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滤波法、插值法和功率法对径向干扰回波进行剔除,并对3种方法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滤波法适用于晴空径向干扰回波的去除,在有降水特别是降水回波与干扰回波混合的区域滤波法效果较差;(2)若只有单一方位存在径向干扰回波时使用插值法去除回波效果较好,而多个方位存在干扰回波时插值法效果较差;(3)功率法通过处理雷达接收功率,对连续多方位存在的干扰回波,以及径向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重叠的情况,都有较好的识别及去除干扰回波的效果。在有降水时,降水回波越弱,对干扰的订正越强;降水回波越强,对干扰的订正越弱;晴空时,径向干扰回波基本被全部去除。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径向干扰回波 去除 对比
  • 简介:在气象上存在着大量的对立事件,可用“0、1”变量预报方法处理。但现行的“0、1”变量预报方法不下几十种,繁多重复。通过对“0、1”变量预报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用其中4个代表性方法可取代现行的几十种“0、1”变量预报方法。

  • 标签: “0、1”变量 预报 分析
  • 简介:利用贵州铜仁新一代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5年5月14日夜间发生在梵净山东侧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雷达径向速度和速度二次产品VWP(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回波的稳定少动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VWP产品上,强降水发生前出现一楔形"ND"区域,在强降雨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风区位置快速降低,而在强降雨即将结束时对流层中层出现"ND"区域且上下扰动发展。中气旋的出现有利于短时强降雨发生发展,不同高度层出现的逆风区是短时强降雨发生前兆,逆风区的持续预示短时强降雨仍将持续。

  • 标签: 特大暴雨 中气旋 逆风区 VWP
  • 简介:本文拓广了随机变量的熵和信息量的概念,给出了灰色随机变量的定义,运算公式,并得到若干运算性质.

  • 标签: 灰色随机变量 信息量
  • 简介:绝热无摩擦下,位涡(PV)的守恒性、不可渗透性和可反演性使之非常广泛地应用在中高纬度天气学诊断分析中,但由于其本身不包含力管项,无法描述强烈天气的快速流形等局限性,因此分析了ZdunkowskiandBott(2003)提出的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ERI),结果表明,绝热无摩擦条件下的ERI在其表达式中就已经明确地包含了螺旋度和PV的表达式,同时也涵盖了斜压大气中的力管项效应,可以描述快速流形的天气系统,具有Pv所不能取代的优点,这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利用ERI诊断了2003年7月3-6日的一次梅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ERI完整地刻画了这次降水带南移及降水强度变化的特点,随着24h累积降水带的移动,ERI低值区也随之移动,二者吻合非常好。和PV相比,ERI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变化的诊断能力更强。

  • 标签: 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 位涡 螺旋度 力管效应 梅雨锋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