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习性的研究,描述了其培养特性,确定其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8菌株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virosa)、细鳞环柄菇(Leoiotaclypelolaria)、缄白乳菇(Lactariusvellereus)、鹅膏菌(Amanitasp.)、厚环鹅膏(Amanitapachycolea)、珊瑚菌(Ramaria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dealbata)、冠状环柄菇(Lepiotacristata).

  • 标签: 毒蘑菇 培养特性 生理学习性
  • 简介:羊草是天然草原中重要的物种,对草原环境的改善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羊草具有耐旱、耐盐碱、抗虫和高营养等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与其体内的内生真菌有直接关系。文中从内生真菌起源、生物学特性、与共生植物的作用及羊草内生真菌研究方面综述了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并就羊草内生真菌及其生理活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述,对未来羊草内生真菌的研究进行展望。

  • 标签: 内生真菌 羊草 生理作用
  • 简介:大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truncatum)是严重危害大豆的病害之一,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该病苗期可引起大豆死苗,成株期可危害茎秆、豆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近年来,该病在安徽省大豆,特别是菜用大豆(毛豆)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一般病荚率为10%~20%,重病田病荚率可达50%以上。关于大豆炭疽病的发生和防治以及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已有少量研究,但有关大豆炭疽菌的营养生理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在对安徽省大豆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碳源和氮源营养对大豆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大豆炭疽病的相关研究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豆产量 炭疽病菌 营养生理 生理研究 品质变劣 菜用大豆
  • 简介:通过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的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的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的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的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的ABC转运蛋白,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能忍耐植物因防卫反应所释放的植保素或抗毒素类物质。

  • 标签: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foABC1
  • 简介:在进行区级精品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的编著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网站的开发设计,提出了网站的设计思路及网站建设的方法,并就其测试效果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网站 网站建设 网站设计
  •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 标签: 生物地理学 间断分布 石耳属 疱脐衣属 地衣
  • 简介:Appropriatelyforamanwhosenameissocloselyassociatedwithaquaticfungi,JohnWebsterfirstcamemywayunderwater.Iquiteliterallybumpedintohimwhenhewasalargesemi-submergedobjectbarringmywayacrosstheswimmingpoolofahallofresidenceattheUniversityofSouthFlorida,Tampa.WewereboththereasdelegatestotheSec-

  • 标签: 约翰·韦伯斯特 植物病理学 个人 职业
  • 简介:改良了神经致幻型毒菌活性色胺类物质的比色检测方法。利用白灵菇子实体的稀醋酸提取液替代水作为空白对照,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筛选到了不使用硫酸的显色剂配方,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探讨了改良的比色法在毒菌活性色胺类物质半定量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毒菌总活性色胺类物质的半定量检测;结合薄层层析法,还可以用于特定毒素的定量检测。

  • 标签: 改良比色法 神经致幻型毒菌 活性色胺 薄层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