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地层品质因子Q反映了地层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的强弱,是油气检测的重要指示因子,准确提取Q值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地震子波能量衰减特征,提出基于子波衰减前后能量比的Q值提取方法。该方法是综合利用多点信息估算子波能量,规避了常规Q值方法(如质心频移法)对地震子波谱的假设,适用于任意波谱形状,但对资料的保真度要求较高。VSP正演模型测试发现,在非固有衰减(如几何扩散、反射透射损失等)得到准确补偿的前提下,能比法能较好地反演地层Q值。实际零偏VSP资料应用表明,能比法提取的Q值趋势与谱比法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标签: 品质因子Q 能量比 时间域 地震子波 谱比法
  • 简介:在对浙江省某铜矿进行瞬变电磁勘查时,由于感应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造成瞬变电磁晚期测道的数据发生倒转。采用常规的瞬变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难以处理,造成晚期测道数据不可用,影响TEM的探测深度及精度。针对这个情况,采用Cole—Cole模型分析了均匀半空间模型中直流电阻率、充电率、时间常数以及频率相关系数对磁性源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奇异值分解法(The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简称SVD)对实测TEM数据进行分析及反演,并且从瞬变电磁响应数据中分离出勘探区瞬变电磁测量数据Cole-Cole模型的各参数,将分离出来的参数用于探测结果的辅助解释。经过分析得出充电率和频率相关系数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较大,而直流电阻率和时间常数对其影响较小的结论。通过常规方法和奇异值分解法对实测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发现后者视电阻率断面图的异常更加突出,从而较准确的圈定了铜矿体地范围,此结论得到了钻孔的验证,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 标签: 奇异值分解法 瞬变电磁响应 激发极化效应 Cole-Cole模型
  • 简介:从大量的地震属性中提取最能反映地质特征的综合属性是储层预测技术的关键,通常选用降维方法来优选属性。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线性降维方法。但是,由于地震属性与地质特征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基于线性变换的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方法不能充分地反映这种非线性关系,降低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流形学习是一种新的非线性学习方法,它是通过保持数据局部结构的方式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挖掘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内在特征与规律性,开拓了地震属性降维优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首次实现了3D地震数据的层问属性特征提取,讨论了LLE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并以奥陶系礁滩相储层实例说明LLE和PCA两种方法降维及聚类的不同效果。理论模型分析和实例应用表明:LLE较好地保持了数据本身的原始结构;提取的综合属性和聚类相图较好地刻画了沉积相带、储层和流体的特征。这说明流形学习具有更好的特征提取性能。

  • 标签: 属性优化 降维映射 局部线性嵌入方法(LLE) 流形学习 主成分分析(PCA)
  • 简介:岩石物理学研究中Gassmann方程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岩石中的地震波速度,由于输入的基质矿物体积模量参数不准确,极大的影响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特别是复杂基质矿物组合的碳酸盐岩储层。因此本文结合Russell流体因子和Gassmann-Boit-Geertsma方程计算式,通过引入干岩石骨架泊松比,提出了一种基质矿物体积模量提取方法,能够自适应反演岩石基质矿物等效体积模量,提高流体影响预测的可靠性,通过实际资料流体替换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是可靠的,并且计算效率高、适应性强。

  • 标签: 自适应方法 基质矿物体积模量 流体替换 干岩石泊松比
  • 简介:将偏移后的炮域偏移距道集转换为角度域共成像道集(ADCIGs)可为偏移速度分析(MVA)和叠前反演提供输入道集,并且ADCIGs是理论上没有假象的叠前反演道集,也是目前公认的精度最高的叠前反演道集。本文研究了基于矢量波场逆时偏移的弹性波保幅ADCIGs的提取方法,以保幅弹性波逆时偏移方程为基础,其核心是求取不同震源位置的纵、横波场在地下各成像点的入射角,对于转换波勘探,二者共享一个入射角,即震源纵波入射角。根据几何关系,震源纵波波场的传播角、构造的局部地层倾角之差为震源纵波入射角,震源纵波波场的传播角利用解耦后纵波场的极化向量得到,构造的局部地层倾角利用偏移叠加剖面的复波数得到。对纵、横波的共炮点偏移道集按入射角重新排列即可得到各自的ADCIGs。文中利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倾斜层状介质模型、Marmousi—II弹性波部分模型和实测资料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纵、横波角度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取的角道集具有较好的振幅保真性,能够为MVA和叠前反演提供可靠的输入道集。

  • 标签: 弹性波 逆时偏移 矢量波场 角道集 保幅偏移
  • 简介: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transform,HHT)是一种新的适合非平稳和非线性信号的分析方法,由于地震信号一般呈现出非平稳与非线性特性,因此HHT非常适合地震信号的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HHT中关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的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基于EMD获得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s,IMF)来计算瞬时频率的算法,其中利用了两个采样间隔瞬时频率的平均来计算瞬时频率,较好地反映了地震信号频率成分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东北部某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三维地震叠后偏移数据处理,提取"三瞬"地震属性,与传统的希尔伯特变换提取的"三瞬"地震属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HHT的"三瞬"地震属性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IMF2的瞬时相位能够较好地刻画台地边缘生物礁相,IMF2的瞬时频率亦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将IMF2的"三瞬"地震属性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沉积相的分布。

  • 标签: 希尔伯特—黄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瞬时频率 地震属性
  • 简介:纵波和转换波联合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勘探的有效技术,提高转换波的分辨率是其关键问题之一。影响转换波分辨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有效地计算地层Q值、消除地层吸收对转换波传播的影响,是提高转换波分辨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从叠前转换波道集中估算横波Q值的方法,并利用沿射线路径的波场延拓,将一种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应用到叠前共炮点纵波和转换波道集的衰减补偿中。模型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转换横波Q值的方法精度较高;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吸收补偿结果表明,此稳定全反Q滤波能有效地提高叠前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分辨率。

  • 标签: 纵波 转换波 叠前 Q值 反Q滤波
  • 简介:基于曾新吾和MacBeth提出的时域内双源累积旋转方法,建立了频率相关介质中分析多分量VSP数据的横波分裂参数提取算法(DCTF)。该算法可以在频域中针对单个频率提取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快横波的极化方向以及快、慢横波间的时间差),从而避免了目前常用方法中使用窄带通滤波可能带来的误差。通过对地震合成记录的数值分析,确定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与目前常用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频率相关横波分裂参数可以利用DCTF从地震四分量数据中直接提取。在地震频率范围内,含较大尺度裂缝时各向异性参数将表现出频率相关性,这意味着在地震频率范围会出现频散。随着频率的增加,各向异性有降低的趋势。

  • 标签: 算法 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 频率相关
  • 简介:JointPP–PSinversionoffersbetteraccuracyandresolutionthanconventionalP-waveinversion.P-andS-waveelasticmodulideterminedthroughdatainversionsarekeyparametersforreservoirevaluationandfluidcharacterization.Inthispaper,startingwiththeexactZoeppritzequationthatrelatesP-andS-wavemoduli,acoefficientthatdescribesthereflectionsofP-andconvertedwavesisestablished.Thismethodeffectivelyavoidserrorintroducedbyapproximationsorindirectcalculations,thusimprovingtheaccuracyoftheinversionresults.Consideringthattheinversionproblemisill-posedandthattheforwardoperatorisnonlinear,priorconstraintsonthemodelparametersandmodifiedlow-frequencyconstraintsarealsointroducedtotheobjectivefunctiontomaketheproblemmoretractable.Thismodifiedobjectivefunctionissolvedovermanyiterationstocontinuouslyoptimizethebackgroundvaluesofthevelocityratio,whichincreasesthestabilityoftheinversionprocess.TestsofvariousmodelsshowthatthemethodeffectivelyimprovestheaccuracyandstabilityofextractingPandS-wavemodulifromunderdetermineddata.Thismethodcanbeappliedtoprovideinferencesforreservoirexplorationandfluidextraction.

  • 标签: Pre-stack joint PP–PS INVERSION P-and S-WAVE
  • 简介:本文通过人工变换T2分布和建立管-球模型模拟法研究含水合地层渗透率与水合含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渗透率的模拟试验中,我们改变了束缚水与可动水的比例、总孔隙度以及与之关联的T2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渗透率与水合含量之间的关系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随后,我们用管-球模型表示水合生长的孔隙空间,并把水合的生长过程看成是向孔隙空间随机扔小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渗透率,一是Schlumberger'sT2公式(即SDR模型),二是Darcy定律与Poiseuille流动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前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水合含量范围内,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以此为参考,我们将计算结果与之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采用SDR模型时,渗透率的数值模拟曲线与Masuda模型N=15时的结果相近。而采用Darcy定律时,渗透率模拟值较高,但与实验结果的趋势相一致,都会出现渗透率的平直阶段。尤其,当水合晶体在孔隙体内优先生成时,优先的概率越高,渗透率的平直范围越大。

  • 标签: 含水合物地层 渗透率 NMRT2分布
  • 简介:针对祁连山冻土区DK-4井孔含水合岩层构建岩石物理模型,分别采用K-T方程模型方法和区分填充模式的等效介质模型方法(模式I和模式II)。K-T方程主要模拟地震波在两相介质中传播,基于弹性模量计算速度;而等效介质模型主要依据对水合地层介质的两种假设:模式I是将水合作为孔隙填充的一部分,模式II是将水合作为岩石骨架的一部分。首先根据粉砂岩层段的测井数据提取了水合地层骨架的物性参数,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然后依据水合地层各主要成分的物性参数,建立了基于K-T方程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区分填充模式的等效介质模型。将两类模型的速度曲线分别与实际地层数据进行了对比:由K-T方程建立的岩石物理模型,其理论计算的速度偏离实际值;而区分填充模式的等效介质模型,其理论计算的速度符合实际值,并且填充模式II模型的速度曲线比填充模式I模型更接近实际地层情况。采用区分填充模式的等效介质模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粉砂岩地层的模拟。

  • 标签: 水合物 岩石物理 地震波速度 密度 孔隙度
  • 简介:油层注入聚合溶液后,电阻率测井响应发生与水驱不同的变化特征,严重影响水淹层测井评价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聚合溶液的导电性质,其次按照聚合驱油层不同施工流程开展岩电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驱替阶段的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聚合驱与水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聚合驱替饱含油岩心过程,岩心电阻率随饱和度变化呈现"w"型或"S"型和单调下降的形态;清水聚合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呈现弱、未水淹的特征;污水聚合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呈现与污水水驱相似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聚合物驱 电阻率 实验研究 测井响应
  • 简介:根据Ecker的水合沉积的三种微观模式,计算含水合沉积层和含游离气沉积的弹性模量,分析对比了水合的不同微观模式、不同水合饱和度以及不同游离气饱和度对沉积弹性模量的影响;从纵横波分离的弹性波动方程出发,采用交错网格空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地震波在海底天然气水合沉积地层的传播,得到纵、横波的海底地震(OBS)共接收点道集。数值算例表明,当水合作为流体的一部分或胶结颗粒骨架时,仅纵波记录上存在BSR;当水合胶结颗粒接触,纵、横波记录上均存在BSR。并且,OBS会接收到上行纵波和上行横波在海底界面形成的转换波,干扰横波记录上BSR的识别。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BSR 有限差分 正演模拟 交错网格
  • 简介:本文利用取自南海神狐海域钻井岩芯进行了核磁共振测量,研究了岩石中所含水合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该岩芯样品为一"孔隙充填型"水合样品。核磁共振测量结果表明岩石中所含水合对地层渗透率影响很大,随着含水合饱和度的增加,地层渗透率迅速降低。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孔隙充填型"水合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水合对地层孔隙度、孔隙迂曲度的影响以及对水合对孔隙喉道的堵塞等。最后本文利用Masuda下降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南海神狐海域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合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下降指数N=7.9718。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渗透率 核磁共振实验 南海神狐海域
  • 简介:天然气水合沉积层在常规叠后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似海底反射(BSR)特征,常作为水合识别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地震数据分辨率的限制与多解性的存在,类似的反射特征不一定是水合的表现。本文先从南中国海神狐海域地质条件分析人手,综述研究区域天然气水合发育的构造、沉积与运移环境;其次以加权方程与Zoeppritz公式的正演模拟为基础,讨论天然气水合与BSR特征的关系;然后选取经过三口已钻获天然气水合站位的地震测线,提取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用于BSR的AVA特征研究;最后依据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同步反演思路,对水合重点赋存区域开展精细预测研究,获取了研究区域含水合沉积层稳定带的分布特征与饱和度数。该方法可作为采用多道地震数据估算天然气水合含量的一种有效技术。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饱和度
  • 简介:海洋天然气水合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勘探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可控源电磁法探测海洋天然气水合的可行性,在参考了大洋钻探计划(ODP)164航次对天然气水合的采样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几种不同水合含量的海底天然气水合一维地电模型,并且利用建立的模型讨论了天然气水合的频率域电磁响应。文章就天然气水合的电场振幅值和相位随着收发距和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关系等做了相应研究,同时就水合厚度不同时其相应的电磁响应特征做了初步探讨,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的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可控源电磁法 正演模拟 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