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一、概述所谓连续性暴雨是指安康地区(10站)连续两天以上出现至少一站日雨量(20~h—20~h)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过程.按此标准统计,连续性暴雨从6月到10月在安康均有发生.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到9月,其中又以7月出现的频数最高,9月次之.本文以暴雨日为特征日,采用(0,1)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安康7月连续性暴雨的预报方程.

  • 标签: 暴雨预报 暴雨日 降水过程 预报方程 不稳定能量 南支槽
  • 简介:2014年11月12日,中国和美国宣布要大量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奥巴马总统承诺到2025年放量比2005年减少26%-28%,习近平主席承诺到2030年放达到峰值。《自然》杂志于11月20日、《科学》杂志于11月21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一致认为这有利于2015年12月即将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

  • 标签: 巴马 化石燃料 全球平均温度 外推 欧洲国家
  • 简介:分析了1998年6月12~27日、7月18日~8月1日江西中北部出现的2次特强连续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标签: 暴雨 诊断 分析
  • 简介: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hPa欧亚高纬度地区两个大型天气系统的同时相对稳定,是冷暖气团长时间对峙的主要原因,中层500hPa中低纬度低压槽与下滑槽的不断东移南压是造成低层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低层能量释放与再生的直接因素.同时对连续暴雨提出了预报要点.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特征 连续暴雨 预报要点
  • 简介:本文搜集了2014年4月最新提交的附件B35个主要缔约方报告的2008—2012年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能源,工业过程,溶剂使用,农业及废弃物6个领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与吸收的数据,估算了第一承诺期各领域的相对减贡献及各缔约方在各领域做出的减努力。结果表明,各领域减排量占所有领域总减排量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能源62.6%、工业过程13.9%、农业13.4%、LULUCF7.4%、废弃物2.6%和溶剂使用0.1%;各缔约方在各领域的减排量相当于其基准年总排放量的平均值由大到小分别为:能源8.7%、农业3.0%、LULUCF2.5%、工业过程1.3%、废弃物0.5%和溶剂使用0.1%。总体而言,能源领域是GHG减的主导领域,农业和LULUCF起到辅助减的作用;多数缔约方选择的LULUCF活动产生的核算结果表现为弱GHG吸收汇,其利用LULUCF活动履约的减贡献相对较小,仅相当于能源领域减排量的12%,但对于新西兰和冰岛的贡献较大,其LULUCF活动产生的汇清除抵消了两国在其他5个领域GHG排放量的50%以上。

  • 标签: GHG减排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 减排贡献
  • 简介:通过分析98.6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风场与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扰动风场与非线性和线性对称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非线性和线性对称不稳定与降水强度和位置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日常降水预报中应注意扰动风场的变化以及非线性和线性对称不稳定.

  • 标签: 扰动风场 对称不稳定 降水强度 降水位置
  • 简介:利用1960~2000年共41a资料,对我省主汛期(5月30日~汛期结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做好我省汛期连续暴雨的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好的气候背景信息.

  • 标签: 主汛期 连续暴雨 气候分析
  • 简介: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初庐山连续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压在赣西北停滞,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散开,低层流线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低压西部有冷空气补充;庐山低层并未直接受冷平流影响;对应2次暴雨极值的出现,庐山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雨加大,高山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从而导致这次庐山降雨加强.

  • 标签: 持续强降雨 低压环流 成因分析 庐山
  • 简介:黄勇在2007年5月15日《中国环境报》撰文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三份气候变化报告指出,通过在能源供应、建筑、交通、工业、农业、林业、废物处理七大关键领域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世界能够减缓并扭转排放趋势,最终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

  • 标签: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减排 中国环境 能源供应 废物处理 气体含量
  • 简介: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黑碳 减排 措施 政策分析
  • 简介: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显现。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瓶颈性约束,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的具体目标。文章概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减目标的背景,分析了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节能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 标签: 节能减排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 简介:“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卧式釜气相聚合”连续聚合工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聚丙烯生产工艺。针对中国石化某工程公司聚丙烯的SPG聚合生产工艺进行了清洁性分析,探讨其清洁生产水平。结果表明:该生产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活性高、单程转化率高和物耗、能耗低等特点,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可供企业选择聚丙烯生产工艺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聚丙烯 SPG工艺 清洁生产
  • 简介:本文在分析产生“94·6”赣南连续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急流活动的基础上,对(?)场,中尺度云图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发现:水平低层(?)增值明显,且又是(?)的高值中心所在的区域在短期内发生暴雨的可能性较大;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是多个中尺度云团生成、合并,几乎沿同一路径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路经赣南与暴雨区吻合。

  • 标签: 暴雨 天气系统 θse场 中尺度云团
  • 简介:阐述了产生江西省2002牟6月底连续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并对这次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云图分析.

  • 标签: 暴雨 形势 分析
  • 简介:2006年5月8日和5月11—12日呼和浩特地区连续出现了两次关键性的中雨、局部大雨的天气过程。两次降水过后,连旱两个月的呼和浩特地区彻底解除了旱情。为了弄清楚间隔2d出现的两场较大降水的物理原因,利用MICAPS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这两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源源不断的大、中尺度水汽输送是这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而大、中尺度急流间的风向辐合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这是形成两次降水的关键所在。另外,通过分析发现5月8日的降水为混合性降水,而5月11—12日的降水则为稳定性降水。

  • 标签: 春季 关键性降水 对比分析 急流
  • 简介:本文对新余市十七年来连续暴雨的成因,从天气形势基本特征,卫星云图,大气稳定度以及单站综合要素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新余市连续暴雨预报着眼点。

  • 标签: 暴雨 环流特征 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