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的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ABC法对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的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的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受体 卵泡 卵巢 小鼠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研究,掌握卵巢的低温生物学特性,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组织器官冻存法,为卵巢移植及器官冷冻提供有用的技术方法。方法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慢速程序法与快速液氮蒸汽法冻存,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所需保护剂种类、浓度、渗透平衡时间。采用对解冻后卵巢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微素测定及自体、异体移植后动情期的恢复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用同种冷冻保护剂,液氮蒸汽法冻存的卵巢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组织化学染色示其活性与程序法冻存组织相同,自体、异体移植后,小鼠动情周期的恢复率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慢速程序法冷冻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小鼠 卵巢组织 超速冻存法 液氮蒸汽法 程序法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以70只ICR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连续注射顺铂7—14d,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条件下顺铂对小鼠的体重、卵巢功能、肝肾毒性及卵巢组织抗氧化系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顺铂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出现肝肾毒性,并可引起卵巢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3.0-4.0mg/(kg·bw)的顺铂作用7d后即可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卵巢功能衰退、肝肾损伤,氧化损伤是顺铂产生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该模型的生殖内分泌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人类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病变过程相似。

  • 标签: 卵巢功能早衰 模型 动物 小鼠
  • 简介: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异种移植物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畅性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方法为右侧股动静脉瘘。术后通过超声和血管造影方法来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并在术后3月将移植物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前后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一周、二周行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两组动静脉瘘均通畅,2周内血管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后,生物血管组(PG)通畅5只,通畅率62.5%,e-PTFE组通畅4只,通畅率66.7%。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对移植物取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病理学检查,通畅的生物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吻合部位有新的内膜覆盖,周围组织无钙化,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的血管移植物(PG)生物血管作为异种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异种移植 生物血管材料 小口径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调控哺乳动物生殖生理机制。方法用4IUPMSG分别处理出生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1天幼鼠,观察其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结果(1)PMSG处理后,出生第15天幼鼠的卵巢指数(33.08%)与对照组(27.16%)间差异显著(P〈0.05);(2)PMSG处理后,第5天、10天和第15天幼鼠的初级卵泡和有腔卵泡相对数量与对照相比无差异,而21d处理组次级卵泡相对数量显著增加;(3)虽然出生后10d前的幼鼠子宫对PMSG的反应较弱,但是,PMSG对出生后15-21d幼鼠子宫重量指数、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层厚度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子宫腺体数量增加无影响。结论PMSG对幼鼠卵巢的发育无明显影响;PMSG对出生后第15天前后的子宫发挥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而增强。

  • 标签: PMSG 雌性幼鼠 卵巢 子宫
  • 简介:目的研究青光眼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24月龄、体重3.5~4kg的先天性青光眼大耳白兔5只(7只眼),选10只同龄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另选10只2月龄、体重2kg大耳白兔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三组兔进行眼底照像、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检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和FVEP的变化。对人工急性高眼压组还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检查。结果先天性青光眼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明显减少;人工急性高眼压组眼压升高后首先使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随着眼压的继续升高脉络膜大血管变细,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加重,眼压极度升高时脉络膜大血管血流中断。同龄正常对照组的FVEP的主波P100潜伏期是(83±9)ms,先天性青光眼组则为(112±1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人工急性高眼压组高眼压前为(69±5)ms,眼压60~80mmHg时延长为(81±7)ms,眼压在100~130mmHg时FVEP波形低平,近似直线;眼压恢复正常后2hFVEP的P100潜伏期为(82±8)ms。人工急性高眼压前后FERG变化显著。结论青光眼可以影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可使FVEP、FERG发生变化。

  • 标签: 脉络膜 急性高眼压 先天性青光眼 视网膜 人工 大耳白兔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的生殖、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表现有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和高LH血症以及肥胖、不孕等,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因其病因病理复杂,生化改变、临床表现多样,为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所采用的PCOS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雄激素造模法、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等。本文对上述造模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中药、针灸对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医药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全身垂直振动、跑台运动和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重量指数和组织形态学以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去卵巢组(60只)。去卵巢10周时,将去卵巢组大鼠按体重分层后又随机分为去卵巢组、振动组、跑台组、金雀异黄酮组和雌激素组(每组8~10只),并开始进行不同干预处理。干预处理8周时,于末次处理结束36~48h内,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用电子天平称量大鼠子宫的重量,用HE染色方法观察子宫形态学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子宫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大鼠子宫重量指数显著增加,而振动组、跑台组、金雀异黄酮组大鼠子宫重量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与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跑台组和振动组大鼠子宫P-GSK-3β/GSK-3β蛋白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金雀异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全身垂直振动和跑台运动均能刺激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GSK-3β蛋白的磷酸化,而金雀异黄酮无此效应。

  • 标签: 去卵巢大鼠 全身振动 跑台运动 金雀异黄酮 子宫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灌服生药含量为1.05g/ml的滋补肾阴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补阳组(灌服生药含量为0.78g/ml的温补肾阳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于造模3个月后开始给药,1次/日,连续6d,休息一天后,再连续灌服6d。给药2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胫骨行不脱钙骨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切除卵巢5个月后,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以及TFS%,AFS%,MAR,BFR,OSW和mAR皆显著增高。给大鼠灌服滋阴补肾方和温补肾阳方2个月后,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但程度有所不同,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温补肾阳方的疗效要优于滋阴补肾方。

  • 标签: 滋补肾阴方 温补肾阳方 卵巢切除 骨质疏松大鼠 治疗作用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OIR)中曲安奈德(TA)对CD14+细胞聚集及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曲安奈德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哺乳期小鼠36只(共36个眼球),随机将其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正常小鼠先行FFA眼底造影,然后每鼠随机摘取一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②单纯高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OIR模型小鼠处理同单纯对照组。③TA高氧组(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TA2μL,再于17日龄后行FFA眼底造影后摘除术眼,其中6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及视网膜CD14和VEGF免疫组染色,另6个眼球行视网膜VEGFmRNA的real-timePCR检测。④BSS高氧(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BSS2μL,余处理同TA高氧组。用t检验两两比较各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视网膜CD14与VEGF免疫组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IOD/AOI),及VEGFmRNA的相对含量值(2-ΔCt×1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t=29.62,P〈0.001)。与BSS高氧组相比,TA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t=19.879,P〈0.001)。TA高氧组和BSS高氧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VEGF,CD14阳性染色,但BSS高氧组的VEGF、CD14含量明显高于TA高氧组(t=-2.743,P〈0.05;t=-3.592,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的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662,n=12,P〈0.05)。视网膜VEGFmRNA表达在BSS高氧组也明显高于TA高氧组(t=-4.754,P〈0.005)。结论TA能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遏循环中CD14+细胞的聚集,进而减少VEGF等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作用。

  • 标签: 曲安奈德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近交系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心梗24h后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 标签: 骨内注射 辛伐他汀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 简介: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皮下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均每日给予0.1g/(kg·bw)BAPN饮水,BAPN饮水后第28天给予皮下埋泵,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BAPN饮水+AngII埋泵组持续泵入AngII,每分钟1000ng/(kg·bw)。采用小鼠无创血压测量计尾套法检测小鼠血压和心率。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埋泵72h后,未死亡小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BAPN饮水+AngII埋泵组小鼠总的夹层发生率为95%,死亡率为24%(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夹层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成功建立高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小鼠模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血管紧张素II β-氨基丙腈 动物模型 C57B1/6J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脂饮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的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单纯肾切除组、单纯肾炎组、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单纯肾炎组、肾炎高脂组在单侧肾切除后3d尾静脉注射OX7抗体(100mg/kg),1周后尾静脉连续注射OX7抗体(每次100mg/kg,1次/周,共3次),单纯肾切除组和单纯高脂组在同一时间尾静脉注射PBS,注射抗体后第2天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腹腔注射维生素D3(6万U/kg,1次/4周),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第4、8、10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血压、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血钙、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肾炎高脂组)大鼠第8周肾小球外的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平滑肌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第10周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肾小球外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管腔变化不明显,模型组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加用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

  • 标签: 高脂 系膜增殖性肾炎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人类疾病模型小鼠的可遗传生物学特性,建立品系的标准维持方法.方法选用FVB/TgN、MRL/Mpj和SAMP1/Ka三个疾病模型小鼠品系作为代表性实验对象,通过测定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法,找出三个品系相对于各自对照品系的不同特征,并建立了标准检测指标作为维持方法的依据.结果MRL/Mpj的生长曲线相对于对照品系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FVB/TgN、MRL/Mpj、SAMP1/Ka等三个品系的RAPD图谱在阳性引物及扩增出的条带方面均不一致;同工酶电泳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个体之间表型不完全相同;行为学试验更从多方面直观地显示了各品系的不同特征.结论人类疾病模型小鼠除了用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应建立各品系在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面的特殊检测方法,及时检测模型小鼠品系的独特性状并作为保种依据,以避免遗传漂变的发生.

  • 标签: 疾病模型 标准化 人类 同工酶电泳 生长曲线 RAPD图谱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肝纤维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的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的制备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肝纤维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的溶解现象,在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形态学的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在肝纤维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在肝纤维过程中,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的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在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固有免疫 TOLL-LIKE RECEPTORS TRIF
  • 简介:类泛素蛋白SUMO在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它还能够通过对转录因子及其共调节因子的修饰来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聚及调控基因转录等。本文通过总结SUMO系统对雌激素信号通路蛋白的修饰作用,以及其他乳腺癌相关蛋白的修饰作用,阐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 标签: SUMO化修饰 ER信号通路 共调节因子 转录后调节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口服氯化汞(HgCl2)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HgCl2[(A组为5mg/(kg·bw)、B组为10mg/(kg·bw)、C组为20mg/(kg·bw)]给大鼠灌胃1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法观察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重下降,肾体比增加,肾功能损害和肾组织Hyp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肾间质FN和α-SMA表达增强,以C组病变最重。结论20mg/(kg·bw)剂量HgCl2灌胃1周可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病变,其部分机制在于HgCl2促使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沉积。

  • 标签: 氯化汞 肾间质纤维化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纤维(myocardialfibrosis,MF)模型,探讨其病变规律,为临床防治MF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2只)和伪手术组(8只),模型组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结扎(coronaryarteryligation,CAL),手术后第7、14、21、28、35、42、49、56天分别处死;留取心脏标本,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基本结构,定量测定心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心肌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的表达。另设立伪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伪手术组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手术7d后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即已严重,心肌细胞断裂,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TGF-β1表达显著增高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纤维反应在第42天达到高峰,其后有好转趋势。结论CAL法能成功建立可靠的心肌纤维动物模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表达有关。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结扎 大鼠模型 TGF-Β1