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行为特征可在外来动物建立种群和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理解动物入侵,常常需要仔细研究其行为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动物入侵规模在世界各地迅速加剧,有关其行为机制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入侵动物种内攻击和觅食等行为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环境条件,这对于种群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入侵动物与土著物种发生行为互作时,往往占据优势,从而取代土著物种,并有助于其地域扩张;入侵动物长距离扩散可以提高其地域扩张速度,许多行为可与扩散行为结合进一步促进扩张。今后需要加强对入侵动物行为分析,使之全面地融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预警和治理能力,而且为探索动物行为奥秘以及动物间行为互作在物种进化中意义提供了独特机会。

  • 标签: 动物入侵 行为 可塑性 攻击 交配 扩散
  • 简介:【背景】草食动物对寄主植物取食或损伤会诱导改变植物光合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植株健康生长。产蜜昆虫与蚂蚁互惠关系是物种相互促进一种重要生态学现象,能够促进产蜜昆虫种群数量,然而这种互惠关系及其对寄主植物光合生理影响还知之甚少。【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运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互惠对寄主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结果】随着扶桑绵粉蚧危害时间延续,寄主植物上蚂蚁和扶桑绵粉蚧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在危害后期,蚂蚁存在情况下扶桑绵粉蚧数量要明显低于无蚂蚁处理;在扶桑绵粉蚧取食寄主棉花20d后,有、无蚂蚁存在棉花叶片光合利用率α值较无虫处理分别下降了53.5%和37.0%;存在蚂蚁或扶桑绵粉蚧危害后期对棉花叶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max有显著影响,然而扶桑绵粉蚧单独取食或与蚂蚁互作情况下未显著影响棉花叶片对强光耐受能力(Ek)。【结论与意义】研究明确了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互惠关系对寄主棉花叶片光合生理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为进一步解释扶桑绵粉蚧入侵、扩散及暴发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互惠关系 关系寄主 叶片叶绿素
  • 简介: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动物活体或水产品贸易日益频繁,不可避免地给进口国带来病原风险,造成疾病引入和传播,甚至生物入侵,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发展。水生动物进口风险评估(IRA),是指从别国或地区进口水生动物活体包括其受精卯、稚鱼、幼鱼、苗种、成体以及商品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事件进行科学、透明、系统分析一个过程,它由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4个部分构成。目前,常用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风险评估、半定量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3种。定性风险评估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易掌握特点,能够综合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尤其适合初次风险评估,但容易受评估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定量风险评估可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评估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工作量巨大,评估成本也很高。通常,定性评估结果若能够提供很好防范措施,则不必进行定量评估。将外来水生病原阻止在引进之初远比引入后根除更加容易。因此,开展水生动物进口风险评估对于阻止水生动物疾病传播和水生态环境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各国进行水产贸易提供参考。

  • 标签: 进口风险分析 生物入侵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 简介:根据多年来对安徽省四大茶区节肢动物与鸟类考查结果,探讨了茶园节肢动物与鸟类区系组成、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以及优势种生态对策,分析了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互作关系,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强化生态控制思路。

  • 标签: 安徽茶区 节肢动物 鸟类 区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背景】广东省是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地区之一,许多外来水生动物在广东省河流均有分布,但有关其具体分布和数量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方式对广东省鉴江、韩江、潭江、西江、北江、东江等水系外来水生动物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调查到外来水生动物生态学特征和入侵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共调查到13种外来水生动物,包括巴西龟、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下口鲶、革胡子鲶、食蚊鱼、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斑点叉尾细、大口黑鲈等11种脊椎动物和福寿螺、克氏原螯虾2种无脊椎动物;其中以福寿螺、巴西龟和3种罗非鱼分布最为广泛。【结论与意义】几种外来水生生物主要通过水产养殖、观赏渔业和生物防治引种入侵;典型“R”策略者、对环境具有较强耐受力生物、杂食性鱼类更容易成功入侵。

  • 标签: 外来物种 水生动物 入侵机制
  • 简介:根据对福建福安3种不同茶园(天香有机茶园、北门高山茶园和溪柄平地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调查,并经多样性分析,结果获知:福安3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大小顺序依次为:天香(S=19.64,H=2.537)>北门(S=18.01,H=2.502)>溪柄(S=17.59,H=2.297);而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是:北门(J=0.621)>天香(J=0.595)>溪柄(J=0.559)。表明植被比较丰富、人为干扰较少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害、益虫群落易于保持较好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

  • 标签: 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消长动态 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 简介:[目的]随着杀虫剂阿维菌素广泛应用,靶标生物对其抗性问题日益严重。以往研究显示,细胞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可能与抗药性有关。但在昆虫对阿维菌素抗性研究中,由于目前市场上缺少专门针对昆虫商业化抗体,使得这一研究受限。为此,本研究尝试应用其他物种抗体开展P糖蛋白检测。[方法]以果蝇为测试昆虫,以阿维菌素作为测试药物,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用鼠抗人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阿维菌素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检测出果蝇体内P糖蛋白特异性表达,且无明显非特异性条带;与敏感品系果蝇相比,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用针对人及其他脊椎动物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果蝇P糖蛋白表达可行,且果蝇对阿维菌素抗性可能与P糖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 标签: P糖蛋白 蛋白质印迹 果蝇 抗药性
  • 简介:在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他类等5个功能团基础上,从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经2年3点调查就2个转cry1Ab基因粳稻(Bt粳稻)品系KMD1和KMD2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Bt粳稻与对照间各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优势集中性指数(C)]及其时间动态无明显差异;Bt粳稻与对照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及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也较高。综合分析认为,Bt粳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无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Bt粳稻 CRY1AB基因 节肢动物 功能团 群落结构
  • 简介:重组DNA技术发展为培育高效抗虫作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通过转基因技术,全世界已培育出众多转基因抗虫植物品系。其中,表达苏云金芽孢杆菌(Bt)基因作物品系如Bt棉花和Bt玉米已在很多国家大规模种植,在害虫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转基因抗虫作物可能带来生态风险问题,如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潜在影响,一直受到相关研究者及民众广泛关注。至今,已有大量研究论文发表。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基础上,阐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多层次评价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一般研究程序和方法,并简要综述了Bt玉米和Bt棉花2种已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影响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种植Bt作物所表达Cry蛋白杀虫专一性非常强,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没有毒性;且Bt作物利用降低了广谱化学杀虫剂施用量,从而提高了非专一性害虫天敌种群密度,加强了对害虫控制,并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因此,Bt作物可以作为害虫综合防治(IPM)一个策略,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可加强对害虫有效控制。

  • 标签: 风险评价 非靶标影响 BT玉米 BT棉花 综合防治
  • 简介:【目的】松花江流域是中国最早工业基地之一,其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开展松花江流域水质评价及典型生物类群多样性状况调查,可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调查整个松花江流域近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开展其水质理化特征评价和生物指数评价,并探讨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水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理化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南源松花江水质状况最差,处于中度污染;北源松花江处于轻度污染;梧桐河水质最好,处于良好状态。松花江流域3个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性。另外,梧桐河物种多样性最高,北源松花江次之,南源松花江最低。溶解氧和营养元素K浓度是驱动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差异主要环境因子。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河段水质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结论】松花江流域水质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是松花江流域面临主要水质环境问题,对松花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控制有机质输入是维持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重要举措之一。

  • 标签: 松花江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有机污染 生物指数 水质评价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广泛种植,一种具有抗虫和耐除草剂(草甘膦)双价棉被培育成功。这种转双价基因棉和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可能不同。因此,在该类转双价基因棉花进行环境释放之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0年5月9日~9月23日和2011年5月10日~9月2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棉田类型有3种——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转Bt棉田和常规棉田,每种棉田种植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0m2(8m×25m)。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5d调查1次棉田节肢动物群落,通过目测对节肢动物鉴定到属。【结果】抗草甘膦抗虫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结构与组成无明显差异;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种群数量低于抗虫棉田和常规棉田,而其天敌种群数量与常规棉田相当,略低于Bt棉田;3种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意义】种植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花不会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红树林生态系统.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栖息密度
  • 简介:【背景】节肢动物群落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种植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是环境安全评价重要内容之一。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我国首例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粮食作物。【方法】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蠡玉35和当地常规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定期调查了玉米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种类和发生数量,通过分析比较3个玉米品种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结果】在各个调查时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与亲本玉米蠡玉35相比,各群落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玉米生育期延长,各群落指数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结论与意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短期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 简介:【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及其对应非转基因对照郑58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剂还是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与其对应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 标签: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节肢动物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5月和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主要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保护和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生育期开展调查。

  • 标签: 转基因棉田 全生育期 关键生育期 棉铃虫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背景】转基因棉花在商业化种植之前,必须评价其环境安全性。其中新型棉花材料生存竞争能力和对物种丰富度影响是评价重要内容。【方法】以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为试验材料,转Cry1Ac棉花中棉所41和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4年5~9月对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物种丰富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转Cry1Ac+Cry2Ab棉花生长势与转Cry1Ac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基本相当,没有表现出明显竞争优势;产量构成参数在成铃和脱落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棉表现出良好优势。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影响表明,转Cry1Ac+Cry2Ab棉花对靶标害虫棉铃虫具有良好控制效果,对主要刺吸性害虫棉蚜、棉蓟马、烟粉虱、绿盲蝽与天敌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草蛉和小花蝽等种群丰富度在个别时期有所影响,但总体上与转Cry1Ac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棉花无竞争优势,但目标性状优势较好;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新型转Cry1Ac+Cry2Ab棉花对棉田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补充了内容,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

  • 标签: 转Cry1Ac+Cry2Ab棉花 生长势 节肢动物 物种丰富度
  • 简介:【背景】台湾芒果是我国南方种植最重要热带水果之一,其分布广、产量高,极具经济价值。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条件与台湾相仿,所以台湾芒果很容易在福建定植。然而,台湾芒果在福建大面积种植,带来了新虫害问题。因此,掌握台湾芒果园害虫发生动态及规律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县台湾芒果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28247头节肢动物,隶属于2纲15目79科145种。其中,害虫76种(占总群落物种数52.41%)、天敌42种(占28.97%)、中性昆虫27种(占18.62%)。芒果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集中性等都呈明显季节消长规律。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总群落〉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害虫亚群落;均匀度表现为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生态优势度测定显示:芒果小爪螨和茶黄蓟马是害虫中优势种;主要天敌有腹管食螨瓢虫和园蛛科等,优势种是腹管食螨瓢虫;中性昆虫主要以双翅目的花翅摇蚊、啮虫目的凹翅单啮及膜翅目的中国小黑家蚁和红蚂蚁为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芒果园生物资源及天敌保护与利用、芒果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芒果 冠层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福建省
  • 简介:[目的]安全评价是转基因品种研发重要保障,为明确转基因玉米Bt-799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的安全性,并为其在吉林春玉米区种植提供安全保证,开展了转基因玉米Bt-799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方法]综合利用直接观察法和地面陷阱法,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参数以及主要种群动态作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转基因玉米Bt-799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结果]转基因玉米Bt-799较之对应非转基因对照郑58在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参数、主要种群动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转Cry1Ac基因玉米Bt-799在吉林省种植,不会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造成显著不良影响。

  • 标签: 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一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其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物型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物种复合体,一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有证据推论其是一个包含至少31个隐种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一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在大多数从事烟粉虱研究同行接受其为一个物种复合体概念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概念。在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了包括13个本地种和2个全球入侵种在内15个烟粉虱隐种。本地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东南沿海地区,隐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种“中东一小亚细亚1”隐种(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种(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种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在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有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烟粉虱隐种复合体分类所面临命名等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