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青海湖地区生态变化引起世人关注,本文从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入手,从自然和社会个方面分析引起青海湖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

  • 标签: 生态环境 环青海湖地区 山脉 河流 土壤 气候
  • 简介:概述了多芳烃的来源,就近年来多芳烃(PAHS)在大气、土壤、植被和水体沉积物中分布与迁移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PAHs研究方向。

  • 标签: PAHS 来源 分布 迁移规律 研究方向
  • 简介: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开展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已10年。使用的复杂下垫面的评价模式,山谷风、海陆风扩散模式和三维数值差分模式,技术和方法是比较先进的,1990年6月份这个所获得了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甲级评证书。(王奉安)

  • 标签: 区域气象中心 海陆风 大气环境评价 山谷风 差分模式 扩散模式
  • 简介:手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方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具体体现.完整、准确地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手抓.手硬”的论述.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坚持手抓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本质

  • 标签: 党的基本路线 现代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领域
  • 简介:建筑与气象关系十分密切,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无不受到气候的巨大影响。搞建筑施工,就要研究应用建筑上的气候条件,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气象依据,使建筑物很好地适应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趋利避害,提高建筑施工质量。1露天施工极易受天气影响修建水渠、水库、堤...

  • 标签: 气象关系 建筑施工 混凝土养护 冬季施工 水化作用 相对湿度
  • 简介:气象专业有偿服务要过关胡鹤林(河北省霸州市气象局302750)气象专业有偿服务的大关口,一是收订合同,二是开展服务。闯过这关,就能够巩固阵地,开拓新领域。下面谈一点体会。1收订服务合同1.1吃苦耐劳,全方位进行收订收订服务合同要腿快、嘴勤。骑自...

  • 标签: 有偿服务 气象专业 巩固阵地 服务合同 订合同 气象服务
  • 简介:2000年8月16-17日,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的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在以上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鳗鱼,也称鳗鲡,白鳝,河鳗,是一种营养成份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世界性养殖鱼类品种,属于典型的过河口性洄游鱼类。鳗鱼性凶,贪食好动,喜流水、喜弱光,喜温暖,喜穴居等习性,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目前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日本鳗和花鳗。由于天然水域成鳗捕获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鳗苗人工育苗迄今未能过关,因此,目前国内外在鳗鱼养殖上一直利用捕捞天然鳗苗进行人工放养。杭州市水产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进行天然捕捞鳗苗的室内鳗池养殖试验和试生产,经几年的人工放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气象关系 鳗鱼 人工放养 鳗苗 水产研究所 杭州市
  • 简介: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准年振荡(QBO),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臭氧QBO进行比较,指出:青藏高原臭氧QBO的平均周期为29个月,平均振幅为8DU.青藏高原臭氧QBO变化位相与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场QBO相反,即热带平流层纬向西风时,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偏小,东风时臭氧总量偏大.还讨论了与青藏高原臭氧QBO相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理论.

  • 标签: 臭氧 准两年振荡 年际变化 物质输送 大气 青藏高原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渤海地区58个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标准统计寒潮频次和寒潮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较大,呈现自北至南递减态势,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张北21次,最少的京津地区不足2次。近50a来环渤海地区共有233次区域性寒潮,出现在当年9月至翌年4月,其中11月最多。区域寒潮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区域性寒潮事件频发,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并在1983年出现了突变。区域特强寒潮不多,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2次,自1970年开始特强寒潮平均每个年代出现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区域寒潮次数明显减少,但特强寒潮即极端寒潮事件并未减少。

  • 标签: 寒潮 强度 频率 环渤海
  • 简介:利用1971—2012年渤海沿海地区距海岸线50km内气象站的逐日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环渤海沿海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2年渤海沿海地区年及四季的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春季平均风速减小幅度最大,为0.33(m·s^-1)/10a,有70%的台站年平均风速减小速率超过0.20(m·s^-1)/10a;天津塘沽站和辽宁大连站年平均风速减小幅度最大,达-0.50(m·s^-1)/10a以上。通过对各站年平均风速逐年变化分析发现,环渤海沿海区域风速减小表现为风速≤3m·s^-1的小风日数总体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呈减小的趋势。风速减小的因素受台站观测环境变化和迁站的影响较大,大气环流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风速变化 城市化 观测环境
  • 简介:那神奇的太姥山,曾流传着多少美丽的传说,也令多少人向往。今天在她的脚下,一个巨型的核电站将拔地而起,同样留下一些感人的故事。

  • 标签: 核电站 观测 场环 气象 宁德 福建
  • 简介:作者通过多年试验与栽培实践,将我国北方一季粳稻种植区归纳、划分成稀栽稳长、密植稳长大生育表现类型,并由此研制出一整套生育模式,用于指导水稻生产(见本刊1990年3期).本文继续描述型栽培水稻生育特点及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以便改进栽培工艺,调整冠层结构,取得高效、低耗和稳产高产.

  • 标签: 生育特点 田间小气候 冠层结构 栽培工艺 颖花数 日温差
  • 简介:利用中国西部280站地面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OLR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OLR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秋季OLR高值区与降水低值区相吻合,OLR低值区偏于降水高值区一。秋季OLR和降水具有显著的反相变化趋势。(2)西部秋季各月OLR与降水有大片显著的负相关区存在,在西北和东南象限OLR与降水的反位相变化关系更加密切,9月负相关显著区最大。(3)通过EOF分析,南疆盆地—青海高原西北部,是西部OLR变化最敏感的地方。分析敏感区OLR变化对秋季降水的影响,同期9月当吐鲁番OLR异常增大(减小)时,南疆西部、青海高原北部、甘南高原—陇中区域的降水偏多(少),西藏—川西高原降水偏少(多);10月内蒙西部OLR异常与新疆、陕北、川北、桂西有显著的反相变化;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OLR异常与陕西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变化。异常敏感区OLR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上年12月、当年4~6月和8月。(4)青藏高原OLR低值中心,从冬到夏向东向南移动。同期9月高原OLR低值升高,西藏高原降水增多、高原东北侧降水减少,10月高原OLR升高,高原降水增多、河西中部降水减少,11月者无明显关系。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当年1月、3月和6月。

  • 标签: 中国西部 秋季降水 OLR EOF分析
  • 简介:闪电与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量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本文对1999年~2001年青海省海东及黄南地区12个站点(廿里铺、平安、乐都、互助、大通、民和、尖扎、湟中、湟源、同仁、化隆、循化)的雷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分析闪电与之所对应的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对于闪电发生位置的对流性降水的空间分布,并利用闪电定位仪来估算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量。

  • 标签: 闪电 对流性天气 降水 雷暴
  • 简介: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前1~5天的2~6天平均值M11~M15、…、M61~M65共36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中暑总例数作为应变量。筛选结果:x1、x3、M12、M32四项对Y有显著贡献。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x1较xX3,M12较M32贡献大。连续3日的平均气温M12及相对湿度M32较x1、x3对日重症中暑人数影响要大。当M12超过30℃且M32超过73%易出现中暑。这结果在1997年做了初步应用验证。

  • 标签: 中暑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