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1前言田县单季稻种植面积40多万亩,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稻谷产量影响很大,在严重流行的年份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稻瘟病的流行与水稻品种、病菌源、气象条件、水肥管理和药剂防治等有关,现将多年来稻瘟病发生及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防治经验 稻瘟病 水稻品种 种植面积 产量影响 气象条件
  • 简介:1鲍鱼的海壶菌病本病由真菌中的海壶菌引起.病鲍的外套膜、上足和足的背面可见许多疱状突起。取其突起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成团的分枝弯曲菌茵丝,有的菌丝粗壮,原生质较为浓厚;有的菌丝己充满游动孢子或形成排放管。鲍的外套膜和上足组织等也严重受损.

  • 标签: 鲍鱼 常见病害 防治 镜下观察 游动孢子 外套膜
  • 简介:雪是自然界的化妆师,为我们装扮缤纷的世界。雪花从天而降,把世界变成一座圣洁的宫殿。如果美丽的雪花持续不断地降落,或者在反常的时间降落,就会给生灵带来危害。雪灾是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雪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 标签: 灾害防治 借鉴 国外 生命线工程 自然现象 输电线路
  • 简介:气候监测诊断的若干研究王宝灵赵红岩(甘肃省气候资料中心兰州730020)引言气候监测诊断是继基准气候站网建设、气候资料信息处理、气候影响评价之后,当今气候业务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它通过对气候系统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揭示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对气候变化和...

  • 标签: 监测诊断 诊断分析 气候诊断 气候变化 月降水量 甘肃省
  • 简介:1前言芦柑是中国最优良的柑桔品种之一,永春县于上一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山地成片栽培芦柑,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使永春成为全国芦柑栽培规模最大、知名度高、市场覆盖面广和出口量最多的著名“中国芦柑之乡”。现有芦柑15.2万亩,年产24.2万吨,年出口99945吨,创汇5632万美元;2004年开始出口欧盟国家,成为进人欧盟的第一个中国大陆水果,最近又开拓了沙特阿拉伯、盂加拉、伊朗和乌克兰等国家,

  • 标签: 芦柑 气象服务 黄龙病 防治 中国大陆 栽培规模
  • 简介:针对宁都县近年来稻瘿蚊常有重度发生的情况.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气温明显偏高,水稻生长季节雨日、雨量明显偏多,有利于稻瘿蚊的重度发生,易造成水稻大减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对策,做到及时预测,及时防治

  • 标签: 稻瘿蚊 重发原因 防治对策
  • 简介:研究了商洛地区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提出小麦三虫三病长期预报方程,对预报方程进行了复相关系数检验,1992年试报效果较好。提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作物病虫 气象因子 预报 防治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摘要“黑风”现象严重污染着西海镇的环境和影响着人民的正常生活,本文探讨了西海镇“黑风”现象的成因,指出西海镇进行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了对西海镇“黑风”现象的防治对策。

  • 标签: 环境污染 天气现象 水平能见度 粉尘 青海湖 风向
  • 简介:分析了1998年6月12~27日、7月18日~8月1日江西中北部出现的2次特强连续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标签: 暴雨 诊断 分析
  • 简介:小麦赤霉病回归预报模型的残差分布存在着不对称现象,残差分布不对称现象是由高槓杆点所引起。由于这些试验点的残差存在着数理统计意义上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了回归系数Ls估计的误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小麦赤霉病预报的修正回归模型。数学证明和实例说明,修正回归模型要优于常规回归模型。对离散型应变量的农气回归问题,修正回归模型具有普遍意义。

  • 标签: 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诊断 试验点 不对称现象 气象条件 小麦赤霉病
  • 简介:依据宁夏环境地质、气候条件、水氟含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在回顾地方性氟病防治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只探求毒理剂量的氟引起机体微观变化,缺乏多学科间交叉印证,难以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作用、反作用和相互作用出发,采取相应的治本、干预、抗氟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 标签: 生态学 环境 地方性氟中毒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NL1°×1°格点资料,对2015年12月26日凌晨宁波机场发生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雨雾和高空西南急流的输送为此次大雾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中低层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的弱高压控制则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温度露点差(T—Td)对湿度的衡量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高层冷平流的控制,致使宁波机场天况转好,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近地面层的负涡度和中高层的正涡度,这种垂直配置能确保大气低层的湿空气不外流。

  • 标签: 大雾 温度露点差 温度平流场 涡度和散度场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实时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监测资料,对0608超强小型台风桑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小型台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的原因和诊断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小型台风在高度场和气压场分析中容易被忽视,但涡度场分析对小型台风强度突变有指示意义,正涡度平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有利热力及水汽条件有利于桑美强度发生突变。

  • 标签: 桑美特征 台风强度突变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下垫面、水汽输送等对“灿鸿”路径和强降水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位于东部沿海的高压脊东移并人使得副高加强北进,以及“灿鸿”与“莲花”之间弱的双台风互旋作用,导致“灿鸿”路径偏东。围绕台风中心的输送带将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浙东沿海上空,低层暖湿气流使得大气趋于对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的上升运动,与四明山区迎风坡强迫抬升叠加作用,形成了位于四明山区的暴雨中心。整个台风影响期间浙江东部沿海大气比较稳定,暴雨主要是由大气的斜压作用引起的。台风登陆前东西侧螺旋云带逐渐趋于对称,但其与南侧季风云团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使得浙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区。

  • 标签: “灿鸿” 路径 降水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20—23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在圣路易斯召开了第39届气候诊断与预测会议(CDPW39)。这是CPC每年10月传统的业务会议,回顾过去一年的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分析关键影响因子的影响,探讨月一次季节一年际尺度的气候预测技术,总结气候灾害服务情况等。

  • 标签: 气候诊断 气候预测 会议简介 异常特征 影响因子 预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