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雷加是一个依靠经验进行写作的作家。他的创作上的情感结构和成败得失都与这经验的展开、回忆及其叙述相关联。他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但又不被生活表象所遮蔽,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精神提升。这是他的作品特别具有价值的地方,但也会造成人们对雷加的认识上的不足。因为正是这样一种超越具体时空的特性,不免有失其具体的针对性,而使得雷加的创作在特定的时空中颇难被认知,因而也往往被忽视或埋没。

  • 标签: 雷加 经验问题 山水散文
  • 简介:海图语言和自然语言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都具有隐喻映射关系。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普遍语法原则、转换生成规则等海图语言的语法规则,探讨了海图语言语法的两类隐喻关系,提出了语法同构性是语义解释一致性的基础,并以其作为构建通用海图语言系统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海图 语言 语法 隐喻
  • 简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意在整合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然而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区隔在中国当代特有的语境中日益扩大,并各自独立为文学史的教学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及海外一些文学批评之声对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产生亦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在双重镜像中成熟。

  • 标签: 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重写文学史
  • 简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和主体.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在古代文学课程当中,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受现实条件制约,该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为实现高效教学,应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 标签: 翻转课堂 古代文学 课程改革
  • 简介:人文地理学是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中的核心,首先,人文地理与其学科特性融入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其次,作为描写对象的“河”通过人文与地理的对话构成文本内的文化景观;第三,小说具有浓烈的地方空间色彩。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为人文地理赋予了反思转向、内部意识以及人学属性。

  • 标签: 张承志 人文地理 《北方的河》 文本分析
  • 简介:《补天》是鲁迅依据“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和“海上神仙岛”的神话“新编”而成,但是如果将这些神话的“本事”与《补天》的文本进行对照性阅读,可以发现,鲁迅将“本事”的内陆空间改动成了海洋空间,添加了许多“海洋元素”,重构了神话故事。它涉及到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文明与内陆文明的关系、海洋社会“先民”的来源等等信息。“海洋”因素是《补天》阐释鲁迅所言“人和文学缘起”的核心符码。

  • 标签: 鲁迅 《补天》 海洋元素 "人和文学的缘起"
  • 简介: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译者在遵循儿童本位论的原则进行儿童文学汉译创作时,在语言、文化和多模态等三个方面应切实把握好新时代及儿童的认知特点,传承儿童本位观时当有所调整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以儿童为出发点,创作出真正具有童年生活质感的儿童文学汉译佳作.

  • 标签: 儿童本位 新时代 儿童文学翻译 传承与创新
  • 简介: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交叉学科。本文尝试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舟山渔民号子作为一种濒危语言面临的生存现状,并就其保护措施给出建议和对策。通过分析其语境、用语者及其语篇,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所涵盖的人海关系,为我们今后更好地传承海洋民俗文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标签: 生态语言学 舟山渔民号子 保护对策
  • 简介:李欧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论著对国内批评界在思维转变、视野拓展、理论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但是国内研究界还是侧重于对其"现代性"理论的探寻和具体著作的评论。其实,其研究方式的不断拓展本身就展现出一种学术经验不断突破的"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欧梵的学术研究历程也是"现代性"的化身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李欧梵研究"文史结合"、"都市叙事"、"视觉维度"和"回归古典"的几个重要转向,力图对其"边缘人"身份带来的"多元视角"作准确描述,由此探求海外视野与中国经验如何对接的问题。

  • 标签: 李欧梵 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 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不同语系结构下语言符号的转换,也要完成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的恰当阐释和有效传播.文学翻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语义忠实,也要考虑文化信息的载荷.为了提高译文的接受度,译者的主观介入不可避免.《马桥词典》是韩少功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并于2003年出版了其英译本.本文拟从译者的二度性过滤阐释入手,探析蓝诗玲在翻译《马桥词典》过程中主体性的体现,在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试图找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马桥词典》 二度性过滤阐释 翻译策略
  • 简介:语言态度是近二十年来国内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多集中在大城市,围绕语言政策对语言态度的影响,鲜有探讨语言态度的反作用。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视角,结合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就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个案分析,探讨舟山中小学生对舟山方言的语言态度差异,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揭示舟山方言生态,以求进一步丰富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实证研究。

  • 标签: 语言态度 生态语言学 中小学生 舟山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