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CD40-CD40L共刺激信号通路对移植皮肤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呈可溶性表达的CD40L分子胞外区(sCD40L),利用K14启动子构建了sCD40L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利用该载体制备了转基因小鼠。结果所克隆的CD40L胞外区片段其大小及序列符合预期;以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I为骨架,通过DNA重组,获得了含K14启动子和sCD40L编码区的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K14-sCD40L;通过显微注射和胚胎移植,PCR筛选检测:49只G0代小鼠有1只小鼠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无条带。结论成功建立sCD40L转基因阳性小鼠。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SCD40L 共刺激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方法青霉素液体法诱导,并对嗜肺巴氏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嗜肺巴氏杆菌L型具有典型的“煎蛋状”(L型)和“丝状”(F型)菌落,扫描电镜观察,L型菌体呈球状、杆状、长丝状:革兰染色呈阴性、缠绕的长丝体,并具有圆球体及巨型体,细胞壁染色显示细胞壁缺失:对紫外线、新洁尔灭抵抗力较原菌增强5-10倍;自然干燥环境中,原菌2d死亡,而L型可存活12d:能透过0.45lam滤膜;回复的最初几代,其菌体形态较原菌大数倍。结论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形态学方面有较大变化,对理化因素及外界环境抵抗力增强,有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本研究提示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该菌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L型 嗜肺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学 诱导 抵抗力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演变的大鼠模型,并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EP组和左旋精氨酸(L-Arg)干预组。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雨蛙索诱导AEP模型后,再经该静脉注入L-Arg1600mg/kg,以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胰组织的光镜、透射电镜下改变。结果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在AEP组、L-Arg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淀粉酶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L-Arg干预组的血清脂肪酶却明显高于AEP组;AEP组的血清、胰组织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Ar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EP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证实.L-Arg干预AEP大鼠后,导致了胰实质出血、坏死和腺泡细胞内亚细胞结构的破坏。结论L-Arg导致AEP加重为AHNP,与NO的毒性有关;此大鼠模型不但有血清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的改变,而且组织病理特点也较为典型.是研究急性胰腺炎重型化机理的良好模型。

  • 标签: L-ARG AEP 大鼠模型 AHNP 干预 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