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2月30日致国家气象局“关于批复气象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函”中明确气象行业标准归口范围为:陆地、海上的大气探测,气候监测;大气质量本底宏观监测:气象情报传输,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天气预报、警报;气象仪器装备;气象计量器具、气象计量技术规范。气象行业标准代号为:QX。

  • 标签: 标准代号 气象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 计量器具 国家技术监督局 气象情报
  • 简介:通过对上海市仓储行业24家单位进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调研,确定对仓储行业有影响的气象条件和生产环节,评估仓储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计算得出仓储行业的气象服务效益值。

  • 标签: 气象服务 评估报告 服务效益 行业 仓储 效益评估
  • 简介: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不只是单纯的计数、记账,会计人员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以便各部门深入了解经济事项的构成因素和发生原因,归纳、掌握有关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对各种经济现象有一个本质性的认识,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

  • 标签: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机关 管理机构 会计信息
  • 简介:通过梳理气象学、气候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自动气象站原理、气象电码手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以及地面气象业务相关的技术解答和问题补充等地面测报相关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全面、难易结合的气象观测理论、气象报告编发、计算机综合处理、装备技术保障系列题库,对促进全省地面气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引导广大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技能以及为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料和提高我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业务技能 题库
  • 简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也专指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教育、科学等。文化又是深层次领域里的一种具有道德生命的“精灵”,其本身就是一种根脉相近、气息相通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

  • 标签: 文化建设 行业性 地域性 精神财富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历史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理论提出了“企业文化”概念,并迅速形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行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和扩展,随着中西方管理的全面接触和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和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气象局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气象行业文化并使之与另外两大战略并列,从而形成拓展气象工作领域战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设气象文化工程三足鼎立之势,对于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新理念总揽气象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成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增强部门凝聚力,不断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行业文化 气象事业发展 青海 20世纪 企业文化
  • 简介:耿文侠、冯春明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从教师职业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分析,教师的工作标准具有同一性,工作效能具有不确实性、内隐性和滞后性,并且具有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职业,其特性表现为以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教育性理解的能力和教育机智。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 标签: 特性表 教师 职业 教育性 工作性质 工作效能
  • 简介: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1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 标签: 会计职业道德 建设途径 浅谈会计
  • 简介:提倡气象文化、重视气象文化、建设气象文化,是现代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个工程,一个复杂的、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许它根本就没“完工”的这一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部门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

  • 标签: 文化建设 气象文化 可持续发展 行业 系统工程 气象工作者
  • 简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建立信息管理体系,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使之成为地球观测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有关省局研讨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有关情况。重点总结了气象行业资源、信息共享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加强气象行业资源、信息共享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资源 气象行业 地球观测系统 管理体系 发展战略
  • 简介:分析了气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气象服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重点探讨了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思路,研究了确定高气象敏感行业以及应用气象服务效益占行业年产值比率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评估法(Dephimethod—德尔斐)对全国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经评估分析,在中国目前气象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气象服务在各行各业中的年平均效用至少不低于2793亿元人民币(不含成本)。

  • 标签: 气象工作 评估方法 服务效益 行业 中国 气象服务
  • 简介:随着教育培训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培训法在我国职业培训中也加快推进,其中支撑仿真教学法的实训基地由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愈来愈得到普及推广。本文根据气象部门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作用、问题、应对策略,及其在气象观测员与预报员培训中的实践运用,为实训基地建设在气象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实训基地 研究 实践
  • 简介: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的详细技术为基础的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的第三类(T3)方法为辅的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的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 标签: 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 电力行业
  • 简介:2004年8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我局开展了行业气象台站基本情况的统计(国统函[2004]132号)。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省(区、市)气象局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行业气象台站的基本数据统计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对全国行业气象台站进行一次全面的、数据准确的权威性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工作和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整体设计和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气象行业 气象台站 统计分析 气象事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 统计工作
  • 简介: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的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的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的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14.6%的节能潜力和15.3%~16.3%的CO2减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的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的累积CO2减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的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减排约贡献了总减排量的42%,其次是燃烧减排(36%)和电力减排(22%).

  • 标签: 节能潜力 CO2减排潜力 中国 水泥行业 碳减排措施
  • 简介:简要分析了知识经济对气象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发展商业化气象眼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建立包括观念、体制、机制、知识、科技在内的气象创新体系。

  • 标签: 知识经济 气象服务 发展战略
  • 简介:董仁忠、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全球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培养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如下诸多方面的策略:(1)积极引进优质资源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建职教集团,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抢占教育市场;(2)重新定位政府、市场和职教机构的职能和角色,调整国家、市场和职教的关系,扩大办学自主权,重建职教体制;(3)立足全球视野,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加大企业参与的力度,真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遵循教育全球化的规则及相关国际惯例,建立健全与教育全球化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 标签: 职业教育 全球化 发展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市场 政府投入
  • 简介:2012年,中国房间空气调节器(空调器)保有量约为3.57亿台,依据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保有量装机容量,采用各省市夏季平均温度估算超过26℃的时间作为运行时间计算得出年电力消耗约3.28×10^11kW·h,折合碳排放约为318MtCO2当量。由于空调器国内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当前的4~5倍。在电力结构不变情景下,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2030年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603MtCO2当量。假设空调器总体能效提高1倍、高能效产品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并伴随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如水电、核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比例不断提高,在满足中国空调器需求的前提下,2030年中国空调器电力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争取控制在当前的水平。

  • 标签: 房间空气调节器 电力消耗 能效 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