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前言2005年元旦之际,一股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直袭福清西部丘陵山区,以种植枇杷为特色产业的一都、东张等乡(镇),遭遇了一场严重的低温灾害。这次低温灾害范围大,全市灾情严重。受害的不单是枇杷,还有新嫁接的龙眼、荔枝苗木和幼龄树200hm2,橄榄等成年果树500hm2,香蕉、芒果、花卉等抗低温能力低的热带、亚热带作物800hm2。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万元。

  • 标签: 低温灾害 灾情分析 福清市 枇杷 亚热带作物 直接经济损失
  • 简介:是电网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电线积冰与雾凇和雨凇密切相关。利用1980—2009年河北省142个气象观测站的雾凇、雨凇日数和20个气象站的电线积冰、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及站点海拔高度,以及近年来输电线路冰事故和附近区域站同期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雾凇、雨凇和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电线积冰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2009年,河北省雾凇和电线积冰日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为一高峰期,而雨凇日数年变化特征不明显;在空间上,雾凇、雨凇多出现在平原地区,雨凇中心雾凇中心更偏东。电线积冰与雾凇、雨凇以及站点海拔高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5、0.7606、-0.6018,但仅雾凇日数和站点海拔高度被引入电线积冰日数预报方程。对河北省电线线路冰事故分析发现,当气温低于3℃时,导线可能出现舞动;导线舞动或冰闪时的相对湿度都在60%以上,舞动时风速大于5m·s~(-1)。

  • 标签: 雾凇 雨凇 电线积冰 积冰标准厚度 热岛效应
  • 简介:1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温差早在16世纪就有人认为北半球平均温度要高于南半球,这种观点在20世纪初基本得到了证实[1]。3个现代观测序列给出来的1961—1990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平均温差分别为1.2℃(CRU[2])、1.4℃(NCEP[3])和1.5℃(ERA-40[4])。因此,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已经成为一个确凿无疑的气候特征。

  • 标签: 观测序列 北极海冰 温度差异 云反馈 ARCTIC 小冰期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3次全会暨IPCC第一和第三工作组第二次联合会议于2005年4月6~8日在埃塞俄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

  • 标签: 全会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召开
  • 简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V3.2.1对"凡亚"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km,共积分120h(5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台风 登陆 强降水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散度垂直通量
  • 简介:受美国密西西州杰克逊州立大学大气物候地理科学系邀请,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李荣平博士在杰克逊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日)的工作访问,主要工作内容为陆-气通量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合作研究。访问期间参观了杰克逊州立大学湖泊通量站,参与了通量站野外作业,并每周与国外同行进行业务交流。

  • 标签: 密西西比州 州立大学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美国 数据分析处理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路径相似台风"派安"(2006)和"威马逊"(2014)的前部飑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和边界层辐合系统为台前飑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持续强盛的东南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输送。低层暖、高层冷且具有较大垂直温差的特征为台前飑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而强的CAPE积累和释放有利于对流强度的加强。高空槽并入台风倒槽有利于延长飑线的生命史。台前飑线从垂直风切变相对较弱的区域移入较强的区域有利于其组织和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其组织和维持。台前飑线移动路径前方存在水汽辐合有利于其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其维持。

  • 标签: 台前飑线 垂直风切变 物理量 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