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给出1988年8月16日中日合作发放的10厘米球载红外望远镜对亮晚型巨星、木星、火星和土星的观测结果。探讨系统由硅光电二极管及HD820滤光片组成,有效峰值波长0.96微米,带宽0.23微米。文章介绍了扫描观测的处理方法和流量定标方法,给出所观测的恒星及行星在0.96微米上的视星等。

  • 标签: 球载观测 近红外测光 晚型星 红外望远镜 大行星 恒星
  • 简介:导出了疏散星团在红外波段的巨星支斜率与[Fe/H]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于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的中心,得到了金属丰度[Fe/H]=-0.13士0.09。这一富金属星族的存在表明,在几十亿年前,这个星系经历了一次恒星形成过程。

  • 标签: 疏散星团 巨星支斜率 金属丰度 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
  • 简介:该文以Z.Sekanina等的方法和小波处理方法分别对1997年3月3~5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观测得到的海尔-波普彗星的核现象CCD图像加以增强处理和分析比较,明显地从CCD图像还原出壳层(Shell)和喷流(jet)结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方法比Z.Sekanina等的方法在小视场图像处理中效果更佳。

  • 标签: 海尔-波普彗星 图像处理 小波方法
  • 简介:本文以大气湍流理论为基础,对上海天文台佘山站大气相干长度进行了实测,结果约为6厘米。同时利用两年的高空气气象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大气湍流特性,计算了水汽含量,对该地区光学和红外天文了初步的定量研究,认为该地区可见光观测的最佳时机是夏秋季节,红外波段的天文观测变是可行的。

  • 标签: 大气湍流 气象资料 红外天文观测 大气相干长度 水汽含量
  • 简介: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500Jy)进行了H2O脉泽谱线的搜寻,了10个新的H2O脉泽源。其中9个源均与恒星形成区成协,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星的标志,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富碳星IRC10216,在富碳星包层中H2O脉泽活动的出现是罕见的。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新发现源的演化特性和时变特性。

  • 标签: 射电源 VLBI观测 分子谱线 射电望远镜 水脉泽源 富碳星
  • 简介:本文利用模拟观测资料,估计了中国卫星跟踪网对地测地卫星定轨和测定一些跟踪站地心坐标所能达到的精度。同时分析了地卫星定轨的主要误差源,如大气模型、地球引力场模型的不确定性和跟踪网站坐标的误差等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近地测地卫星 定轨精度 地心坐标 大气模型 地球引力场 SLR观测
  • 简介:使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Ⅱ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Ⅱ区辐射中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国外台站的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a)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该HⅡ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理、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Ⅱ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一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 标签: 银道面 VLBI观测 红外辐射 射电连续谱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HⅡ区复合体
  • 简介:CliffordM.Will提出,通过观测以很短周期(O(0.1)年)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旋转的一组恒星的轨道进动,在未来的10μas甚至1μas微角秒的观测精度下(从地球),能够测量中央黑洞的自旋和质量四极矩,从而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中的黑洞无毛定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星系中央存在一个围绕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恒星密度极高区域。这导致观测目标星的轨道运动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星体的引力摄动影响。为了调查这些摄动的影响,本文数值计算了一个非常靠近观测目标的星体对目标星体的引力摄动产生的心点和轨道平面进动,并把这些进动的大小和相对论进动中的施瓦西部分(质量引起)、参考架拖曳效应(黑洞自旋引起)以及四极矩部分分别作了比较。结果发现,摄动效应对施瓦西进动几乎不会产业影响,但是可能会影响参考架拖曳效应和黑洞四极矩(特别是后者)的观测。

  • 标签: 黑洞物理 星系中心 相对论
  • 简介:由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估计了佘山40厘米天体测量照相望远镜不同天顶距带内的光谱型差。研究了星等差与观测残差的关系。发现光谱型差和星等差对射电星的光学定位的影响不明显,在归算处理时可以忽略。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光谱型差 星等差 射电星 光学定位 射电望远镜
  • 简介:对我台天体物理研究室1992-2001年期间科学论文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对已发表的论文总数,国内外SCI论文数,学报及台刊(包括会议集等)文章,青年作者论文数及雠引用情况的变化,分类归纳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研究室科学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并已形成了一支以青年天文工作者为主的天体物理基础研究队伍。

  • 标签: 上海天文台 科学论文 天体物理 统计 学报 人员
  • 简介:从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MarkⅣ解码。利用它可对MarkⅣ记录设备输出的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并提取相位校正信号,检测VLBI观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消除设备对MarkⅣ记录数据的影响。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硬件 软件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解码器
  • 简介:本文叙述了Ⅱ型光电等高仪的一套完整的现代化观测系统,整个系统由IBM-286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数据采集和结果处理,并且采用了光子计数的新技术,使光电等高仪的观测星等从原来的6^m.5提高到11^m.0。该系统已在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的Ⅱ型光电等高仪上正式使用,效果很好。

  • 标签: 天体测量 光电等高仪 光子计数器 星等 数据处理
  • 简介:在GPS数据处理中,存在着误差影响、影响波的干扰、周跳和数据量大等问题。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实质是在接收卫星信号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周跳是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造成信号的不连续;数据量大是因为GPS观测需要采样间隔小又连续观测所致。由于小波理论具有时频分析、波形分解、特征提取和快速小波变换等特性,应用小波变换和波形分解可以解决误差影响和影响波的干扰的问题;应用特征提取可以解决周跳检测问题;应用快速小波变换可进行数据压缩。

  • 标签: 小波分析 GPS 数据处理 误差 动态监测 小波变换
  • 简介:深空探测中探测器处于轨道制动期间,由于预报轨道误差较大,如果用预报轨道模型作为输入,相关处理机有时很难获得清晰的条纹,因此需要快速条纹搜索程序给出准确模型值。针对快速条纹搜索算法,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硬件平台的加速改进,同时针对后续探月任务中存在两个动态目标的情况,研究能同时计算两个目标的快速条纹搜索算法。

  • 标签: VLBI 条纹搜索 GPU加速
  • 简介:本文介绍了1985年国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和1987年国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使用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技术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MTD测量技术在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对于确定钟速和同步精度以及严密监视钟的相位、频率跳变等方面是很有用的。它与秒脉冲(1PPS)时差测量技术可同时使用和相互补充。

  • 标签: 时间同步 双混频时差测量技术 钟速 相位 频率跳变
  • 简介:Linux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系统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QT是Linux操作系统下一种优秀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具有良好的图形界面和可移植性。该文介绍了在Linux下利用QT编程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开发的基于QT的卫星激光测距控制软件,重点论述了用QT编程对事件计时器、距离门产生器、系统实时时钟模块以及所涉及的计算机并口和串口等硬件设备的控制方法。目前该控制软件已在卫星激光测距工作中成功应用。

  • 标签: LINUX操作系统 QT编程工具 卫星激光测距 控制软件
  • 简介:低噪声放大器LNA(LowNoiseAmplifier)是射电天文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等效噪声温度决定了接收机的灵敏度。该文介绍了一种宽带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该放大器采用NEC公司的NE3210S01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HEMT(HighE-lectronMobilityfield-effectTransistor)三级级联结构。在11~13GHz范围内的增益大于29.7dB,等效噪声温度小于55K,输入输出匹配好于-25dB。

  • 标签: 低噪声放大器 等效噪声温度 阻抗匹配 稳定性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在用PDS测量密集星场底片时扫描框架文件生成和分组测量结果合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介绍了处理这些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并且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表明只要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组内重复度,用这些程序处理后的结果在系统上是一致的,可以直接用于天体测量归算。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PDS测量 密集星场底片 归算方法
  • 简介:对于同一天区底片,因覆盖范围和极限星等不同,用PDS测量时,被测量需按不同的空间限制和测光限制构成不同的子集。本文用两个PDP-11FORTRAN程序来实现这一目的。此外,本文还对本项研究工作作了一个总结。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PDS测量 底片 极限星 空间
  • 简介:介绍了稀疏矩阵的四种常见形式以及稀疏矩阵技术在天测与测地VLBI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推演了天测与测地VLBI数据综合解算中所用稀疏矩阵形式下待估参数求解和协方差矩阵估算的算法。通过对是否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方程求解(乘法和加法)运算对数的估算和比较,表明普通最小二乘方法的运算对数约为参数总数的3次方,而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的运算对数近似与参数总数成线性关系,从而能够在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大样本数据处理中显著缩短计算时间。

  • 标签: 稀疏矩阵 VLBI 数据处理 天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