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冬小麦生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形成,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目前控制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气象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更为直接、频繁和面广。实践证明,不同年型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劣是造成产量丰欠年景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本文试图以当地基本气象条件的不同情形与冬小麦产量丰欠差异互相适应的关系,应用贝叶斯准则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和产量进行气象年

  • 标签: 冬小麦产量 生育阶段 气象条件 产量形成过程 年型 最终产量
  • 简介: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呼伦贝尔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干旱
  • 简介:选用1964~2013年青海省43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完全相关法进行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青海省4个生态功能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区年蒸发量整体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而环青海湖区和东部农业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个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均呈先降后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转换时间不尽一致。青海省春、夏、秋季和年蒸发量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冬季从南向北逐渐减小。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年蒸发量突变时间分别是1998年和2002年;环青海湖区和三江源区突变不明显。影响青海省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年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柴达木盆地为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环青海湖区为平均气温、风速和气温日较差,东部农业区为风速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是三江源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蒸发皿蒸发量 气候突变 不同生态功能区 青海省
  • 简介: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 标签: 归一化植被指数 温度 降水 作物生长发育期 华北平原
  • 简介:签订防雷工程合同书是承接防雷工程业务的一项重要程序,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下面就签订防雷工程合同书时应注意的事项谈一些看法。

  • 标签: 防雷工程 合同书 签订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1引言为加强我台专业有偿服务的合同书管理.本文利用Foxpr06.0语言在Windows98下,建立了一个便于业务使用的专业气象服务合同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资料翔实.管理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时效。本文资料来源于1999年1月~10月省台专业育偿气象服务合同

  • 标签: 服务合同 专业气象 数据库 WINDOWS98 专业有偿服务 管理界面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这条主线出发。首先提出要深刻理解《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再对全国气象部门使用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合同法》某些条款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希望笔者的提示,引起用人单位重视,避免今后劳资纠纷,给用人单位带来被动,最后笔者对全国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提出几方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 标签: 气象部门 合同法 劳动 用人单位 劳资纠纷 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