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7-2010年北半球夏季(6-8月)CloudSat卫星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loudProfileRadar,CPR)探测结果对0°-60°N区域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各云层云类组成、云水路径等物理量分布进行分析。云量的统计结果表明CPR探测的单层、双层和3层云系的云量分别为36.63%、8.26%和1.40%,云量的水平分布表明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对流旺盛区域,且高值区的云层云顶高、厚度大,而低值区则多位于副热带高压区域。对不同云类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云系中各云类的出现频率相近;多层云系的上层以卷云为主,下层以层积云为主。对比海陆差异发现洋面卷云和层积云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陆面,但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出现频率低于陆面。云水路径分析表明,单层云系的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均最大,而在多层云系中云层越高、厚度越大、冰水路径越大,液水路径则随着云层的降低增大。

  • 标签: 云廓线雷达 多层云系 云量 云类 云水路径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通过提出一个多层的植物冠层和土壤的模式,对冠层中辐射、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的传输等过程,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以及土壤中水、热传输等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把物理过程与生理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植被与大气的双向反馈;应用此模式于小麦生长期各主要过程的模拟,给出了与观测值一致的结果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 陆面过程
  • 简介: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度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短时暴雨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 简介:2008年9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和代码专家组(ET-DR&C)及表格驱动代码过渡协调组(CT-MTD-CF)联合会议在日内瓦WMO总部召开,专家组成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代表、WMO/IOC海洋气象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代表及WMO秘书处官员共19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会议总结 世界气象组织 技术委员会 WMO 表格驱动 数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