者得到年平均海表温度比Pathfinder卫星资料高约0.63℃。2)HYCOM数值模式很好模拟了赤道北太平洋气候态海表温度变化西太平洋暖池空间分布月变化。特别是实验2(采用COADS数据集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在太平洋40°N-20°S区域内,冬春两季平均SST仅比Pathfinder卫星数据集高0.02℃。3)不同海气通量数据会对模式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采用COADS数据集实验2结果与采用ECMWF数据集实验4结果可以发现,在模拟区域西北部,实验2比实验4年平均SST高约1℃;在模拟区域东南部,实验4比实验2年平均SST高约1℃。两者差最大值出现在58°N、140°E附近中国渤海,约为4℃(实验2比实验4年平均SST高约4℃)。

  • 标签: 海洋模式 海气通量 海表温度 HYCOM模式
  • 简介: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五大发展理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标美国,指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与比重虽均占有一定优势,但必须坚持生态和谐与创新发展理念。本文重点聚焦于我国滨海城市如何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直接经济贡献,针对海洋经济主要产业门类发展问题,根据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与优良范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八项对策建议:设立具有综合协调力国家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开展海洋水质指标修订与生态修复工程;围填海科学化与生态化可为滨海城市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尽快实现海洋港口绿色化与效能化;重点打造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新源头;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与高效海水养殖;注重培育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创意,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我国海洋科研机构要聚焦产业链创新。

  • 标签: 海洋经济 发展战略 对标研究 对策建议
  • 简介:温度是水生生物尤其是贝类生存环境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温度岩扇贝无水保活和抗氧化系统影响,本试验进行了温度不同干露条件下岩扇贝存活率、半致死时间(LTd影响以及温度胁迫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影响两项不同试验。为了探明温度岩扇贝存活率和半致死时间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岩扇贝(壳长为(397±50)mm)在不同温度(5℃、15℃)、湿度(保湿组、不保湿组)和氧气(充氧组、不充氧组)环境下生存分析、影响半致死时间因素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低温、保湿、充氧均可以显著提高岩扇叽存活率、半致死时间(P〈0.05),其中温度变化岩扇贝半致死时间影响最显著,其次时氧气,最后是湿度。在三个因素交互作用中,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氧气交互作用显著(P〉0.05),湿度和氧气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这为确定岩扇贝苗种运输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探究温度变化岩扇贝幼贝抗氧化系统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5℃、10℃、15℃、20℃、25℃),检测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结果显示,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余组SOD活力(P〈0.05),在10℃至25℃间,SOD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5℃至20℃间变化不显著(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CAT活力(P〈0.05);T-AOC水平在1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活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降温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升温(P〈0.05)。这表明高温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CAT活力有着明显诱导作用、T-AOC活力有着明显抑制作用;低温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SOD、T-AOC活力有着明显抑制

  • 标签: 岩扇贝 幼贝 温度 无水保活 抗氧化酶活力
  • 简介:大气垂直折光是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主要因素,视线距离地面较高时,在有利观测时段进行垂直角观测(中午),并用传统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可有效减弱大气折光影响。而在沙漠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下这两种条件难于实现。从数据处理角度,结合某测区高程导线观测数据探讨了减弱折光影响一种改进平差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三角高程测量 平差模型 大气改正 折光误差
  • 简介:在水温为16~20℃、盐度28.2±2.1、溶解氧为(7.5±0.7)mg/L、pH为8.0±0.3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最小壳长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成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昼夜差异且夜间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魁蚶最大摄食数量时间出现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

  • 标签: 多棘海盘车 魁蚶 摄食量 摄食选择性 昼夜差异
  • 简介:海图生产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以后,海图生产概念、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陈旧制图技术和方法已不适应海图生产要求.依据这些形式与内容变化探讨海图生产技术变化实质,通过建立海图生产新思路,调整制图过程和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提高海图质量水平.

  • 标签: 海图制图 数字海图 纸质海图 生产流程 数字技术
  • 简介:随着各国海岸附近海港工程逐渐增多,部分国家存在将领海基线向海-侧调整倾向,进而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划定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4处典型海港工程样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处样点中,5处会造成各划界海域面积显著扩大.多数情况下,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面积依次扩大.模拟实验表明,划界海域面积变化量与海港工程形态、位置及其周边关系等多个因素有关.

  • 标签: 海洋划界 海港工程 领海基线 正常基线 直线基线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