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1998年6月作者在广州召开的国际有害生物学术讨论会上的大会发言稿。撰写本文的主旨就在于促进有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的思想探索与评议。当今在世界各国,甚至在一国之内,对IPM的看法和认识颇不一致。本文内容首先评论这些看法和认识。接着,对IPM实施得好而有成绩的地方,探索它们具有哪些共同性。最后,对理想的IPM所展示的能发挥最佳作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农民参予的IPM研究和怎样把IPM技术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未来IPM在很多地区和在很多作物能成功的要素,特别对农业户更有意义。

  • 标签: 发展英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发展
  • 简介:大劣按蚊(广义)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高效传疟媒介,其复合体不同成员种的传疟作用尚未清楚阐明,探索近缘种的正确鉴别为蚊虫生物分类的重要基础。本文报道对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Anophelesdiruscomplex)生物分类的研究结果,应用染色体核型、卵的扫描结构、核糖体DNA间隔2区序列及PCR鉴别检测等方法,确认该复合体A种分布于海南省,D种分布于云南省。文内并对蚊虫生物分类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疟疾防治的重要性作了讨论。

  • 标签: 中国劣 分类研究 劣蚊
  • 简介:【背景】螺旋粉虱是新入侵海南省的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的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剂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中。【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螺旋粉虱的毒力。【结果】在供试的9种植物性杀虫剂中,除虫菊素和鱼藤酮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24h的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的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对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与除虫菊素以1:1的比例混合,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与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对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与除虫菊素(1:1)的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除虫菊素 印楝素 鱼藤酮 螺旋粉虱 杀虫活性
  • 简介: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捕食天敌蜘蛛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和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它们的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的预测和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的控制害虫的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了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的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中季稻 优化管理 农药系统
  • 简介:本文记述了长管蚜亚科2新属,肖长管蚜属AntimacrosiphonZhang和头毛网蚜属KaramicrosiphumZhang,4新种:瘤尾肖长管蚜AntimacrosiphonbulacaudatumZhangetYe,草头毛网蚜KaramicrosiphumhumuliosumZhangetQiao,头无网蚜AcyrthosiphoncapitellumZhang和野草莓无网蚜A.fragumZhang.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 标签: 中国长 亚科新 同翅目蚜
  • 简介:本文记述了中国缨翅目管蓟马科一新纪录属,匙管蓟马属(Mystrothrips)。该属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触角和足布满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具5对发达的鬃。本文还详细描述了黄匙管蓟马(Mystrothripsflavidus)的形态特征,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长翅型。该种原记载于日本,现于我国广东省发现。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 标签: 缨翅目 管蓟马科 雕纹管蓟马族 黄匙管蓟马
  • 简介:[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的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流分,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在11.45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 标签: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
  • 简介:[背景]在中国,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经常混合发生,但有关苹果蠹蛾迷向设置对梨小食心虫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方法]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同时发生的果园中设置2种迷向发散器,使用三角胶粘式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昆虫的发生动态,以观察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是否会对梨小食心虫产生诱捕效果或类似的迷向作用。[结果]无论是否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雄性成虫。在2009~2011年的田间试验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最多能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1.1倍,占2种诱捕器诱集总量的51.7%。在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的诱集量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影响而下降:相比无迷向设置的对照果园,同时设置2种昆虫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0.9%,梨小食心虫自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92.4%;在仅设置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的果园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87.5%,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的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集总量最高下降了60.6%。[结论与意义]苹果蠹蛾迷向发散器对于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存在"迷向"作用。在2种害虫同时发生的情况下使用2种迷向发散器,对于2种害虫能够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诱捕 迷向
  • 简介:[目的]苹果蠹蛾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库尔勒香梨是苹果蠹蛾在新疆果树种植区的主要寄主.研究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防控技术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区的应用效果,可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查,掌握苹果蠹蛾在库尔勒香梨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通过定期调查诱蛾量和蛀果率,比较微胶囊迷向剂、迷向丝、常规化学农药对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结果]库尔勒香梨产区苹果蠹蛾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且死亡率较低.4月中旬越冬代羽化出土,5月开始为害?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微胶囊迷向剂、迷向丝、常规化学农药处理区每周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2.85、2.98、4.95头·台-1,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25%、0.8%、0.99%,与空白对照区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使用性信息迷向剂能够降低苹果蠹蛾第1代、第2代幼虫及成虫的数量.

  • 标签: 库尔勒香梨 苹果蠹蛾 发生规律 迷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